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 前男友结婚那天,我包下了对面大楼的巨幕 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00:00 1

摘要:最初的惊慌失措和羞辱感过后,一种复杂的、夹杂着恼怒和一丝隐秘快意的情绪涌上心头。他被林晚当众撕破脸皮的难堪,此刻似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看,这个疯女人,她也不是赢家!她也被耍得团团转!

下篇

第十四章 溃败

江辰也看到了林晚,看到了她脸上那无法掩饰的震惊、痛苦和崩溃。

最初的惊慌失措和羞辱感过后,一种复杂的、夹杂着恼怒和一丝隐秘快意的情绪涌上心头。他被林晚当众撕破脸皮的难堪,此刻似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看,这个疯女人,她也不是赢家!她也被耍得团团转!

他甚至没有去阻止苏晴,只是脸色阴沉地站在那里,默认了这一切的发生。

周围的宾客们,虽然还不完全清楚电话里的具体对话和新娘身份陡然揭示带来的冲击,但看着林晚骤然惨白的脸色和摇摇欲坠的身形,看着新郎难看至极却又带着一丝诡异的沉默,看着新娘那看似柔弱实则咄咄逼人的姿态……

这出戏,远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精彩,还要狗血。

窃窃私语声再次高涨,带着各种猜测和鄙夷。

林晚站在那里,感觉自己像被剥光了衣服扔在聚光灯下,接受所有人的审判和嘲笑。她精心策划的报复,成了埋葬自己的坟墓。她带来的风暴,最终反噬自身,将她撕扯得粉碎。

她输了。

一败涂地。

第十五章 终局

林晚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那个宴会厅的。

她听不到周围的任何声音,看不到任何人的目光,只是凭借着本能,一步一步,踉跄地往外走。

手里的香槟杯早已不知丢在了何处。

手机还贴在耳边,里面似乎还传来苏晴那带着笑意的、如同魔咒般的声音,但她已经听不清了。

世界在她周围旋转、崩塌。

她以为自己是执棋的棋手,却不知自己早已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

她以为撕开了江辰虚伪的面具,却没想到连同自己最后的尊严和体面,也一起被撕得鲜血淋漓。

洲际酒店外,阳光依旧灿烂,街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只有她,像一抹被抽离了灵魂的幽影,与这个鲜活的世界格格不入。

她抬起头,看了一眼对面大楼。

那块巨大的LED屏幕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商业广告,色彩斑斓,光影流动,仿佛刚才那场惊世骇俗的闹剧从未发生。

一切都结束了。

以一种她从未预料到的、彻底毁灭的方式。

第十六章 余烬

林晚没有回家。

那个空旷冰冷的公寓,此刻只会让她觉得更加窒息。

她开着车,在城市里漫无目的地游荡,直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

最后,她停在了一条熟悉的河边。这是以前她和江辰经常来散步的地方。

她靠在栏杆上,看着脚下漆黑流淌的河水,倒映着对岸繁华的灯火,波光粼粼,却照不亮她心底的深渊。

愤怒和羞辱的浪潮退去后,剩下的是无边无际的疲惫和空洞。

恨吗?

当然恨。恨江辰的薄情虚伪,恨苏晴的阴险算计。

但更恨的,或许是被执念蒙蔽了双眼、亲手将自己推入如此不堪境地的自己。

她为了一个早已变质、不值得的男人,耗费了所有的情感和精力,最终换来的,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

晚风吹拂着她的头发,带着河水的湿气,有些凉。

她拿出手机,屏幕上是无数个未接来电和信息,有朋友的,有家人的,或许还有江辰和苏晴发来看笑话的。

她一个都没有看,直接打开了通讯录,找到了江辰和苏晴的号码,拉黑,删除。

然后,她点开了那个存着无数照片和情书扫描件的文件夹。

指尖在“全选”和“删除”上停留了许久。

最终,她按了下去。

“确定要永久删除这些文件吗?”

是。

过往的一切,爱也好,恨也罢,都在这一刻,被彻底清空。

第十七章 回响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接电话,不回信息,像是从这个世界消失了一样。

她不吃不喝,只是昏睡,或者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脑子里一片空白。

偶尔,她会刷到一些社交媒体上关于那场婚礼的零星讨论。有人用隐晦的语言描述着那场“惊天大瓜”,有人感慨“贵圈真乱”,也有人嘲笑她的疯狂和愚蠢。

但这些,都已经激不起她内心的任何波澜。

一场闹剧,总会有平息的时候。

人们很快会被新的热点吸引,忘记这场发生在某个酒店里的狗血故事。

只有身处风暴中心的人,才知道那场风暴留下的创伤有多深。

第四天,林晚起床,洗了个澡,看着镜中那个憔悴不堪、眼窝深陷的自己。

她伸出手,抹去镜子上的水汽。

该结束了。

第十八章 微光

林晚辞掉了工作。那份工作,原本也与江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留在那里,只会不断提醒她那段不堪的过去。

