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话说回来,这几年芯片行业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中美之间那点事,直接把AI芯片市场搅得天翻地覆。英伟达作为老大,本来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结果美国政府一纸出口管制,高端货像H100、H800全给禁了。
话说回来,这几年芯片行业闹得沸沸扬扬,尤其是中美之间那点事,直接把AI芯片市场搅得天翻地覆。英伟达作为老大,本来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结果美国政府一纸出口管制,高端货像H100、H800全给禁了。
英伟达也没闲着,赶紧整了个阉割版H20出来,专门针对中国客户。2023年底,这芯片设计敲定,2024年初就开始批量生产。规格上看,H20浮点运算力只有H100的15%到20%,处理核心少了41%,功耗控制在400W,FP16计算力150 TFLOPS。
内存倒是堆到96GB HBM3,带宽4TB/s,这点比不少产品强。英伟达的想法简单,就是在管制红线下继续赚钱,顺便稳住客户群。
一开始,市场反应还真不错。202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订单蜂拥而至,累计卖出上百万张H20。比方说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巨头,早早就下单,用来搭云服务和AI推理系统。
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因为生态熟啊,英伟达的CUDA软件栈在中国用得烂熟,迁移成本低。相比之下,国产芯片起步晚,软件支持跟不上。
H20虽然阉割了,但多卡堆叠时靠NVLink互联,总带宽能到3.2TB/s,集群性能还能追上H100在某些场景。
2024年5月,英伟达财报显示,中国区收入高达171亿美元,H20贡献不小。那时候,华为的Ascend 910B出货才45万张左右,差距明显。
广发证券在2024年3月出过一份报告,基于理论计算评估H20在大模型推理上的表现。他们挑了Llama2-70B模型,分三种输出长度测试:128、512和2048 token。
结果显示,H20单卡速度平均是A100的1.8倍,H100的1.1倍。具体数据,在短输出时H20每秒45.3 token,长输出时38.5 token。这报告一出,业内炸锅了。
因为H20本来是弱化版,怎么在推理任务上还超了前辈?关键在于内存和带宽设计,H20的HBM容量是910B的1.5倍,带宽两倍多,适合处理大数据交换。
910B单卡FP16算力320 TFLOPS,高于H20,但内存只有64GB HBM2e,带宽1.5TB/s,在长序列推理时容易卡顿。英伟达内部人士也透露,多卡模式下H20能轻松超越910B,甚至逼近H100整体水平。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对比得看具体场景。910B在训练任务上更占优,据用户反馈,能达到A100的80%效率,用在LLM训练时表现稳。
像iFlyTek这样的公司,用910B跑语音模型,效果不错。H20则偏向推理,适合云端部署聊天机器人或推荐算法。
2024年中期,SemiAnalysis机构数据表明,H20在AI推理速度上比H100快20%,这让不少人觉得阉割版也没那么弱。
华为那边不甘示弱,2024年底推出910C,把两个910B合体,性能直追H100。DeepSeek测试显示,910C在推理上达H100的60%,训练时30%-40%更好。
工艺上用SMIC 7nm N+2,产量虽低,但逐步爬坡。2025年上半年,华为月产能升到5万张,覆盖百度、字节这些客户。
市场风向变了,就在2025年。中国政府加大本土采购指导,限制外资芯片进关键领域。英伟达H20销量从高峰滑落,第二季度几乎清零。
原因多方面,一是出口许可收紧,美国更新规则,H20也卡在喉咙里。二是本土芯片供应跟上,华为出货量2025年上半年暴增到70万张。
百度直接订了1600张910B,搭200台服务器,价值4.5亿人民币。DeepSeek用910B集群跑R2模型,算力512 PetaFLOPS,全程不靠外资。英伟达中国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20%-25%掉到低位,财报里直言不讳。
外媒这时候开始唱衰。像Fortune杂志报道,黄仁勋在2025年10月公开说,中国市场份额从95%崩到0%,这政策傻透了。
Tom's Hardware也写,中国国有媒体直批H20不安全、有后门风险,还过时、不环保,呼吁企业避开。
BBC和华尔街日报跟进,指出性能对比已没意义,本土供应链完整,华为910C在多项基准超H20。YouTube上分析视频多,强调中国转向自产,英伟达只能吃哑巴亏。
RAND智库评论,华为芯片虽带宽弱,但总算力已盖过H20,出口管制反倒推本土技术加速。Seeking Alpha说,华为三年计划抢英伟达份额,2025年已见成效。
其实这事挺现实的,芯片不是孤立的,得看生态和政策。英伟达技术牛,但管制一刀切,中国企业选本土避风险。
2024年H20热卖时,大家还觉得阉割版能吊打910B,现在看,外媒说得对,这种对比没啥用。本土芯片虽起步慢,但追赶快,软件如MindSpore优化好,PyTorch也支持Ascend。
英伟达试过降价,H20一度比910B便宜,但2025年禁令升级,生产停摆,库存积压。黄仁勋在纽约活动上承认,全球业务得多元化,中国这块丢了就丢了。
长远点说,这对行业是好事。竞争激烈,本土厂商像华为、寒武纪发力,工艺从7nm往5nm走。英伟达转推B20,但市场已变。
中国半导体大会上,口号响亮,企业反馈910B够用,不缺供应。AMD这些也受波及,中国收入下滑。
话说到底,全球化时代,芯片供应链复杂,谁也别想独吞。英伟达赚了几年,现在本土崛起,平衡点来了。外媒批判没错,阉割版再强,也挡不住本土替代浪潮。
来源:看电影看到死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