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芝词稿》是苏步青早年的一部未刊残稿,仅存甲卷,现藏于浙江温州平阳苏步青励志教育馆。此稿收词36首,所收第一首《蝶恋花·己卯夏自桂返浙车抵龙游作》作于1939年夏。
《青芝词稿》是苏步青早年的一部未刊残稿,仅存甲卷,现藏于浙江温州平阳苏步青励志教育馆。此稿收词36首,所收第一首《蝶恋花·己卯夏自桂返浙车抵龙游作》作于1939年夏。
抗战期间国立浙江大学多次迁移,1940年春从广西宜山迁至贵州遵义办学。然从词稿基本内容来看,词作大多作于苏步青在浙大宜山校区任教期间。
1937年11月,苏步青一家随浙大师生从杭州抵达建德。
次年春,他将妻儿送回家乡平阳,居住在水头浦底亲戚家,并于5月只身回到已迁江西泰和的浙大。
后因局势变化,1938年7月,浙大从江西泰和迁至广西宜山,据浙江省第十中学老校长刘绍宽日记云“(1939年)二月廿二日,初四日庚寅,晴。昨苏云程步青来。云程为浙大数学主任,浙大迁广西宜山,云程未赴,今始往。”(见《刘绍宽日记》第五册1882页)
苏步青并未随迁宜山,而是在次年3月,自平阳返回浙大宜山校区(见1939年3月13日《国立浙江大学校刊》复刊第15期)。1940年春,苏步青又随浙大师生辗转从广西宜山迁至贵州遵义,是年5月他将妻儿接至遵义。
1939年夏,苏步青与陈建功、陈仲和三人结伴从广西宜山回浙江探亲,他写下《蝶恋花·己卯夏自桂返浙车抵龙游作》,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战乱中回乡的真实心境:
钿毂平郊趋若鹜,无限江山,画里轻轻度。万里不辞行役苦,东归欣过龙游路。 初夏溪风吹碧树,一塔斜阳,仿佛西湖暮。欲买扁舟从此去,断垣残壁家何处。
战时交通极其不便,颠沛流离的艰苦行旅成了生活常态,《浣溪沙》组词是苏步青从平阳返回宜山途中所作:
渡口烟笼远树平,暮潮争向岸边生,芳洲系缆月三更。 堪惜当年歌舞地,可怜此日断肠城,颓垣破壁出残灯。(其二)
回雁峰边雁未回,乡书难寄楚天哀,西风凋树绿初衰。 万里奔波真一梦,三年漂泊况重来,干戈白发两相催。(其三)
作者孤身一人在西行途中,萧瑟秋色中战火弥漫的荒芜感与漂泊无定的迷惘感交织一处,更能体会到西行路上学人们“年年东复西”的困顿与怅然。
原文链接:
新发现的苏步青未刊词稿(内含珍贵稀见照片)
来源:文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