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的毛纺织工业——呼和浩特毛纺织工业历史概况(上)(3)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3 17:27 1

摘要:抗日战争爆发前,归绥地区毛纺织工业发展较快。当时,除了绥远毛织厂外,还有十几家毛纺织业小作坊。有生产床毯(绒毯)、毛布、毛衣、毛袜的,有生产地毯的,也有织毛口袋和制毛毡的。

抗战前的毛纺织工业——呼和浩特毛纺织工业历史概况(上)(3)

市纺织工业局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呼和浩特的毛纺织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仅就建国前呼市地区纺织工业的历史做一概要介绍。

抗日战争爆发前,归绥地区毛纺织工业发展较快。当时,除了绥远毛织厂外,还有十几家毛纺织业小作坊。有生产床毯(绒毯)、毛布、毛衣、毛袜的,有生产地毯的,也有织毛口袋和制毛毡的。

生产床毯、毛布、毛衣、毛袜的大约有六家,厂名是福绥、天义、复元、福来、经纬、复兴,这些小厂约开设于一九二二、二三年,除生产毛衣、毛袜有一部分使用简单的铁木机器外,其他,包括生产床毯、毛布都主要依靠手工操作。

资本大都不超过数百元。工匠、工徒每日工资最多不超过五角,最少也有仅仅五分的。工作时间多数超过十小时。其中福绥一家规模较大,有十几名工人,其余各厂都只有几个人。

生产原料都是从本地或邻县收购的羊毛。每年能生产床毯二千余条,毛布三千匹,毛袜八千双,毛衣四千件。大部分产品行销本省,仅有极少部分运销平、津一带,全年营业总额约为一万二千元左右。

织地毯的共有六家,全部是手工业,规模较大,营业状况稍好一些的有大有恒、永顺祥、福和长三家。资本不超过一千元,主要靠历史悠久和信用来推销产品,工匠、工徒多不过十几个人,工作时间也都超过十个小时,而工资极低。生产原料主要是羊毛,所织地毯俗名:

“栽绒毯子”。生产效率很低,一个工匠一天仅能织六、七平方寸。过去图案多数是“卍”字形和古钱形,没有其它花色。到三十年代,已经能织出山、水、虫、鱼、草、木、花、鸟、兽等图案了,并且织得惟妙惟肖。

过去织的地毯容易褪色,相传民国初年,有新疆来的工匠在绥远传授染色技术,提高了地毯的着色力和色泽。

后来,使用化学染色法,地毯就更不易色,而且色泽更加鲜艳了。这六家小厂大约年产地毯二万五千多平方尺,大部分销于本省及平津一带,属于绥远省手工业毛织品的主要品种。

另外,还有四家织毛口袋的。较大的一家是“德盛铭”,在旧城西口子附近。资本七百元左右,有十多名工人,每月工资一角至一角五分,生产原料主要是山羊毛,年产毛口袋和草包五、六千条,全部销售本地及后山一带。自从麻袋流行以来,销路受阻,但归绥市各粮行和各乡农户,仍然使用,其原因是毛口袋比麻袋耐用。

制毛毡的有十多家。其中规模大的有天元成、晋丰永、天和公、德胜成四家,天元成、晋丰永二家经营时间较长,资本都在千元左右,工匠十多人,生产原料 是羊毛。

全年能产毛毡四百多平方丈,有长条和方幅等形状,全部销售在本地和牧区。后来由于绒毯、洋毯盛行,城里用毛毡的越来越少,乡村更没有销路,所以制毛毡业的生产逐年冷淡。

这些小毛织工厂、小作坊大多数集中在旧城财神庙巷一带,制毡业大部分在大南街一带。据《归绥县志》记载:

“归绥工商业凡六十八(行)两千一百三十四户,以毛织为最。民国二十三年省设毛织厂,……股本三十万,又为毛织业之最著者。”

当时在归绥六十八个行业、两千一百三十四户中,数毛织业最发达,资本总额达三十万零五千三百五十五元。除绥远毛织厂外,资本最多的是一千二百五十万,最低的只有二十元。年总产值约二十五万元左右。从事毛纺织业的工人,约在四百人上下(以上各项均包括绥远毛织厂在内)。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的这一段时间,是解放前呼和浩特地区毛纺织工业比较兴旺的时代。但这个好景没多久,就被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碎了。

毛纺织工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绥远地区虽然有悠久的毛纺织生产的历史,但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交通闭塞,文化落后,历代绥远统治者从没有真心实意地发展毛纺织业,所以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十分落后。

尤其是发展毛纺织工业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人员更是缺乏。这给发展毛纺织工业生产,兴办毛纺织工厂带来很大困难。

一九二二年,李大钊、邓中夏同志倡导在工人、农民中办“平民教育”。这一年荣耀先同志和一个姓李的同志来到归绥,在进步学生云硕望、李国祯、云金元等的帮助下,租用南茶坊“朋顺召”的东厢房,办起了平民工读社。招收手工业者、城市贫民、市郊贫苦农家子女免费入学,半工半读。一方面学习革命道理,一方面学习织布、织毛线等技术,播下了革命和科学技术的种子。

当时以傅作义先生为首的绥远省政府,也在这方面做过一些努力。早在绥远毛织厂兴建之前,就选派吴金涵、刘连栋、李宪章、杨益民四人前往北平华北工业改进社学习毛织专业。

一九三四年,又在这四个学生的主动要求下,在绥远举办了毛织训练班。

一九三五年秋,绥远省政府又将原中山学院(新城南街)改成工科职业学校,开设毛织和制革专业,招收学生,培养毛纺织工业方面的技术人员。

此外,绥远省政府还于一九三四年前后,在归绥市专门设立过国货陈列品,里面陈列了不少国产毛织布品,供人随意阅鉴,这对毛纺织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来源:古音风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