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瓦迪姆的表兄在网上发帖,字字带着痛,他写道,瓦迪姆刚高中毕业,就背起行囊来爱尔兰找新生活。男孩从小爱体育,还在学信息技术,梦想当网络安全专家,将来回乌克兰帮忙守住数字防线。
上周,都柏林一个本该庇护无家少年的安置中心,突然成了血腥现场。
17岁的乌克兰男孩瓦迪姆·达维坚科,刚从家乡逃离战火,在爱尔兰落地才四天,就被一名同住的青少年袭击身亡。
他本该在11月1日迎来18岁生日,家人却只能在社交媒体上哭诉:这个善良聪慧的孩子,怎么就这么走了?
警方抓了嫌疑人,但安置机构的24小时守卫形同虚设,这事一出,爱尔兰难民系统的老毛病全被扒出来了。
瓦迪姆的表兄在网上发帖,字字带着痛,他写道,瓦迪姆刚高中毕业,就背起行囊来爱尔兰找新生活。男孩从小爱体育,还在学信息技术,梦想当网络安全专家,将来回乌克兰帮忙守住数字防线。
谁知,他在家乡还有个女朋友,两人正计划未来,结果一夜之间,一切都碎了。女友听说消息后,整天哭到崩溃,瓦迪姆的父母远在乌克兰,急得不知怎么接回儿子遗体。
事件发生在多纳梅德格拉顿伍德地区的塔斯拉运营设施里。这地方是爱尔兰儿童与家庭事务局的紧急安置点,专管无人陪伴的求庇护未成年人。
10月18日上午11点多,紧急服务队冲进去,看到几个少年乱成一团。瓦迪姆当场没了气息,另一个少年和一名女工作人员也受伤送医。警方说,嫌疑人是索马里裔青少年,他自己也伤了,得先养伤才能问话。现在,调查队等了好几天,还没正式审他。
塔斯拉事后发声明,说中心有24小时值守,只住四个男孩,本来挺安静的。出事后,他们把剩下住户全转到别处去了。
但当地议员迈克尔·麦克唐查不买账,他直言,私营公司管这些孩子,资源总跟不上。麦克唐查在采访里说,不管国籍,孩子就是孩子,得查查塔斯拉到底缺了什么人手。
周五,都柏林的乌克兰东正教社区办了追悼会。神父谢尔希·丹尼洛夫领着大家祈祷,他声音发颤地说,瓦迪姆是为安全来的,怎么就走了。
社区居民瓦尔瓦拉·法迪耶娃抹着眼泪,祈求上帝安慰瓦迪姆家人。爱尔兰乌克兰危机中心主任迈克尔·巴斯金也到场,他对大家讲,瓦迪姆不是来玩的,是真为和平才来这儿。
乌克兰大使馆发言人表态,使馆会全程跟警方对接,帮家属办遗体运回的事。调查一结束,瓦迪姆就能回家了。
网上募捐很快就火了,到现在凑了1300多欧元,本来运遗体得8000欧元,这钱还差一大截。
儿童权利联盟的坦尼娅·沃德跳出来喊,当务之急是国家审查小组进场,查查这事怎么发生的,有没有早点堵上的办法。她说,这男孩才17岁,一个人在异国,就这么没了,太让人堵心。
说起塔斯拉的安置点,这不是头一回了,9月25日,爱尔兰国家广播公司报道过一个类似故事:一个来自叙利亚的15岁男孩,阿米尔,在科克市另一个塔斯拉中心住了三个月。阿米尔逃家来爱尔兰,本想学英语找份零工养活自己。
结果有天晚上,中心里两个住户为争床位打起来,阿米尔想拉架,被卷进去挨了一闷棍,头部重伤住了院。塔斯拉当时说,是意外,没人故意。
可阿米尔出院后,中心没给他心理辅导,他整夜做噩梦,觉得自己不该来这儿。阿米尔后来转到政府直管的点,才慢慢稳下来。
他给媒体讲,那晚值守的阿姨就一个,忙不过来,孩子们平时就自己管自己。塔斯拉后来加了巡逻,但阿米尔还是觉得,私营管孩子,总有地方漏风。
瓦迪姆的事一出,类似呼声就起来了。10月20日,爱尔兰时报采访了儿童与家庭事务局局长,她承认,塔斯拉这样的私营伙伴,去年管了全国30%的无人陪伴未成年人安置。
但局里资源紧,去年底就缺了20%的社工岗位。局长说,他们正招人,但短期内难补齐。瓦迪姆的表兄看到报道,评论说,早知道这样,瓦迪姆在家乡多待会儿,也比这强。
警方那边,10月22日更新了点消息。嫌疑人伤好些了,下周一就能初步问话。爱尔兰 Garda Síochána 的声明里写,他们不追其他涉案人,但会查查中心监控,看看有没有疏漏。
女工作人员的伤是防卫时留下的,她试图拉开袭击者,结果胳膊被划了,现在在家休养。
乌克兰大使馆也没闲着,10月21日,他们和瓦迪姆家人视频通话,帮着办手续。发言人说,使馆已联系航空公司,争取低价运遗体,还给父母发了心理援助热线。
瓦迪姆的女友也加入募捐,她在帖子里说,瓦迪姆总说爱尔兰是天堂,现在她只想他平安回家。
塔斯拉回应了10月19日的质疑,他们发文说,公司运营全国12个类似中心,每年花在培训上的钱有50万欧元。
但新芬党议员麦克唐查在议会质询会上追问,钱花了,为什么值守还是跟不上?塔斯拉的公关说,他们会配合独立调查,全盘托出。
瓦迪姆的梦想,现在听来格外扎心,他爱踢足球,周末总和朋友练球,还在网上自学编程。消息人士说,他来爱尔兰前,给女友写信,说要学好网安,将来帮乌克兰挡黑客。谁想,四天后,一切停了。
瓦迪姆的离去,让人看到难民安置的痛点,但也点亮了社区的温暖灯火。
独立调查和资源补齐,会让更多孩子真正找到安全港湾。愿这样的悲剧,成为推动改变的起点,每一个追梦的少年,都能看到希望的明天。
来源:聆听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