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暑假余额告急,新学期的钟声即将敲响。最近身边不乏这样的声音“孩子还天天熬夜打游戏,作业没写完也不着急,这可怎么收心?”“每天和被窝难舍难分”“看手机到凌晨,睁眼又到午饭点”……这些被称为“假期后遗症”的现象,本质上是长期松弛状态下,身体与心理对规律节奏的暂时性
暑假余额告急,新学期的钟声即将敲响。最近身边不乏这样的声音“孩子还天天熬夜打游戏,作业没写完也不着急,这可怎么收心?”“每天和被窝难舍难分”“看手机到凌晨,睁眼又到午饭点”……这些被称为“假期后遗症”的现象,本质上是长期松弛状态下,身体与心理对规律节奏的暂时性抗拒。本期《心安心语》特别邀请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市职工心理服务专家人才库成员、鲁北技师学院专职心理老师李文瑄来到演播室,给大家带来心理学中的三大调节法则,帮助孩子平稳过渡,以最佳状态迎接新学期。
李文瑄,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市职工心理服务专家人才库成员、鲁北技师学院专职心理老师。
一、身体唤醒术,给身心按下“重启键”
假期里,昼夜颠倒、饮食放纵、缺乏运动的模式会让身体进入“低能耗状态”,表现为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想要打破这种状态,需从运动、饮食和作息三方面同步发力,唤醒沉睡的身体机能。
1.晨间5分钟“微运动”:激活大脑专注力
对于“假期综合征”严重的孩子,不必追求高强度运动,每天晨间5分钟的“微运动”即可见效:跳绳、开合跳、拉伸或简单的广播体操,都能有效唤醒身体,让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都活跃起来。这样的微运动不仅简单易行,还能帮助孩子从假期的懒散状态中快速恢复,为新学期的紧张学习做好准备。
2. 饮食调节:用“健脑套餐”驱散“脑雾”
假期里的高油、高糖、高盐饮食,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加剧脑雾现象,导致思维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想要快速恢复清晰思维,不妨试试“开学早餐三件套”:鸡蛋+燕麦+蓝莓。
鸡蛋:富含胆碱,有助于提升大脑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
燕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稳定血糖水平,提供持久的能量;
蓝莓: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这种强大的抗氧化剂可以有效保护大脑细胞,提升认知能力。
通过这样的饮食搭配,能够有效改善脑雾症状,恢复清晰的思维状态。
3. 家长引导:循序渐进调整作息
强行让孩子“立刻早睡早起”往往会引发反抗,聪明的做法是“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开学一到两周前开始早睡早起,规律作息,按照开学后的节奏调整生物钟,以适应开学后的作息变化;以每天为单位,逐步引导孩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增加书籍阅读等。
二、打造心理缓冲带,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假期到开学的过渡,本质上是自由状态向规律状态的切换,孩子出现紧张、焦虑等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此时,打造“心理缓冲带”,帮助孩子接纳情绪、调整心态,是关键一步。
1. 营造整洁学习环境
同学们可以尝试给书桌进行一次彻底的“变身”,打造一个“新学期能量墙”。可以在书桌上张贴自己的奖状或者本学期的目标,这些不仅能增强自信心,还能激发学习动力。
2.出现消极情绪,及时自我调节
当孩子说“不想开学”时,家长不必急于否定,而是引导其用科学方法调节情绪:
转移注意法:列出开学前的“待办小事”,如买新文具、整理书包、预习第一课,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成就感中淡化焦虑;或通过音乐、运动、绘画等方式来进行情绪的调整和心理的重建。
理智调节法:进行辩证思维,多侧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当发现事情的积极意义时,消极情绪就可以转化为积极情绪。
积极暗示法:鼓励孩子回忆过去的成功经验,比如以前顺利返校的成功经历,或用正向语言自我激励,如“开学后终于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踢球了!”。
3. 家长协助,共同营造支持性环境
开学前孩子出现适度焦虑、紧张属正常,面对孩子的抵触情绪,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深入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需求与困扰,给予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比如帮孩子整理学习空间、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在孩子调节情绪时予以鼓励陪伴,积极参与为孩子营造温馨且具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助力孩子应对开学心理挑战。
三、专注力阶梯训练,给身心足够的缓冲
1. 从“微目标”到“心流体验”
适应期(1-3天):设定“微目标”,如“整理书包”“预习一小节课程内容”,完成后可以奖励自己追看一集喜欢的动漫;
提升期(4-7天):增加任务复杂度,如“完成两页习题”“参加一项公益实践活动”,奖励可以是喝一杯心仪的奶茶、吃一个冰淇淋;
稳定期(第2周):进入系统性学习,如“每天阅读30分钟课外书”“制定周学习计划”,奖励可以是在周末去公园玩耍半天,放松身心。
2. 番茄时钟法
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番茄时钟法”是简单高效的工具:设定25分钟专注时间,前25分钟全身心专注于活动或学习,期间关闭所有消息通知,避免外界干扰,确保心无旁骛地完成任务。接下来的5分钟则进行正念休息。这样25分钟工作+5分钟休息的组合为一个完整的循环。完成一个循环后,继续进行下一个30分钟的循环,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专注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3.家长督促
家长在专注力训练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提供物质支持和情感鼓励与监督。具体包括:与孩子共同制定具体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定期检查进度,给予积极反馈;当孩子遇挫时,耐心倾听、鼓励坚持并帮助解决问题;家长还需以身作则,树立专注力习惯榜样。通过这些督促,孩子能建立稳定专注力,为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从假期到开学,本质上是一场身心节奏的重新校准,家长不必追求立竿见影,给孩子1-2周的缓冲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用耐心的陪伴支持,孩子自然会完成从“松弛”到“专注”的蜕变。新学期,愿每个孩子都能告别“假期后遗症”,带着清晰的头脑、饱满的热情,迎接属于自己的成长与蜕变!
播出时间:每周五17:45—18:30
播出频道:FM95.7滨州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
24小时免费咨询电话:2220107、400-0543-525
编辑:何颂一
审核:高 嵩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