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阅兵最显著的特点是展示中国的国防全部现代化,东风系列导弹的精准摧毁能力,歼20隐形飞机编队后面的科学技术,都是表现出中国在自主研发以及现代化武器装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出现信息化方队,更透露出中国军正在慢慢走向信息化,完全集成的数据链,后勤供应能力与
九三阅兵结束以后,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仍然令全世界密切关注。尤其是军事上中国展现出来的国防实力,仍然让世界进行讨论。
这场阅兵最显著的特点是展示中国的国防全部现代化,东风系列导弹的精准摧毁能力,歼20隐形飞机编队后面的科学技术,都是表现出中国在自主研发以及现代化武器装备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出现信息化方队,更透露出中国军正在慢慢走向信息化,完全集成的数据链,后勤供应能力与作战协同能力,整个国防体系明显超越国际水平。
国际社会也容易观察到,中国近几年正慢慢脱离之前“以守为主”的状况,朝着整体提升全球战略能力的方向迈进。而与中国相反的是印度一些国民的观点,曾经有部分印度国民质疑过中国是不是畏惧了印度,甚至还有人假设“印度的武力比中国强大”这种荒谬的事情。这种言辞在社交网上遭到全世界的嘲笑和指责,都被看成是严重地错误认识当下的状况。
分析印度国内出现的这种误判,可以得出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媒体环境选择性传播、过度自我美化的信息生态环境。印度媒体喜欢把一些大事集中起来报,像新的武器采购啦、航天成果啦,又或者在边界事情上态度很强硬的发言,可自己有的毛病就从来不提。当我们在报道印度空军接收阵风战机的时候,曾经说过他们军力已经进入全球前三的这种说法,并不是特别靠谱,一方面没有详细的数据支撑,另一方面还显得有些夸大。
类似的夸饰有印度月船三号登陆月球南极,这件事确实挺厉害的,但国内许多言论把这当作跃进科技超级强国的符号来看待,这就属于过度理解。印度军队自身还存在着很多的硬件问题。米格-21战斗机就是其中之一,它本身是一架较为落后的飞机,现在的问题依然没能够解决掉它的技术性故障,在投入使用之后竟然已经发生了上百起以上的坠机事件。坦克T-90也是故障率居高不下,海军舰艇老旧严重、作战能力得不到发挥。
这种情况并不是印度民众看不到的,他们只是主观上选择去忽略这些问题。人们更愿意接受媒体造出的“强国身份”的说辞,从而忽略了国防体系中明显的短板。印度拿全球火力指数为依据自诩军力是世界第四,但这种数据更注重统计纸面上的数目,比如部队人头和各类装备总量,而不是真本事和技术含量。
印度空军被号称“世界机型种类最丰富”的第三大军种,由于飞机的来源都是各国,导致了不能进行互通性。这样的装备组合,直接造成作战系统之间难以协调,再加上后勤链条残缺不全,战时后勤保障受阻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布拉莫斯导弹是印度媒体眼中的“战略王牌”,但其实它本身就靠俄罗斯供应技术,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该导弹的生产也被迫陷入停滞。
而东风-17作为中国的尖端产品,更是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几乎现在的反导防御武器无法应对这种能力,这正是中国自研和力量强化的技术。歼-20隐形战机不光实现了成规模部署,而且还催生出了更多种号,这让中国空军显得很有底蕴。海军这边,055型驱逐舰的优良性能远超很多国外军舰的水准,美国海军情报局甚至还坦承自己在技术上比不上阿利·伯克III级。
中国军队航母战斗群的构成是亚洲最强也是世界上最强的,在印度洋也进行着常态化的巡航,这也侧面证明了中国技术力量与话语权正在不断增强。而印度的两艘现役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与维克兰特号,虽然媒体宣传铺天盖地,但在技术匹配、作战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
印度当前国防建设过于依赖进口产品,装备来源复杂导致战时后勤支持存在较大风险。尤其在全球供应链问题突出的当下,印度军力面临更多限制。印度虽然经济看起来增长的很快,但其制造业占比较小、基础设施投资不足,这些都限制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很多农村地区也存在着营养不良的问题,约1.9亿的印度人口受到此问题的影响,该数据占全球的比例很大,这也暴露出了社会发展的深层问题。种姓制度、 而腐败问题,僵硬的劳工法例等亦令社会及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印度在外交以及对华政策上也表现出矛盾的态度,一边想要合作拉近和中国的距离,另一边又会因边境摩擦或者其他国际事件做出强硬的姿态。加勒万河谷的冲突就是由于印度的战略认知产生了误判才导致的,也为此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中国对印度的警惕更多的是由于担心印度的战略误判导致其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而不是因为惧怕印度的军事力量。实际上一个头脑清醒的国家才更有战略性可预测性,而盲目乐观和冒进判断的国家反而会造成区域不稳定。这样一种现实,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提醒,但同时也是印度自身需要反思的。
中国的崛起历程告诉我们在国家发展上需要的是扎实的实践加合理的科学方法。从科研到工厂生产,从建设国防到社会进步都是通过多年的努力,在各个方面所积淀的力量才使得中国能在全世界面前获得应有的尊敬。
印度要想追上中国,就要摆脱单纯依靠信息美化这个迷局,深入探究国防,经济和社会体系里的深层次问题。只有找到制约发展的症结并努力去解决这些困难,印度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而不是只用口号占据媒体热搜。大国之间的竞争从来都不是外在噱头或者简单数字的博弈,而是综合国力的深层较量以及在复杂问题当中寻找合理解决途径的能力。这是中国过去七十年呈现出的特点,这也是印度可以学习的方向。
来源:幽默星球6vJ6P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