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双11的转型预示着电商行业从单纯追求GMV到构建可持续品牌价值的战略转变,10月7日,快手率先启动双11预售;抖音电商紧随其后在10月9日0点开启;10月9日晚8点开启,比去年提前5天,创下史上最早开启纪录。
双11的转型预示着电商行业从单纯追求GMV到构建可持续品牌价值的战略转变,10月7日,快手率先启动双11预售;抖音电商紧随其后在10月9日0点开启;10月9日晚8点开启,比去年提前5天,创下史上最早开启纪录。
步入第17个年头的双11,表面看似启动时间越来越早、促销周期越来越长,实则反映了电商行业从追求短期爆发向常态化经营的战略转变。这不仅仅是促销策略的调整,更是品牌与消费者关系重构的重要契机。
节奏调整:从脉冲式爆点到匀速经营的平衡
(图引:百度)
双11启动时间年年前移,今年已达到57天超长周期。平台方主动调整节奏背后,是对市场现实的清醒认知。随着获客成本同比上涨35%,中小商家流量成本逐年上升,单纯依靠短期流量轰炸的投入产出比日益下降。分阶段运营双11能在同等流量基础上,有效提升用户触达频次。
这种节奏重塑对品牌方意味着更稳健的营销规划空间。某美妆品牌营销负责人也曾透露:“今年双11我们不再押宝单日爆发了,而是将预算分配到整个周期,通过多次促销活动实现稳定转化。”这种转变有助于品牌避免因短期销售压力而采取过度促销或夸大宣传,从而更好地维护品牌形象和价格体系。
简化玩法:诚信促销重构消费者信任
“规则复杂”、“奥数级促销”曾是消费者对双11的怨言。今年,各平台不约而同地推进促销规则简化,京东坚持“现货开卖”,淘宝闪购推出“一件直降”。
简化策略背后是消费者对价格诚信的渴望。据人民网“人民投诉”平台统计,去年双11期间收到1.7万余条投诉,其中价格保障问题最为突出。市场监管总局今年也发布合规提示,要求全链条优化促销规则,保障活动规范、透明,促销规则的透明化是品牌构建信任的重要契机。
即时零售:打通多维度的消费场景
今年双11的另一个显著趋势是即时零售的全面融入。淘宝闪购与美团等凭借即时零售的优势,实现“线上下单、门店发货,1小时送到家”的消费体验。阿里妈妈市场部负责人透露,今年双11预计有数千家天猫品牌入驻淘宝闪购。这种模式让品牌在线下门店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能承接大促流量的“履约节点”。
从即时零售不仅是一种销售渠道,更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联系的桥梁。然而即时零售也对品牌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线上线下库存同步、价格协调、服务标准统一等问题,都需要品牌在公关策略上做周全准备。
AI赋能:电商全链路智能化变革
(图引:百度)
AI技术在今年双11的应用已深入到电商全链路。快手电商为商家打造了智能运营产品矩阵,相当于为每个商家配备了一支24小时在线的AI运营团队;淘宝推出的“AI万能搜”、“AI找低价”等功能,构建起以AI为核心的搜索交互矩阵;
(图引:阿里妈妈)
(图引:阿里妈妈)
阿里妈妈的“万相台AI无界”则成为商家的AI经营伙伴,在人群运营、货品策略等全链路场景中提供支持。AI技术的应用为品牌提供了更精准的消费者洞察和更高效的传播策略优化能力。某母婴品牌数字营销负责人表示:“通过AI分析消费者搜索和行为数据,我们调整了内容策略,双11预热期品牌搜索量同比增长65%。”但AI应用也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在智能化运营中保持品牌的人文温度,如何防范算法偏见带来的公关风险,都是品牌需要关注的新课题。
价值重构:从交易场到品牌价值建设平台
双11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在618、双11等促销季度,消费者会更多地选购优质品牌,而非低价白牌。
这意味着购物节已成为品牌消费的重要时点。随着平台持续向“优质内容+优质商品”方向发力,品牌在双11的竞争正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双11正在从单纯的销售节点转变为品牌建设的重要机遇。品牌通过双11期间的集中曝光和互动,不仅可以提升销售,更能强化品牌形象和用户关系。
写在最后
(图引:百度)
双11不再仅仅是那个为了创造销售神话的高光时刻,而是进化为为维持全年生意平稳、高效增长的战略。对于品牌而言,双11的真正价值不再局限于GMV的峰值,而在于能否借助平台的新能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增长路径。
在可见的未来,双11将继续作为中国电商生态的重要试验场,推动着品牌、平台和消费者关系的深度重构。
文章参考:
深响:《今年双11,节奏和思路都变了》
来源:中国公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