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共享驴,比现代共享单车还疯狂,平民百姓抢着租!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3 17:26 1

摘要:长安是当时的国际大城市,坊市周边的赁驴肆,跟现在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点一样密,走几步就能看见。《唐国史补》里写着,士人王承福出门肯定租驴,就算去曲江池踏青也不落下。

现在出门扫共享单车多方便。可你知道不?千年前的唐宋老百姓,早靠“共享驴”解决出行问题了。

这共享驴火到什么程度?唐朝长安的驴肆到处都是,宋朝旺季得提前订,明清还弄出专属产业链。今天就说说它有多火。

别觉得共享是现代人发明的。唐朝长安的“赁驴肆”,早把共享这事玩明白了。

长安是当时的国际大城市,坊市周边的赁驴肆,跟现在小区门口的共享单车点一样密,走几步就能看见。《唐国史补》里写着,士人王承福出门肯定租驴,就算去曲江池踏青也不落下。

大伙为啥都爱租驴?说出来你都得夸古人会算账。唐朝工匠一天能挣50文,租头驴一天才10文,还能坐两个人。

驴性子温顺,不用雇车夫,女子都能牵着走。那时候长安街上,到处能看见骑租来的驴的人——提包袱走亲戚的、驮布匹去集市的,活脱脱古代“通勤好帮手”。

到了宋朝,共享驴更火,简直成了老百姓出行的“刚需”。汴京、临安人口都过百万,马车又贵还容易堵,租驴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这时候不光民间有赁驴肆,官方驿站也掺和进租驴的事。从汴京去郑州,租头驴走官道,又安全又快,比自己扛着行李赶路省心多了。

旺季租驴更夸张,得提前好几天订。《太平广记》里有个举子要赶考,提前三天去订驴都没订到,最后只能借朋友的驴才赶去考场。

宋朝共享驴还特贴心,分场景给服务。商贩租驴,驴身上会配专门的驮架,装货物方便;士人租驴,驴背上会铺软垫,坐着舒服。就这服务细节,放到现在都不算落后。

明清时候,共享驴不光没凉,还发展出“驴户”专属产业链。这些驴户不只是在城里设点,还把点铺到了乡镇,连江南的渡口、集市旁边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万历野获编》里提过,苏州城外驴户最多时能有上百家,每天能租出去几百头驴,生意好到忙不过来。

清朝北京的共享驴更“卷”,还分了短租、长租。进城办事租半天只要50文,去通州、大兴租一天八十文,比雇马车便宜一半还多。

正阳门外的驴户,天还没亮就把驴牵出来拴在柳树下,到上午辰时就全租光了。这生意火的,搁现在就是网红店的水平,晚一步都抢不到。

有人问,古代牲口那么多,为啥偏偏是驴成了“共享明星”?真不是古人随便挑的。

驴耐力强,一天能走几十里地,还不挑吃食,养着成本低。驴性子温顺,没骑过的人学两下就会,不用怕摔下来。

最关键的是,驴比马便宜太多,一匹马的钱能买十头驴,普通百姓租得起。要是搞共享马,普通人想都别想,根本火不起来。

说真的,古人比咱们想的聪明多了。现在总吹共享经济是现代创新,千年前古人早把“方便、省钱”这点玩透了。

古代共享驴还没有乱停放、押金难退的问题,驴户会定期给驴洗澡、检查身子,服务比现在某些共享平台还到位,你说气人不气人?

古代共享驴能这么火,从来都不是巧合。它是唐宋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百姓对方便出行的刚需,更是古人精打细算的智慧体现。

如今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其实还在延续这种方便人的逻辑。下次骑共享单车的时候,不妨想想:千年前,有个古人正骑着租来的驴,跟你一样朝着目的地赶去。

来源:小罗音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