她开始整理行李,准备离开这座城市。

这里充满了太多回忆,好的,坏的,最终都化作了刺骨的疼痛。她需要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没有人认识她、没有人知道她过去的地方。

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她从一个旧箱子的底层,翻出了一本蒙尘的速写本。

大学时,她除了和江辰谈恋爱,最大的爱好就是画画。后来,为了所谓的前途,为了配合江辰的步伐,她渐渐搁置了。

她随手翻开。

速写本上,是各种风景、人物素描,笔触虽然稚嫩,却充满了灵气和生命力。有一页,画的是窗外的一株向日葵,在阳光下肆意绽放。

她盯着那幅画,看了很久。

心里某个冰冷坚硬的地方,似乎裂开了一道细微的缝隙,透进了一丝微光。

或许,她还可以重新拿起画笔。

第十九章 远行

机场,广播里播放着航班信息。

林晚办理好托运,手里只拿着一个随身的小包和那个速写本。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的离开。

过安检前,她最后回头看了一眼这座生活了多年的城市。

它依旧繁华,喧嚣,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和爱恨情仇。

她的青春,她的爱情,她的疯狂和狼狈,都留在了这里。

没有不舍,只有一种近乎麻木的平静。

手机响起,是母亲打来的。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晚晚,你还好吗?这几天怎么都不接电话?妈妈担心死了……”母亲的声音带着急切和哽咽。

听着母亲熟悉而温暖的声音,林晚的眼眶终于湿润了。这些天来,她第一次流下了眼泪。

“妈,”她吸了吸鼻子,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我没事。就是……想出去走走,散散心。”

“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

“去云南,待一段时间。归期……未定。”

她没有提婚礼的事,也没有提她的计划。母亲似乎也默契地没有多问,只是反复叮嘱她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

挂断电话,林晚擦干眼泪,深吸一口气,转身走进了安检通道。

把过去,彻底甩在身后。

第二十章 新生

半年后,云南,某个安静的古城镇。

一家临河的小咖啡馆二楼,林晚坐在窗边,面前摆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手里拿着炭笔,正在速写本上勾勒着窗外小桥流水的景色。

阳光透过木格窗棂洒进来,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她的脸色红润了许多,眼神也不再是过去的偏执和空洞,而是多了几分沉静和淡然。

这半年来,她走过了很多地方,看过雪山,踏过草原,住在洱海边发呆,也在古城里漫无目的地闲逛。她重新拿起了画笔,一开始只是胡乱涂鸦,后来渐渐找回了感觉,开始系统地学习,甚至接一些插画的零散工作,虽然收入不稳定,但足以维持她简单的生活。

她不再去刻意回想过去,也不再纠结于谁对谁错。

偶尔,还是会从朋友那里零星听到一些关于江辰和苏晴的消息。据说他们婚后并没有想象中幸福,争吵不断,两家公司合作的项目也出了些问题,日子过得鸡飞狗跳。

听到这些,林晚内心已经毫无波动。

他们过得好与不好,都与她无关了。

她放下炭笔,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目光落在速写本新的一页上。

或许,她可以尝试画一系列关于这个古镇的插画。

窗外,有游客的笑声传来,有船夫摇橹的欸乃声,有风吹过柳树的沙沙声。

这些鲜活的声音,组成了真实的生活。

而她,终于从一场漫长而痛苦的噩梦中,醒了过来。

她的新生,才刚刚开始。

第二十一章 新绿

古镇的雨季来了。

细雨绵绵,打在青石板路上,溅起细小的水花。林晚坐在咖啡馆的窗边,听着雨声,画笔在纸上沙沙作响。她画的是雨中的古镇,灰瓦白墙,朦胧得像一幅水墨画。

这半年,她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不再用忙碌填满空虚,不再用回忆折磨自己。她允许自己偶尔的情绪低落,也学会欣赏生活中微小的美好——比如一杯恰到好处的咖啡,比如雨后清新的空气,比如客栈老板娘送来的新鲜枇杷。

她的插画开始在本地小有名气,有几家店铺找她画菜单和招牌,收入虽然微薄,但足够支撑她继续留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她重新找到了绘画的快乐——不是为了取悦谁,也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单纯地喜欢。

第二十二章 来信

雨季过后的一天,林晚收到一封邮件。

发件人是省城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说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她的古镇系列插画,很感兴趣,问她是否有意向合作出版一本手绘旅行笔记。

