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中外智慧 引领泌尿肿瘤前沿,“ESMO CHINA FOCUS中国视角论坛”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2 22:40 1

摘要:2025年ESMO大会期间,首个且唯一获得ESMO官方授权的“ESMO CHINA FOCUS中国视角论坛”泌尿肿瘤专场于德国时间10月19日在柏林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中外专家就相关领域新进展展开深入的学术探讨和思维碰

圆满举行

编者按:2025年ESMO大会期间,首个且唯一获得ESMO官方授权的“ESMO CHINA FOCUS中国视角论坛”泌尿肿瘤专场于德国时间10月19日在柏林成功举办。本次论坛聚焦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等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中外专家就相关领域新进展展开深入的学术探讨和思维碰撞,中外专家一致认为:EV-302、EV-103等重磅研究数据显示,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方案已然成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La/mUC)一线标准治疗方案;而以唯一拥有8年OS数据的恩扎卢胺为代表的ARPI治疗药物正在刷新前列腺癌患者长生存记录,共同推动泌尿肿瘤迈入新纪元。

会议伊始,大会共同主席——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与EAU指南尿路上皮组专家组成员、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欧洲肿瘤泌尿外科分会(ESOU)主席、来自法国巴黎APHP索邦大学Pitié-Salpétrière医院的Morgan Roupret教授共同发表开幕致辞,对与会同道表达了诚挚的欢迎。魏强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本次2025 ESMO CHINA FOCUS交流论坛为中外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搭建了一个宝贵的平台,期望每位专家都能够分享真知灼见和有所收获,在未来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转化为给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魏强教授致辞

Morgan Roupret教授致辞

紧接着,Morgan Roupret教授聚焦学术前沿,就《The Role and Unmet Potential of 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 in Urothelial cancer》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享。他从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未来谈起,分享了以维恩妥尤单抗为代表的药物正在深刻改变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生存结局,并明确指出当前临床实践已确立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方案作为La/mU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

UC lrvine Chao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赵氏家族综合癌症中心)Nataliya Mar教授分享了EV-302研究针对≥75岁老年患者和具有合并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探索性分析结果

Nataliya Mar教授讲课

老年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方案组的PFS、OS和ORR均显著优于化疗组。在年龄75岁及以上的患者中,与化疗组相比,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方案组的中位PFS和OS均实现了疗效翻倍:PFS分别为12.3个月vs 6.0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57%(HR 0.43);OS分别为24.4个月 vs 11.6个月,死亡风险降低了49%(HR 0.51)。

糖尿病亚组和肾功能不全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方案组的PFS、OS和ORR均显著优于化疗组。对于基线时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研究结果更加令人鼓舞。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方案组的中位PFS是化疗组的4.2倍(26.3个月 vs 6.2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64%(HR 0.36),中位OS是化疗组的2.5倍(36.1个月vs 14.5个月,死亡风险降低了66%(HR 0.34),ORR同样实现了疗效翻倍,为69.9% vs 35.4%。对于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方案组同样显示出较化疗组有更好的获益,疗效几乎翻倍。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方案组的中位PFS为化疗组的1.7倍(10.5个月 vs 6.2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50%(HR 0.49),中位OS为化疗组的2倍(25.6个月vs 13.3个月),死亡风险降低了47%(HR 0.53),ORR几乎翻倍,为66.3% vs 38.2%。

UCSF Helen Diller Famil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海伦·迪勒家庭综合癌症中心)Terence W. Friedlander教授详细解读了EV-103研究队列K的3.5年长期随访数据。卓越的长期生存优势: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治疗组的mOS为30.7个月(95% CI: 20.7- 44.8),维恩妥尤单抗单药治疗组的mOS为22.8个月(95% CI: 16.3-28.4)。

