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6日,一段举报视频在社交平台炸开——网友称丽江龙蟠提水隧道项目存在四层违法分包、偷工减料空洞浇筑,甚至所有钢材都是“非标”。这条视频让这个总投资7.98亿元的民生工程,突然被推上舆论风口。
编辑:画榆林
10月16日,一段举报视频在社交平台炸开——网友称丽江龙蟠提水隧道项目存在四层违法分包、偷工减料空洞浇筑,甚至所有钢材都是“非标”。这条视频让这个总投资7.98亿元的民生工程,突然被推上舆论风口。
10月22日,丽江市官方人士向澎湃新闻证实:当地水务部门已牵头成立调查组核查,结果将及时公布。这场“举报风波”背后,是一个关乎丽江坝区水安全的重大项目,究竟是否存在问题?公众亟待答案。
2025 年 10 月 16 日,两段匿名举报视频在社交平台快速传播,让总投资 7.98 亿元的丽江市金沙江龙蟠提水工程骤然进入公众视野。
视频中,举报者直指该项目存在三大严重问题:通过四层违法分包层层转嫁责任、隧道施工采用空洞浇筑方式偷工减料,甚至所用钢材均为不符合国家标准的 “非标” 产品。
视频画面虽未直接展示工程内部结构,但举报者在评论区补充的 “隧道衬砌多处未填实”“钢筋间距远超设计图纸” 等细节,引发大量网友对工程质量的担忧。
截至 10 月 22 日,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突破 3.2 亿次,当地居民的讨论尤为集中。玉龙县拉市镇的村民表示,龙蟠提水工程是周边村镇期盼多年的 “解渴工程”,其引水隧洞贯通后将直接影响丽江坝区的生活用水与农业灌溉,若举报内容属实,后续运营中的渗漏、坍塌风险难以估量。
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专业人士解释,隧道空洞浇筑会导致结构强度大幅下降,在地质活动频繁的玉龙县区域,此类缺陷可能引发隧洞变形甚至垮塌,而 “非标” 钢材的承重能力不足,更会加剧安全隐患,这与南通海安市某排水渠因施工缺陷出现空鼓坍塌的机理存在相似性。
公开信息显示,举报事件发酵前,该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作为解决丽江坝区水危机的骨干水源工程,其于 2020 年 5 月正式开工,核心部分为玉龙县境内全长 6150 米的引水隧洞,采用城门洞形断面设计,分 4 个工作面同步开挖,历时 1005 天方才贯通,原计划 2023 年底实现通水试运营。
丽江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证实,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但尚未正式投入运营,处于竣工验收前的准备阶段。
龙蟠提水工程的质量争议并非毫无前兆,其建设过程中已暴露的合规性问题为此次举报风波埋下伏笔。
2023 年 11 月,丽江市金沙江龙蟠提水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处发布的绩效评价报告(摘要)及整改结果中,明确指出两大关键问题:项目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尚未办理完成,主要受生态红线划定、与其他规划项目用地冲突、未批先占用地查处及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
与拉市海沿湖截污工程共用输水隧洞的设计,经评估存在较大交叉污染与运营干扰风险。
这两项问题的存在,让外界对项目建设的规范性产生质疑。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程序管理暂行规定》,建设用地审批是工程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之一,未批先建不仅违反法定程序,更可能因用地范围与生态保护要求冲突导致后期整改,间接影响施工质量。
而共用隧洞的风险提示,也反映出项目在设计阶段已存在安全考量不足的问题,此次举报的施工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工程整体可靠性的担忧。
从项目定位来看,龙蟠提水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丽江坝区作为云南省重要的农业与旅游核心区域,长期面临水资源供需失衡问题,尤其在旱季,农业灌溉与城市供水矛盾突出。
该工程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供水能力 1.2 亿立方米,有效缓解 36 万亩农田的灌溉压力,并保障丽江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近 50 万人的生活用水。
正因其 “生命线工程” 的属性,质量争议引发的关注远超普通建设项目,当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将其列为 “重点民生工程”,强调建设进度与质量把控。
举报者提及的 “四层分包” 问题,触及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痛点。根据《水利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暂行办法》,水利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不得分包,分包单位不得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四层分包已明显违反相关规定。
