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芝加哥天空队替补席,李月汝在一次对抗里左膝被顶,当场肿成馒头。
李月汝突然宣布:膝盖还没好,全运会不打了。
消息一出,广东女篮群里瞬间刷屏。
有人直接丢出一句:冠军飞了?
更多人盯着她那条伤腿,心里咯噔一下:她不打,谁能对上韩旭?
时间拉回八月中旬。
芝加哥天空队替补席,李月汝在一次对抗里左膝被顶,当场肿成馒头。
队医给出的诊断:二级扭伤,八周起步。
她只歇了四周就套上护具返场,结果第二次扭伤同一位置。
那一刻,她知道自己被身体警告了。
回国那天是十月十六。
机场照片里,她左腿没戴护具,笑得轻松。
只有贴身康复师知道,她下楼梯得扶着墙。
检查报告写得很直接:关节腔仍有积液,跳跃落地疼痛评级四分。
医生撂下一句:现在打,就是赌职业生涯。
她听完沉默三秒,回房收拾行李,决定不去全运会赛区。
广东女篮领队收到微信,只回了两个字:理解。
球迷不理解。
评论区刷得飞快:国家培养你,你说不打就不打?
有人搬出上届全运会决赛,她拿二十四分十五篮板,把四川内线搅成麻花。
失去这张王牌,广东等于让出禁区。
数据网站连夜更新夺冠概率,广东从第一滑到第三,四川独自霸榜。
博彩公司更直接,把广东赔率从一点八调到三点二。
市场永远最诚实。
李月汝不是没挣扎。
十月底,她试过全场五对五,第一次起跳封盖,膝盖里像扎进钉子。
她咬牙坚持三个回合,最后扶着篮架干呕。
康复师冲进场,把她直接背回更衣室。
那晚她删掉手机里的赛程表,给国家队领队发消息:三月前我一定好。
领队回了一个OK,外加三个感叹号。
很多人忘了,她今年才二十四。
十六岁进国家队,十八岁打WCBA总决赛,二十岁扛奥运。
别人大学还没毕业,她已经被当成老兵。
膝盖第一次大修是两年前,医生取出两块碎骨,她躺了六周就返场。
那次她告诉自己:再伤就退役。
真到了第二次,她才发现退役两个字比伤病更疼。
她舍不得球场,更舍不得国家队。
巴黎奥运周期只剩一年,她必须赌一把长的。
广东女篮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主教练连夜开会,把战术板擦了重画。
原来围绕李月汝的低位强攻、高位策应、挡拆顺下,全部作废。
替代她的是一九五的迪拉娜,对抗差十公斤,射程短一米。
更难受的是心理落差。
过去队友一抬头就知道把球给内线,现在得重新找节奏。
热身赛打武汉,广东篮板输十二个,被对手抢爆前场板。
看台上有球迷喊:李月汝在就好了。
声音不大,全队听得清清楚楚。
四川那边气氛相反。
韩旭每天多练十分钟投篮,她知道禁区再没对手顶她下盘。
。
四个字,杀气腾腾。
全运会还没开打,冠军天平已经倾斜。
有人替广东算过,想赢四川,外线三分得爆到四成以上。
全国锦标赛里,广东三分命中率三成一,排第六。
数字冰冷,却最直观。
李月汝把社交媒体头像换成黑色。
有人解读为告别,她回复:安静疗伤。
白天她泡在康复中心,骑车、电刺激、冷水池,一套流程三小时。
晚上她开直播,一句话不说,就拍自己冰敷。
最高一次二十万人围观,弹幕刷:等你回来。
她看着屏幕红了眼眶,没让眼泪掉下来。
她知道自己不能崩,一崩就泄气。
更大的舞台在等她。
明年二月,女篮世预赛,中国队和法国、尼日利亚、马里同组。
前三才能进奥运。
主教练放话:李月汝必须满血。
她现在的任务,是把八周康复拉长成十六周,把膝盖练成新的。
超三联赛成了检验场,她计划打三场,每场不超过十五分钟。
队医给她设了红线:一跳疼就下。
她说:好。
语气像在对命运撒娇。
广东女篮也没坐以待毙。
教练组把青年队一九九的中锋提上一队,每天给她加练半小时核心。
外援政策放开,俱乐部联系了一名白俄罗斯中锋,身高两米零一。
手续复杂,价钱不菲,管事的只回一句:必须补。
冠军窗口期很短,错过就是一年。
竞技体育最残忍的地方,就是不同情任何意外。
球迷分成两派。
一派骂她软,一派护她到底。
她都不看。
她只记住医生那句话:你现在硬撑,三十岁就得坐轮椅。
她想把生涯打到三十四,像她偶像那样。
为了这个目标,全运会只能让路。
这不是退缩,是算账。
算长远的账。
十一月九日,全运会准时开打。
广东首战陕西,禁区被对手抢成筛子。
镜头扫过替补席,李月汝的位置空着。
解说员叹气:她要在,哪用这么费劲。
电视前的她关掉直播,起身去康复室。
她知道,真正的战场在明年三月。
现在每滴汗水,都是为那一刻铺路。
别再问值不值。
膝盖只有一双,冠军年年有。
她选的是先活下去,再活得漂亮。
等到她重新站上国家队跳球圈,你会明白:
短暂的离开,是为了更狠的回归。
别急,好戏在后头。
来源:园中高兴赏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