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苏超”,决赛马上要在11月1日于南京奥体中心开打了,对阵双方是南通队和泰州队。这场比赛原本该是庆祝江苏草根足球一派繁荣的场景,结果却被一场关于“雇佣军”的争议给蒙上了层阴影。
泰州市体育局局长徐兵的公开回应,跟《新民晚报》的批评声音,正好同时出现在苏超联赛的舆论场上,一场围绕城市足球本质的争论正在慢慢升温。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苏超”,决赛马上要在11月1日于南京奥体中心开打了,对阵双方是南通队和泰州队。这场比赛原本该是庆祝江苏草根足球一派繁荣的场景,结果却被一场关于“雇佣军”的争议给蒙上了层阴影。
这里说的“雇佣军”,指的是苏超四强队伍——南通、南京、无锡、泰州队,身上都带着浓浓的职业味儿,这些球队招了好多职业俱乐部的梯队球员,跟传统意义上的业余草根球员在一块儿比赛。
决赛那两支队伍,南通队和泰州队的阵容确实挺让人琢磨的。南通队基本上是由中乙海门珂缔缘的预备队球员组成的,而泰州队呢,几乎是以中超长春亚泰俱乐部U21梯队为班底搭建起来的。这样的阵容配置,让它们在比赛里显露出了特别明显的优势。不光是决赛队伍,闯进四强的另外两支球队也一样有职业背景。南京队主要是由以前中超冠军江苏苏宁队的旧部,还有中甲南京城市队的球员组成;无锡队的首发11个人里,有7个都先后在无锡吴钩俱乐部踢过球。这四支队伍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得到了职业足球体系的强力支持。
面对网上铺天盖地的“雇佣军”质疑,泰州市体育局局长徐兵站出来做了公开回应。他说,泰州队是跟长春亚泰俱乐部合作的,召集了不少泰州籍的、还有泰州培养输送出去的职业运动员。徐兵还特意强调:“我们球队的名单都是一次性就通过省组委会审核的。今年泰州队的这些球员,要么是咱们泰州市户籍,要么就拥有泰州市学籍,完全符合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竞争规则要求。”
按照苏超的规则,每支球队允许注册3名职业球员,也就是当年进入职业联赛一线队报名表的球员,但得满足三个条件里的其中一个:身份证号前4位是代表市的属地,现在拥有代表市的户籍,或者现在持有代表市的学籍。这么看的话,从规则层面来讲,泰州队的做法确实找到了合规的路子。
可跟这些有职业背景的球队比起来,那些真正由业余球员组成的队伍,在苏超联赛里简直是举步维艰。《新民晚报》直接点出了这一现象的核心问题:当“准职业球队”对上业余草根球队,那肯定是妥妥的降维打击啊。很多人都盼着普通草根球员能上演“逆袭”的童话故事,现在看来这种可能性变得特别小了。这就跟一场街头篮球赛似的,突然跑来几个职业选手,比赛结果基本上没什么悬念了。更让人担心的是,看着这种趋势,常规赛一直输球“挨揍”的常州队,明年听说也要去“租”一整支别的地方的U21青年队来参赛。这样的苗头一出现,正引发大家对苏超未来方向的深刻讨论。
其实这场争议的背后,说白了是关于城市足球联赛该坚持草根本色,还是该走向准职业化道路的争论。《新民晚报》针对这一点提出了尖锐的疑问:要是民间的业余联赛,最后变成了“准职业”球队和纯俱乐部梯队之间的竞争,那无疑会少掉很多地气啊。假如都变成这样了,那还不如直接去看中超,或者中国足协的U系列联赛呢?这一问可真是戳中了问题的核心。苏超的魅力原本就在于那份城市情结,还有草根足球的纯粹性,可当球队之间的竞争变成了背后职业俱乐部资源的比拼,这份魅力还能不能延续下去呢?有人质疑说,苏超是咱们江苏人民自己的联赛,不管规则合不合理,比赛精不精彩,那都是江苏人民自己的事儿。这种观点其实代表了一部分人希望保住赛事本土特色的愿望。
面对这样的争议,苏超主办方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不管哪个地方的“超级”联赛,都需要有高水平的球员来参赛,这样才能保证比赛有更好的质量。不然的话,比赛太业余、水平太低,又没什么观赏性,肯定会让球迷和观众慢慢流失掉。可另一方面,如果完全不管不顾,任由各种变相的“雇佣军”野蛮生长,对于主打“城市情结”的联赛来说,那可是有害无利的。这就好比社区举办家庭厨艺大赛,本来比的是各家主人的手艺,结果要是大家都从五星级酒店请厨师来代劳,那这比赛也就失去原本的意义了。
一位网友评论说:“全民参与,全民体育,这才是它的竞争力啊!精神可比成绩重要多了!!!”而另一种声音则觉得:“走职业化路子也行啊,只要群众爱看不就好了。”苏超联赛的组织者现在正站在十字路口,一边是纯草根的地方特色,另一边是准职业化的竞技水平。不管最后选了哪条路,都将会重塑江苏城市足球未来的面貌。
来源:刃牙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