业内数据显示,水利工程中每增加一级分包,建设成本被挤压的比例约增加 15% 至 20%,为保证利润空间,最低级别的施工队伍往往通过简化工序、使用劣质材料等方式降低成本,这也是空洞浇筑、“非标” 钢材等问题产生的常见诱因。
在龙蟠提水工程中,公开资料未明确披露分包层级与具体施工单位信息。但从同类项目案例来看,大型水利工程的分包链条通常始于总承包单位,经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等环节逐层延伸,若监管缺位,极易形成 “层层剥皮” 的利益链条。
有不愿具名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透露,隧洞施工中的衬砌浇筑环节,若按规范操作需采用振捣密实工艺并进行超声波检测,而空洞浇筑可节省 30% 以上的混凝土用量与人工成本,但会直接导致结构承载能力下降 50% 以上,这种偷工减料行为在多层分包项目中更难被及时发现。
针对分包问题,丽江市水务局工作人员在回应问询时未直接否认,仅表示 “正在核查项目合同履行与现场管理情况”。
根据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相关规定,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监理单位承担监理责任,若四层分包情况属实,项目法人与监理单位均需承担相应监管失职责任。
目前,调查组已调取项目分包合同、工程款支付凭证及施工日志等资料,重点核查分包合法性与各环节质量管控记录。
举报事件发生后的首个工作日,即 10 月 17 日,丽江市水务局已组织技术人员赴工程现场开展初步核查。
10 月 22 日,丽江市官方人士向外界确认,水务部门已牵头成立专项调查组,成员涵盖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地质勘察、法律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全面负责举报内容的核实工作。
调查组的核心核查内容已明确指向三大方向:针对四层分包问题,将梳理项目招投标文件、承包合同及分包协议,核查各参与方资质与分包程序合法性。
对于空洞浇筑嫌疑,计划采用地质雷达、超声波检测仪等设备对隧洞衬砌进行全面无损检测,重点排查拱顶、边墙等关键部位的密实度,必要时将进行钻孔取样验证。
关于 “非标” 钢材问题,将调取材料进场验收记录、质量证明书,并抽取现场留存钢材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比对国家标准判定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丽江市官方人士强调,鉴于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专业性与流程严谨性,最终调查结果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形成,后续将通过政府官网及时发布进展情况。
目前,工程现场已暂停后续收尾工作,进入封存待查状态,主要出入口均安排专人值守,确保检测环境不受干扰。
当地居民与舆论对此保持高度关注,有市民提出 “希望邀请第三方检测机构参与”,相关建议已被调查组纳入考量范围。
从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常规流程来看,若举报内容属实,后续将启动责任追究与工程整改程序。对涉及违法分包的单位,可能面临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资质证书等处罚。
对偷工减料的施工人员,若情节严重将追究刑事责任;工程本身则需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修复方案,可能包括凿除不合格衬砌、重新浇筑混凝土、更换 “非标” 钢材等措施,整改成本预计将达数千万元。
龙蟠提水工程的举报风波,再次凸显了大型民生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水利工程作为关乎公共安全与资源保障的基础设施,其质量直接影响民众切身利益与生态安全。
类似的质量争议在国内并非个例,南通海安市某硬化排水渠建成仅一年多便出现大面积空鼓坍塌,虽规模较小,但暴露出的施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具有共性。
业内专家指出,防范水利工程质量风险需从源头入手。在项目审批环节,应严格执行前置条件审查,杜绝未批先建等违规行为。
在招投标与分包管理中,需建立全链条追溯体系,明确各方质量责任;在施工过程中,应强化监理单位的独立监督职能,推广智能化监测技术实时把控工程质量。
结语此次龙蟠提水工程若查实存在质量问题,或将推动云南省出台更严格的水利工程分包管理与质量检测细则。
对于丽江而言,龙蟠提水工程的质量结果不仅影响项目本身的投用,更关系到公众对政府民生工程建设的信任。
该工程延期通水已对当地水资源调度造成一定影响,若再因质量问题启动整改,将进一步推迟供水时间。调查组的核查结果与后续处理措施,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来源:青天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