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中医诊所白天看病、晚上卖酒 ,这波跨界彻底火出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8 01:52 1

摘要:昨晚十一点,我刷到一条小红书:25岁女生在“把脉酒馆”被“诊断”出宫寒,当场下单288元一杯“玫瑰温经酒”,喝完心跳飙到120。

昨晚十一点,我刷到一条小红书:25岁女生在“把脉酒馆”被“诊断”出宫寒,当场下单288元一杯“玫瑰温经酒”,喝完心跳飙到120。

我盯着屏幕愣了三秒——中医馆居然混成了夜店?

上海已经开了87家,名字一个比一个赛博:山奈、酿青、当归。

去年才几家?

翻了两倍还多。

年轻人排着队伸手给穿汉服的“医师”摸脉,三十秒后拿到一张酒单,上面写着“熬夜回血”“社恐开运”。

我上周去打卡,队伍从二楼排到马路,黄牛号卖到80块,比周杰伦演唱会还难抢。

可现实是——

38%的店压根没《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把脉算诊疗,法律上妥妥的灰色地带。

南京刚查了一家,因为偷偷往酒里泡制川乌,客人喝完嘴麻进医院。

市场监管局4月才发通知:不是医院就别给人看病,药酒不许吹疗效。

但老板们换着话术玩文字游戏,“调理”“解压”“东方神秘力量”,照样刷屏。

更离谱的是深圳那家“本草实验室”,把AI手环往你手腕一扣,心率血氧上传云端,算法哐哐出配方,一杯泛着紫光的“电子枸杞”端到面前。

资本闻味就来,Pre-A直接千万。

我问驻店小哥:“这玩意儿真有用?

他耸肩:“反正喝不死,拍照发圈够酷。

回本速度确实狠。

成都“当归”月营收50万,成本最大头不是药材,是小红书投流。

一杯成本12块,卖88,小姐姐举着“姨妈快乐水”自拍,点赞破万。

评论区一半在问地址,一半在问会不会伤肝。

老药工看不下去。

我叔公三代中医,听说“把脉开酒”气得拍桌子:“脉象能当骰子玩?

可年轻人不管,他们要的是即时安慰剂——

加班到崩溃,一杯“不焦虑”下肚,感觉命续上了;

失恋哭到三点,拍张“忘情水”定位,前任刷到立刻破防。

我蹲了三天店,发现一个秘密:

真正复购的不是“养生”标签,而是“合法微醺”+“社交货币”。

药酒度数低,100ml刚好脸红不上头,比威士忌便宜,比奶茶刺激。

拍个照,文案替你说出“我在疗愈”,点赞比深夜鸡汤香。

可身体账迟早要还。

中国中医科学院白纸黑字:药酒一次别超100ml,吃西药别碰。

没人提醒,吧台上只摆着“适量饮酒”小牌,字号比配料表还小。

我亲眼见一个小哥吃着头孢灌“人参能量”,店员欲言又止,最后转头装忙。

最魔幻的是供应链。

同仁堂居然出了“酒馆专供”药材包,党参、肉苁蓉切得跟薯片一样薄,标注“药食同源”,出厂价翻三倍。

药企、酒馆、KOL结成闭环,一起把《本草纲目》读成流量密码。

我喝完最后一杯“早C晚A”,结账128。

走出门口,夜风吹得太阳穴突突跳。

忽然明白:

所谓新中式养生,不过是给熬夜、焦虑、孤独开了个合法外挂。

药效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今晚我们能举着杯子,假装自己还被这个世界温柔对待。

可如果把脉只是为了卖酒,

那下一步,是不是该给ICU装霓虹灯了?

来源:正能量海燕AM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