Terence W. Friedlander教授讲课

更具里程碑意义的是,联合治疗组 5年OS率达到41.5%(95% CI: 26.45-55.99),无进展生存期(PFS)率3-5年间均维持在38.2%(95% CI: 23.10-53.08)平台期水平,充分证实了该方案的长期疗效,这在顺铂不耐受这一预后极差的人群中实属罕见,提示该方案能够为相当一部分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甚至“功能性治愈”的可能。持久且深度的肿瘤缓解: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方案的mDoR为 38.7个月(95% CI: 20.9个月-未达到)。更值得关注的是,联合治疗组36个月时的缓解持续率高达58.8% (95% CI:40.6-73.2),EV单药治疗组也可达35.4%(95% CI: 15.1-56.5)。长达数年的缓解时间,充分证明了该联合方案所诱导的抗肿瘤效应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极强的持久性显著的PFS获益:mPFS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联合治疗方案的疾病控制优势。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方案的mPFS为29.0个月(95%CI: 8.3-48.1)。这些数据表明,联合治疗方案不仅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更能够提供持续的疾病控制,使患者在更长的时间内免于疾病进展。长期可控的安全性特征:长达约3.5年随访更新中的安全性特征与既往报告保持一致 ,总体可控可管理。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杨恺惟教授,带来的讲题是《How l Treat Urothelial Cancer-A Perspective from Chinese GU Oncologist》。杨恺惟教授立足中国临床实践,从中国泌尿外科肿瘤治疗的角度系统阐述了尿路上皮癌的治疗策略。她首先深入剖析了我国尿路上皮癌的流行病学特征与疾病负担现状,随后梳理了晚期尿路上皮癌治疗模式的历史变迁轨迹,并特别指出,以维恩妥尤单抗为代表的ADC联合免疫治疗方案已重塑中国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标准,这一治疗范式的转变不仅体现了肿瘤学领域的技术创新突破,也为中国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与生活质量改善。

杨恺惟教授讲课

随后的讨论环节由辽宁省肿瘤医院胡滨教授担任主持,Morgan Roupret教授、Nataliya Mar教授、Terrence Friedlander教授等国际专家,以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鲍一歌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蔡炜嵩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干思舜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韩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黄吉炜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振华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亚丽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金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王晶晶教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许建挺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恺惟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于洪波教授等众多中国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维恩妥尤单抗联合方案开创了无铂治疗的新时代,已成为La/mUC一线治疗的金标准,这一突破对临床实践和患者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专家强调在临床应用中需重视患者的随访及管理,通过与患者充分沟通来提升其治疗依从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患者获益。

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秘书长、来自Diakonie-Klinikum Stuttgart(德国斯图加特福利医院)的Arnulf Stenzl教授,以《ESMO Perspective for Prostate Cancer: From Clinical Evidence to Improved Patient Outcomes》为主题进行了精彩分享。Stenzl教授系统阐述了多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与临床见解。在预后评估方面,ENZAMET研究明确提示骨负荷与碱性磷酸酶水平呈现显著相关性,该指标已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聚焦于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这一特殊亚型,特别是那些伴有高骨转移负荷的患者群体,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早期应用多西他赛治疗方案并未取得明确的临床获益。而在抗雄激素药物治疗领域,恩扎卢胺凭借其卓越的疗效表现,展现出明显优于传统非甾体类抗雄激素药物(例如比卡鲁胺)的治疗优势。值得一提的是,EAU指南每年都会进行更新,秉持科学严谨的原则,当前对于三联疗法仅给予弱推荐意见。

Arnulf Stenzl教授讲课

在后续开展的专题讨论环节中,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戴波教授担任主持。参与讨论的专家包括Stenzl教授,以及来自国内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卢绩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邱雪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朋飞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庄君龙教授。专家们围绕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展开了深入交流。他们高度认可ENZAMET研究的重磅成果,该研究表明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可达8年,充分证实了恩扎卢胺治疗mHSPC患者能够获得显著且持久的长期生存获益。在此基础上,专家们还立足前沿医学发展,前瞻性地探讨了以恩扎卢胺为代表的ARPI与新型ADC、核素疗法等创新治疗方案在mCRPC治疗领域的应用潜力。

会议尾声,魏强教授与Morgan Roupret教授共同致闭幕词,他们一致强调了全球医学界在前列腺癌、尿路上皮癌等诊疗领域追求卓越、共克难题的共同目标,并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合作机会,以促进全球患者福祉的提升。

来源:肿瘤瞭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