林晚反复读了三遍邮件,才确认这不是诈骗。

她回复得很谨慎,只说自己需要时间考虑。但心底深处,有什么东西被点燃了——那是早已熄灭的对未来的期待。

当晚,她失眠了。不是像以前那样因为痛苦和愤怒,而是因为一种久违的兴奋。她爬起来,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这半年来的画作和随笔。看着屏幕上那些充满生命力的画面,她突然意识到:离开那座城市,是她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第二十三章 邂逅

为了采风,林晚去了更偏远的山村。

那里没有游客,只有原始的风景和淳朴的村民。她借住在一位老奶奶家,每天跟着老人去采茶,听她讲村里的故事。

一天傍晚,她在村口的古树下写生,遇见了一个同样来采风的摄影师。他叫周屿,话不多,但拍照时的专注让她想起自己画画时的状态。

"你的构图很特别。"周屿看完她的速写本后说。

"你的也是。"林晚看了看他相机里的照片。

之后几天,他们常常不约而同地在同一个地方出现,各自创作,偶尔交流几句。林晚发现,和周屿相处很舒服——他不过问她的过去,不评价她的现在,只是平等地欣赏她的作品。

这种被尊重的感觉,她已经很久没有体验过了。

第二十四章 选择

回到古镇后,周屿也要离开了。临别前,他留下联系方式:"如果出版需要照片,可以找我。"

林晚没有立即联系出版社,也没有联系周屿。她需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她沿着古镇的河岸走了很久。河水静静流淌,就像时间,从不为谁停留。她想起半年前那个狼狈逃离的自己,想起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想起周屿说的"你的构图很特别"。

终于,在一个清晨,她做出了决定。

她回复了出版社的邮件,接受了合作的邀请。同时,她也给周屿发了信息,问他是否愿意为她的书提供部分照片。

这不是重新开始,而是继续前行。带着所有的经历,好的坏的,都化作前行的力量。

第二十五章 创作

接下来的三个月,林晚全心投入创作。

她走遍了云南的各个角落,用画笔记录下所见所闻。周屿如约提供了部分照片,但他们很少见面,大多是通过邮件交流作品。

这种保持距离的合作关系,让林晚感到安心。她还没有准备好开始新的感情,但已经能够坦然接受别人的善意。

在整理书稿时,她犹豫过要不要提及过去。最终,她决定诚实地写下一切——包括那场荒唐的婚礼,包括自己的偏执和愚蠢,也包括后来的醒悟和成长。

"只有承认过去的自己,才能真正地告别。"她在书的最后一页写道。

第二十六章 回声

书出版的那天,林晚很平静。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只是独自去常去的那家咖啡馆,点了一杯咖啡,翻开还带着墨香的新书。

就在这时,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号码,但她一眼就认出那是江辰。

她盯着闪烁的屏幕看了很久,最终按下了静音键。

有些回声,不必回应。

她合上书,望向窗外。阳光正好,几个写生的学生在河边架起画架,认真的模样让她想起大学时的自己。

原来放下,不是遗忘,而是不再被其左右。

第二十七章 新生

新书意外地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很多读者留言说,被书中真实的心路历程打动。

出版社邀请她做分享会,她婉拒了。这不是谦虚,而是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故事并不特别,只是千万个失恋故事中的一个。她只是幸运地找到了走出来的方式。

周屿发来祝贺的邮件,附了一张他在西藏拍的照片。照片上,经幡在蓝天下飘扬,美得令人窒息。

林晚回复:"下一本书,想去西藏。"

这一次,她不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追寻。

第二十八章 相逢

一年后的春天,林晚在拉萨的一家书店做小型的读者见面会。

来的读者不多,但都很真诚。活动结束后,她正在签名,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队伍末尾。

是周屿。

他抱着一本她的新书,安静地等着。轮到他的时候,他递上书,说:"我一直在这里拍照。"

林晚在扉页上写下:"给同行的人。"

他们一起走出书店,阳光洒满八廓街的石板路。转经筒在信徒手中转动,发出吱呀的声响。

"接下来去哪里?"周屿问。

"继续走。"林晚说。

这一次,她不再是一个人。

终章 远方

又过了两年,林晚的第三本书出版了。这一次,她写了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而是细水长流的相伴。

签售会上,有读者问:"你恨过吗?"

她想了想,回答:"恨过。但恨太沉重,会让人走不远。"

现在的她,已经走了很远。从云南到西藏,从西藏到新疆,她的脚步从未停歇。周屿依然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但他们始终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足够亲近,又各自独立。

偶尔,她还是会想起过去。但那些记忆不再刺痛,只是变成了人生路上的一块路标,提醒她曾经走过的弯路。

签售会结束,她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信息:"看到你的书了,恭喜。"

这次,她认出了那是苏晴的号码。

她没有回复,但也没有删除。只是收起手机,对等在外面的周屿说:"走吧。"

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前方,路还很长。

但这一次,她不再害怕远方。

来源:笑料百宝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