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作为我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从1959年第一届至今已经举办14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作为我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从1959年第一届至今已经举办14届。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简称“十五运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
广东在已举办的14届全运会中取得了亮眼成绩,也见证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
镌刻广东体育基因
1959年9月,第一届全运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拉开帷幕,标志着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崭新起点。
广东体育代表团319名运动员参加了25个项目的比赛和国际象棋、摩托艇2个项目的表演,获金牌27枚、银牌23枚、铜牌22枚,金牌数居全国第四位。
1975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办,广东335名运动员参加了20个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37枚、银牌31枚、铜牌27枚,金牌数首次居全国第一位。
在已经举办的14届全运会中,广东金牌数在全国各参赛单位中共取得6届第一、2届第二、2届第三的成绩。
六运会
见证广东体育腾飞
1987年11月20日至12月5日,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全运会首次来到南粤大地。这次全运会首次统计各代表团的团体总分,比赛竞争激烈。
第六届全运会开幕式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举行 来源:《中国十运:1—10届全运会精彩回眸》
从这届开始,全运会首次引入了吉祥物概念,六运会的吉祥物“阳阳”是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吉祥物。它以山羊为原型,象征着“羊城”广州。同时首次引入了会歌,以《中华之光》作为本届全运会会歌;第一次成立服务总公司负责集资,六运会会徽、吉祥物的图案第一次通过专利授权的方式用于商品经营。
六运会吉祥物“阳阳”原作图稿 来源:广东省档案馆
场馆建设
为适应第六届全运会各项比赛的需要,广东新建场馆44座,修建场馆55座。
在解决体育场馆建造以及活动经费中,广东采取以地方投资为主,省给予补助,社会集资,港澳同胞、海外华侨赞助的办法,在赛前三年就成立第六届全运会服务总公司,负责集资工作。
东莞的常平体育馆由农民集资建成,番禺的英东体育馆、台山的县体育馆和正贤训练馆由港澳同胞以及华侨赞助兴建。达到世界水平的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是由广东省和广州市投资建成的,六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在这里举行,这座为六运会而建的场馆,成为了广州城市新中轴线的标志性建筑。
同时,还在二沙体育训练中心新建跳水馆、中华育英馆和6片室外涂塑网球场等场馆,在黄村体育训练中心新建气枪馆、移动靶场、手球馆等一批场馆。
群英荟萃
第六届全运会参加决赛的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以及前卫、银鹰、林业、水电、煤矿、石油、火车头7个全国性行业体育协会,共37个代表团的7500多名运动员。有18人2队17次破15项世界纪录,4人4次平4项世界纪录,2人2次超2项世界纪录,创造和超过48项亚洲纪录和最好成绩,创造82项全国纪录和最好成绩。
广东体育代表团共有513名运动员参加决赛,共获258块奖牌,其中金牌54块、银牌35块、铜牌36块,总分1235分,总分和金牌均列各代表团之首。举重运动员何灼强打破52公斤级抓举和总成绩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举重总成绩世界纪录的运动员;游泳运动员沈坚强一人夺得7枚金牌。
六运会闭幕式上进行会旗交接 来源:《中国十运:1—10届全运会精彩回眸》
九运会
广东体育再攀高峰
2001年11月11日—25日,第九届全运会在广州举办。
第九届全运会是新世纪中国首个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北京申奥成功后,对全国竞技体育水平和体育人才培养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对广东改革开放成果的一次充分展示。在这届运动会上,共有46个代表团的9986名体育健儿,参加了42个大项357个小项的比赛。
2001年11月11日,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场开幕 来源:《广东省志(1979—2000)·体育卷》
九运会吉祥物“威威” 来源:“广州体育文化博物馆”公众号
九运会的承办工作,积极探索和尝试了按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新路子。
在资金筹集方面,除政府确保场馆建设和承办工作的经费预算外,突破历届全运会靠政府行为、计划经济手段为主的筹资模式,改用面向市场、利用市场机制筹资的方式。特别是在九运会电视转播权的开发上,坚决按国际惯例运作,在国内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上首次以现金方式转让电视转播权。
九运会按照奥运会的运作、组织、竞赛模式进行,首次实现在设项上全面与奥运并轨,第一次在赛会中引入体育科学大会,实施了鼓励运动健儿创全国、亚洲和世界纪录的一些新规则。
本届全运会共有24人35次超7项世界纪录,6人1队7次创6项亚洲纪录,28人41次超9项亚洲纪录,32人4队52次创37项全国纪录。广东省运动员652人参加了30个项目的比赛,获金牌69.5块、银牌48块、铜牌51.5块(含参加第二十七届奥运会成绩带入金牌2.5块、银牌2.5块、铜牌0.5块),总分3346.75分,金牌及奖牌总数均居全国第一位;5人6次超4项世界纪录、3人6次超2项世界青年纪录、1人1次破亚洲纪录、6人7次超5项亚洲纪录、9人11次破10项全国纪录、3人6次破3项全国青年纪录。
十五运会
粤港澳大湾区的体育新篇
2025年11月9日—21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广州将承办开幕式,深圳将承办闭幕式,赛事覆盖粤港澳三地共19个城市,充分体现“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与文化联通。
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 来源:“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公众号
从1987年六运会
到2025年十五运会
广东从首次承办全运会至今
已跨越近40年
全运会见证了
广东体育事业发展的辉煌成就
更驱动城市建设
与体育赛事同频共振
推动广东经济、文化、社会的
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1.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体育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 《广东省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1979—2000)·体育卷》,方志出版社2014年版。
3. “体育文化与历史”《历史上的全运会》系列推文。
来源/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
来源:广东体育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