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相制裁,两三年后会出现什么结果?反击让美芯片选择认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2 01:17 2

摘要:一场科技风暴毫无征兆地席卷了全球资本市场,短短两天,费城半导体指数剧烈震荡,超过1200亿美元的市值凭空蒸发。

一场科技风暴毫无征兆地席卷了全球资本市场,短短两天,费城半导体指数剧烈震荡,超过1200亿美元的市值凭空蒸发。

无数投资者的账户绿得刺眼,英伟达、AMD、高通这些平日里风光无限的芯片巨头,股价像是断了线的风筝,盘后交易时段齐刷刷地跳水,跌幅在4%到7%之间徘徊。

市场上一片哀嚎,大家都在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的恐慌,源自2025年10月18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甩出的一份名为《先进计算与半导体制造最终规则》的文件。

这份文件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威力巨大,波及甚广。

简单来说,美国人这次玩得更绝了。

他们不仅自己不卖先进设备给我们,还给全世界立了个新规矩:任何公司,不管你是哪国人,只要你的设备里包含了美国的技术或者软件,就别想卖给中国用来扩大14纳米及以下先进芯片的产能。

这记重拳直接打在了荷兰的ASMPT和日本的东京电子(TEL)身上。

这两家公司是全球顶尖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在沉积和刻蚀领域举足轻重。

新规一出,等于给它们戴上了“紧箍咒”,它们出口到中国的特定设备,必须先经过美国的点头。

荷兰外交部当天就确认,收到了美方的外交照会,要求同步执行。

这招“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彻底堵死了我们之前绕道第三国获取非美系先进设备的可能性,企图将我们先进芯片制造的扩展之路彻底锁死。

面对这种极限施压,我们这边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反应。

商务部在19日凌晨发声,言辞虽然克制,但信息量巨大。

声明里提到,我们正在评估对镓、锗、锑这些关键矿产物项实施更加严格的最终用户核查。

这几个听起来陌生的名字,却是现代工业,尤其是尖端科技和国防工业的“维生素”。

言下之意很明确:你在芯片设备上卡我脖子,我就能在你依赖的原材料上给你制造麻烦。

同时,保留在世贸组织框架下继续 battle 的权利。

一场围绕设备、材料和市场的多维度博弈,就此拉开序幕。

有意思的是,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谁都愿意无条件地跟随美国的指挥棒起舞。

欧盟委员会的贸易司发言人很快就表态,说欧盟“不会自动跟随”美国的规则,但会评估自身的供应链安全。

这话听着就很有水平,既给了美国面子,又给自己留足了后路,暗示着欧洲的设备厂商未来或许能拿到一些“逐案豁免”的特殊通道,继续和我们做生意。

韩国企业的动作则更为直接和务实。

三星电子在西安的大型NAND闪存工厂,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半셔体生产基地。

就在美国新规发布两天后,三星宣布,其西安工厂获得了我们监管部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豁免。

这意味着,三星可以继续在中国扩建128层以上的闪存生产线。

作为交换,三星的产品也能更顺畅地在中国市场销售。

这笔买卖,对三星和我们来说,无疑是双赢。

它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就得拿出诚意,遵守这里的规矩。

当然,光靠外部的博弈和朋友的帮忙是远远不够的,打铁还需自身硬。

几乎就在美国禁令落地的同时,我们国内的产业链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10月20日,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北方华创宣布,他们自主研发的12英寸高密度等z离子体刻蚀机,已经成功通过了中芯国际7纳米产线的验证。

这意味着,在关键的刻蚀环节,我们有了能够替代日本东京电子部分机型的“国产备胎”,并且预计在2026年第一季度就能实现批量交付。

为了给这样的技术突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我们的“国家队”也再次出手。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大基金”)三期,在19日宣布向上海临港的“东方芯港”追加注资300亿元人民币。

这笔巨款用途明确,就是专项用于支持7纳米及以下制程的国产设备和材料进行验证和生产。

真金白银的投入,传递的是我们誓要攻克难关的决心。

如果说设备领域的追赶是一场硬碰硬的正面攻坚战,那么在材料领域的反制,则更像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我们这边刚刚暗示要对镓、锗等矿产加强管控,市场的反应立竿见影。

根据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数据,10月上旬,作为高性能磁体关键原料的氧化镨钕报价,比9月份已经上涨了18%。

更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大洋彼岸。

美国军工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10月15日的财报电话会上,罕见地向投资者“诉苦”。

他们承认,公司用于生产F-35战斗机雷达涂层的关键材料——镓的库存,只剩下6个月的用量。

这则消息让许多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手中掌握的这些“工业味精”,不仅关系到手机、电脑,更直接牵动着美国最先进武器装备的命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军事观察员指出,现代战争打的是科技,而科技的基础就是材料,一旦关键材料断供,再先进的设计图纸也只是一张废纸。

这场博弈,早已超出了纯粹的商业范畴,演变成了国家安全层面的直接对抗。

这场由美国单方面挑起的科技战,正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

美国试图用一张密不透风的法规之网,彻底锁死我们攀登科技高峰的路径。

然而,他们似乎低估了我们的决心和潜力。

当外部压力越大,我们内部自主创新的动力就越强。

无论是北方华创的设备突破,还是“大基金”的坚定注资,都表明我们正在加速构建一条不依赖于人的国产化产业链。

与此同时,我们手中的稀土和关键矿产,也成为了这场博弈中一枚重要的棋子,它直接抬高了对手的制造成本,甚至威胁到其国防安全。

而欧盟、韩国等第三方力量,则在这场巨头间的角力中,敏锐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利益空间和“技术套利”的机会,这也使得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格局变得更加复杂和碎片化。

未来6到12个月,将是决定未来走向的关键时期。

围绕着美国禁令的具体执行细节、我们稀土出口配额的调整,以及第三方国家能够获得多少豁免,中美双方必将展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极限拉锯。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最终结果将深刻影响2026年以后全球先进芯片产能的分布,以及整个世界科技发展的成本曲线和权力版图。

来源:赏画悦心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