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其效能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五年来,崇信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部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其效能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五年来,崇信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围绕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的目标,聚焦党建引领、制度体系、阵地建设、工作质效四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基层治理实践焕发新活力、取得新成效,为“十四五”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一是聚焦党建引领,筑强基层治理“主心骨”。
坚持把政治建设作为靠实基层治理工作责任的重要前提,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模式,不断压实全县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建强组织体系。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建立以县委书记担任总召集人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明确27个成员单位和7个专项工作组工作职责,健全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治理责任制,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具体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乡镇(城市社区)和村(社区)共同治理的工作格局。
深化党群联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机制,完善建立“村(社区)党组织+网格(村居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基层党组织体系,推动在职党员到村(社区)报到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形成在党组织领导下同心同向的基层治理力量。实行考核激责。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组织调度和督促指导,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全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位一体”综合考核体系,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范畴,加大考核权重,严格考核标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实现以考核激发责任落实。
二是聚焦制度体系,绘就基层治理“同心圆”。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基层治理制度体系,推动各类治理主体协同发力。完善治理架构。从优化网格布局入手,建成全要素网格155个,实现各类网格“多网合一”,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对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一张网”采集、“一格内”化解,实现意见建议快速收集、迅速办理。
健全协商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议事规程,搭建“小区议事厅”,将政策宣讲、民生服务、矛盾调解搬到居民家门口。规范城市社区“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制度,组织13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1338名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实现了区域包干、数据共享、事务联办。明晰权责边界。深化乡镇(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对接乡镇(城市社区)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明确乡镇(城市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职能定位,增强其统筹协调、指挥调度能力。厘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协助政府工作和不应承担事项“3张清单”,减轻不合理负担,使其回归服务居民、自治功能本位。
三是聚焦阵地提标,共建基层治理“服务圈”。加大投入力度,整合资源要素,全面提升基层阵地的硬件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治理服务枢纽。全面扩大组织覆盖。联合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采取“数据比对+实地走访+部门联动”的方式,对全县45家“三有”非公企业、32家社会组织全面建立党组织和群团组织,覆盖率100%。同时,加大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选派力度,共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33名,注销僵尸社会组织2家,划转党支部9个,确保新兴领域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实现应建尽建。
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化建设。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利用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和村(社区)卫生室、活动室等资源,形成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个网格驿站的“1+N”党群服务矩阵。新建日间照料中心、母婴室、卫生服务站,使居民能够享受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生活休闲、社区养老等服务。强化新兴领域服务管理。聚焦新兴领域快递员、网约配送员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等突出问题,制定印发《崇信县“骑手友好社区”建设行动方案》,全县7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部向快递员、网约配送员开放,均悬挂友好社区标识,共建立15个工会驿站、7个劳动者驿站、2个“爱心驿站”、1个“司机之家”,规划邮政快递专用停车位59处,为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提供了舒适和便捷。
四是聚焦工作提效,打好基层治理“组合拳”。着力提升基层干部队伍能力和治理方式现代化水平,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维护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创新治理方式方法。围绕“问民需、汇民智、解民忧、馈民生、听民评”,构建“一线巡查、分级研判、多元化解、限时办结、跟踪回访”全流程闭环工作链条,深入开展“上门问暖”“网格员进万家”“爱心崇信”等活动,广泛收集群众在生活、文化、安全、环境等方面问题,全面建立资源、需求、服务、活动“四项清单”,推动联建单位与基层需求精准对接。
深入推进基层减负。按照“清理+规范”的原则,全县清理规范各类机制牌子1011块,明确不应由自治组织出具的证明事项33项,有效减轻村级工作负担,让村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大力整治农村高额彩礼。建立县乡两级领导包抓乡镇和村(社区)工作机制,立足县情实际,制定发布了《崇信县“抵制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倡议书”》《崇信县婚嫁流程指导性规范(试行)》,倡导彩礼金额不高于10万元,聚焦适婚青年父母、媒婆等“六类重点人群”开展精准治理。线上在电视台、崇信发布等新闻媒介开设“抵制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专栏,发布乡镇(城市社区)党工委书记谈抵制高额彩礼和“零彩礼”模范夫妻等短视频30起,播放公益广告154条,推送政策解读和典型案例350余条。
线下组织开展2025年“我们的节日·七夕传情·为爱减负”崇信县第七届集体婚礼暨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党员干部“抵制高额彩礼·倡树文明新风”集体承诺宣传活动、“‘七’待是你,‘夕’望是你”崇信县2025年单身青年联谊交友活动等宣传活动34场次,累计发放宣传册1.4万份、倡议书1.2万余份,张贴宣传海报300余张,有效遏制了婚事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行为,婚事新办简办理念深入人心。
协同推进自治法治德治。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一约四会”制度,大力推行“五步七天”矛盾调解法、“1+3+7”(1日力量介入、3日向上反馈、7日完成回访)限时调解等工作机制,探索形成锦屏镇赵湾村“槐荫下说法议事”、柏树镇党洼村“五平共治”、城市社区“有事说一声”“小区议事厅”等治理服务机制,累计开展走访3312次,化解矛盾纠纷6352件,化解率98%以上,跟踪回访满意率达100%。配齐“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和“一村一辅警”,带动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不断提升依法治理水平。
组建“土专家”“田秀才”宣讲队,广泛开展“微党课进网格”“理论下基层”等活动2000多场(次),开展“关爱未成年人”“六师助农”“爱心崇信”等志愿服务活动1560余场次,各级评选最美家庭204户,表彰“崇信好人”“最美志愿者”等先进典型124名,示范引领群众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建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按照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足额配备73名社区工作者,鼓励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职业考试,持证人数占比达71.8%。从履职内容、激励保障等方面研究制定《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考核办法》,全面落实“五险一金”等关爱举措,进一步增强岗位吸引力。常态化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大比武·能力大提升”活动,分层分类举办村(社区)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5期239人(次),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基层工作者抓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来源:崇信融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