摘要:上海博物馆藏的张电《楷书王维诗轴》,以183×94cm的宏大体量,在纸本上展现着明代中期楷书的精妙气韵。这位生卒年未详却官至礼部侍郎的上海书家,将师门传承与帝王青睐熔铸于笔墨间,为后世留下了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意涵的书法珍品。
上海博物馆藏的张电《楷书王维诗轴》,以183×94cm的宏大体量,在纸本上展现着明代中期楷书的精妙气韵。这位生卒年未详却官至礼部侍郎的上海书家,将师门传承与帝王青睐熔铸于笔墨间,为后世留下了兼具艺术价值与历史意涵的书法珍品。
张电的书艺根基深植于名师传承,他师从“华亭派”代表陆深,尽得师传精髓,又以唐代李邕的笔法为宗,兼取明代“二沈”的楷法范式。观此诗轴,其笔法可见李邕“瘦硬刚健”的骨力,横画略带欹侧之势却不失稳健,转折处方圆兼济,暗含“北海如象”的沉雄气象;结体则承续“二沈”的规整秀润,笔画排布疏密得宜,尽显台阁体的端庄气度,却又以微妙的笔势变化规避了刻板。
“圆熟妍美”四字恰是此作的最佳注脚。笔锋起落间毫无滞涩,点画如珠玉流转,既保持了楷书的端严法度,又蕴含行书的灵动气息。每一字皆如正人君子立世,举止有度而风神自远,这与他师从陆深所习得的“刚柔相济、雅俗共赏”风格一脉相承。前人评其“所取显重者,特姜氏体耳”,在诗轴的章法布局中尤为明显,整体疏朗通透却不失庄重,与王维诗作的清雅意境相得益彰。
这幅作品背后,藏着书家与帝王的一段佳话。相传张电以布衣身份入都,因书法受明世宗赏识,某次奉诏书古赋后纵饮大醉,世宗见其墨迹大悦,虽笑呼“酸子”却仍厚待之。这份“得君甚专”的殊荣,也折射在作品的气质中——既有儒士的清雅风骨,又暗含庙堂的庄重气象,恰是明代文人书法与宫廷审美交融的缩影。
王维诗作的闲逸与楷书的端庄形成奇妙共鸣,松风山月的诗意通过规整笔墨缓缓流淌。张电虽未如董其昌般成为书法史上的巅峰人物,却以这幅作品证明了其师古而化的功力。
如今,当我们凝视这幅诗轴,笔墨间的宗师传承、帝王印记与文人情怀交织浮现,让这位明代书家的形象在历史尘埃中愈发清晰,也为解读明代书法史提供了鲜活的例证。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