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如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那句流传甚广的箴言所言,战争融资如同制作香肠,向来是肮脏不堪的勾当,最好别去深究其过程。但是,当欧盟领导人开始讨论向乌克兰提供“赔偿贷款”(reparation loan)时,“别无选择”(There Is No Alternativ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欧陆速写观点
我们真的能允许某些欧盟成员国,仅仅因为担心“此举会削弱他们在其他政权眼中的地位”,就反对这项援助乌克兰的贷款吗?
正如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那句流传甚广的箴言所言,战争融资如同制作香肠,向来是肮脏不堪的勾当,最好别去深究其过程。但是,当欧盟领导人开始讨论向乌克兰提供“赔偿贷款”(reparation loan)时,“别无选择”(There Is No Alternative, TINA)显然已成为唯一可信的论据。
这项贷款具备多重显著优势:首先,它能为乌克兰提供多年的资金支持——至少可以覆盖当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计划至2027年的周期,并且无需依赖未来可能出现的、由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领导的美国政府。此外,欧洲央行(ECB)已备有现成资金,欧盟无需通过发行新的欧元债券来筹措这笔援助资金。最关键的是,该贷款的设计将侵略国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费支付方直接挂钩,确保了欧盟对俄制裁能够持续有效,直至俄罗斯政府同意支付赔偿为止。
尽管具体细节尚待明确,但反对这项赔偿贷款的论点实质上是站不住脚的。比利时政府仍坚持要求获得更明确的法律保障——即当俄罗斯拒绝支付赔偿时,将采取何种措施。同时,比利时还要求欧盟发表一份政治声明,阐明所采取措施的“欧洲性质”,此举意在向比利时选民提供某种程度的保证,以应对所谓来自俄罗斯的混合报复风险。
但此类担忧——卢森堡(欧洲另一主要国际中央证券存管机构ClearStream所在地)亦持相同立场——可能更多是关乎保护其“欧洲清算银行”(Euroclear)和Clearstream的金融托管特许权,而非关乎欧盟向乌克兰首都基辅输送资金时,向这些机构出具的“欠条”是否可信。
原则上,金融托管服务可在全球任何地区提供,但其根基在于托管所在地的法律与政治公信力。难道我们真的能容许欧盟成员国以“此举将损害其在其他政权眼中的地位”为由,来反对援助乌克兰的贷款吗? 而那些所谓的“其他政权”,正试图利用这些成员国的资金管理服务。
同样,欧洲央行关于“欧元全球地位及储备货币地位”的所谓货币重商主义论调,本质上是机构的自利行为。这种论调刻意忽视了一个更大的风险:一旦乌克兰战败,俄罗斯将目光转向欧盟领土时,金融稳定将面临怎样的威胁。
诚然,其他七国集团(G7)成员国——其货币被欧洲央行视为欧元的竞争对手——未来可能会加入欧盟的行动。但拟议中的战争赔偿贷款,唯一能确立的“法律先例”是:任何一个侵略其民主邻国的国家,其存放在欧洲金融机构的资金将面临被冻结的风险,这些资金将被转用于受害国的防务,直至战争赔偿金付清为止。
这种逻辑对全球绝大多数政府几乎没有影响。在大型主权财富基金及其他政府投资实体中,挪威显然不会在意,日本亦然。鉴于乌克兰赔偿贷款并非针对国内的人权问题,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或阿联酋等海湾地区国家也无需担忧。事实上,唯一可能受此贷款先例影响的国家,就是那些对其民主邻邦怀有野心的国家。但是,取悦这些国家,绝不能成为欧盟援助乌克兰的阻碍。
当然,欧盟、乌克兰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仍需就2026至2027年乌克兰所需资金的确切规模及具体用途,展开详细的政策辩论。基辅方面希望获得资金使用的自主权,而IMF则需确保其对乌克兰经济的前瞻性预测至少具备“可信度的遮羞布”。不同的欧盟成员国可能希望乌克兰采购更多欧洲(而非美国)制造的武器;欧盟领导人则需确保贷款资金被用于战争开支,而非偿还现有的乌克兰私人债券持有人。
这些正是当前必须展开的讨论。在乌克兰民主存亡之际,纳税人自然有权要求透明度与问责制。但这些技术性问题,并非阻碍欧盟继续协助乌克兰捍卫自身——并捍卫欧洲免受俄罗斯侵略——的实质性障碍。
在布鲁塞尔的会议桌上,关于法律保障和金融特许权的争论仍在继续,这些技术性的词汇掩盖了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当比利时和卢森堡担心其金融中心的角色受到威胁时,乌克兰的城市正面临着真实的炮火。这场关于赔偿贷款的博弈,与其说是金融操作,不如说是一次政治意志的考验:欧洲究竟是更在乎那些试图利用其金融服务的“其他政权”的观感,还是更在乎那个正在流血的民主邻邦的生死存亡?
你认为利用冻结的侵略国资产来援助受害国,在道义和法律上是否站得住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作者信息 雅各布·芬克·柯克加德(Jacob Funk Kirkegaard)
来源:亲切冰淇淋7T1FfZ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