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6亿票房救不回一句“伪爱国”,吴京却用一场交棒把李连杰请下神坛。
56亿票房救不回一句“伪爱国”,吴京却用一场交棒把李连杰请下神坛。
10月16日,峨眉山金顶雾气未散。
李连杰把用了十五年的国际武联徽章别到吴京胸口。
没有话筒,没有红毯,三百个拳种代表鼓掌三分钟。
镜头扫过,两代功夫顶流并肩,一个60岁,一个49岁。
同一天,吴京官宣主演《镖人:风起大漠》,李连杰挂名监制。
消息放出,猫眼想看人数一夜飙到38万。
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例行交接。
真正让业内坐不住的,是背后那条隐藏逻辑:
官方不再只认资历,开始认“谁能把功夫卖到全世界”。
李连杰时代靠《黄飞鸿》把少林写进英文词典。
吴京时代靠《战狼》《流浪地球》把国产片塞进全球票房榜前十。
交接结束,国际武联官网首页秒换吴京剧照,配文只有一句:
“中国动作的新接口。”
五年前,吴京差点被口水淹死。
《战狼2》冲56亿,有人翻出他用苹果手机的照片。
一句“国货当自强”被截成表情包,配文“伪爱国”。
谣言加码:全家移民,护照换色。
吴京没争辩,直接晒护照封面,首页还是深红色。
当天他捐出《战狼2》部分票房给退伍军人基金。
热搜爆了,阅读量5.3亿,评论两极。
央视六套播完《战狼2》播《长津湖》,收视率连涨四周。
官方态度摆在那里:作品说话,别的少扯。
那场风波过后,吴京把微博签名改成八个字:
“少说话,多拍戏。”
他真做到了。
《长津湖》系列拿下近百万场次票房。
《流浪地球2》北美上映首周冲进前十。
好莱坞买翻拍权,第一次让中方保留动作团队主导权。
吴京把这份主导权写进合同:
所有武打设计必须由中国武指完成,外籍演员提前三个月进营训练。
行业内部传出一句评价:
“吴京把功夫从文化符号升级成工业标准。”
标准不止对外,也对内。
2021年,吴京自掏腰包建“影武堂”。
地址选在北京六环外,租金便宜,地方大。
第一年只收30个学员,条件苛刻:
年龄18到25岁,有武术功底,能扛摄像机跑三公里。
课程表公开:上午练套路,下午学威亚,晚上写拍摄笔记。
老师名单全是香港和内地一线动作指导。
学员毕业不签任何公司,直接对接剧组。
《流浪地球3》还没开机,影武堂已拿到全部动作设计订单。
内部人透露,吴京给学员开的工资比市场价高三成。
他说得直白:
“让练武的人靠手艺活得体面,比喊口号有用。”
吴京做公益的方式同样“动手不动口”。
2008年汶川地震,他跟李连杰的车队前后脚进北川。
两人抬同一块水泥板,救同一位小女孩。
后来女孩考上成都体育学院,吴京每年匿名打学费。
2021年河南暴雨,他捐了艘冲锋舟,船身刷“吴京”二字。
网友拍到照片,他也没转发。
去年11月,他陪残奥冠军去西藏登山,全程背氧气瓶。
直播镜头里,他喘得比运动员还狠。
弹幕刷屏:
“这肺活量,活该他红。”
回到那枚徽章。
国际武联选吴京,票房只是敲门砖。
真正打动评委的是一份PPT。
里面列着吴京电影在海外流媒体的数据:
《战狼2》北美平台打出8.2分,评论区最高赞留言:
“第一次看中国英雄不耍滑稽。”
《流浪地球》系列被Netflix买下,覆盖190个国家。
吴京把片尾字幕全部保留,中文名、武指名单一个不落。
评委看完只问一句:
“能不能让全世界年轻人因为电影想学中国拳?”
吴京答得干脆:
“给我五年,我让武术成为海外健身房常规课。”
李连杰听完这句话,当场摘下徽章。
他后来对身边人说:
“我老了,打不动了,该让市场检验下一套打法。”
一句话,把武侠时代翻页。
现在,吴京每天六点起床,先跑十公里。
脚伤未愈,他改练划船机。
社交媒体停更,偶尔上线只为宣传新片。
《镖人》预告片里,他一刀劈开黄沙,镜头扫过,背后是一排年轻武行。
眼尖的网友数出其中七人来自影武堂。
弹幕刷屏:
“这波新人要出圈。”
有人问他,怕不怕再被黑。
他回一句:
“黑子也在帮我做数据,省广告费。”
说完继续练刀,汗水滴进沙里,瞬间不见。
功夫片曾死过两次。
一次在90年代末,盗版碟淹死票房。
一次在2010年,特效片抢走观众。
吴京用三部电影把棺材板掀开。
他让投资人看到,动作片还能日收过亿。
他让练武的孩子看到,不用替身也能当主角。
他让海外观众看到,中国英雄不只有辫子。
下一棒已经起跑。
影武堂第二批学员毕业,平均年龄22岁。
他们拍的短片上传B站,最高播放破千万。
评论区一句话被赞到置顶:
“原来中国功夫可以这么新。”
吴京刷到这条评论,点了个赞。
屏幕暗下,映出他眼角一道疤。
那是拍《杀破狼》时真刀划的。
疤还在,人还在。
江湖不死,只是换场子。
来源:溪边赏碧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