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钱包里还躺着去年那张书店小票,上面两排数字刺眼——49和68。那天我下班冲进商场,咬咬牙把《普京传》和《曾国藩传》抱回家,路上心里直嘀咕:这两本加起来快一百二十了,回去要是看不完可咋办!
钱包里还躺着去年那张书店小票,上面两排数字刺眼——49和68。那天我下班冲进商场,咬咬牙把《普京传》和《曾国藩传》抱回家,路上心里直嘀咕:这两本加起来快一百二十了,回去要是看不完可咋办!
隔了几个月,书柜角落落灰,我却在手机里点开华为阅读。界面更新后跳出一句话:“VIP权益升级,热门传记免费读!”我盯着屏幕直乐,好家伙,当初买书那股狠劲全成了笑话。
在通勤的地铁上,人挤人。我戴耳机,把《普京传》的“磁性大叔”朗读模式打开。声音低沉,语速稳。一句句权力场的细节往耳朵里钻,车厢再吵我也听得清清楚楚。
晚上回到家,灯光打在床头。我把手机卡在支架上,眼睛瞄着页面底部,轻轻转动视线——屏幕自动翻页。手不动,字自己往前跑,感觉比翻纸书还省劲。
那会儿我妈推门进来,看到我盯着手机不动,以为我在发呆。我眨眨眼,页面又翻了一章,她愣住了,随口问:“这玩意儿不用手划?”我说:“看着就行,省劲!”
隔天午休,办公室里同事刷短视频。我掏出平板,点开同步书架,《曾国藩传》的批注全在云端。昨天夜里划下的那行“每日自省”,今天午饭后直接续上,像是书页从床头飘到桌面,不差一字。
我向来纠结花钱买书,却又爱翻传记。以前拎着书在地铁里被人撞得东倒西歪,如今一部手机全搞定,还能听还能看。一个月会员费没到十五,换成奶茶也就半杯,真心不疼。
有次我开车赶去外地开会,路上堵车。车机连上手机,读书进度继续推进。我停在红灯前,副驾驶里响起大叔嗓音:“1999年,普京……”,时间被挤得干干净净,路怒都消了。
翻回那张书店小票,我突然想起花出去的那百把块。如果当时知道VIP能免费读,我肯定不会冲动下单。可转念一想,那两本纸书也没白买,至少让我感受到印刷油墨的味道,只是现在换了更省事的方法。
我注意到鸿蒙5。1多了个“鸿蒙有礼”。早晨解锁手机,负一屏弹出签到按钮,我点了一下,居然抽到七天阅读会员。隔壁同事看见,他也跟着操作,结果他更好运,直接中了PetalOne三个月套餐,他一脸懵,我一脸羡慕。
有人说电子阅读少了翻纸的仪式感,但我觉得场景不一样。地铁里挤得连手都抬不起来,你只能用耳朵;卧室里灯光柔和,你可以用眼睛。平台把多种方式塞进一个账户,人就不用挑场景。
以前我最怕三件事:书太贵、书太厚、时间太碎。现在这三个麻烦正好让一套系统给拆了。价钱被会员拉低,厚书被音频拆成章节,碎片化时间被跨设备拼接,读完一本书不知不觉。
有人问我真能听进去吗?我笑着让他戴耳机,随机播放一段曾国藩的家书,厚重的湘音在“磁性大叔”的嗓子里被拉得层次分明,他摘下耳机说:“跟说评书似的,还行。”
那天我把纸质《曾国藩传》装进通勤包,本想地铁里对照阅读。结果包太沉,我上车不到两站就放弃。回家再打开华为阅读,进度比纸书早翻了五章,我说服自己:该和厚纸书保持合影就够了,内容还是留在手机。
我注意到理想国、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大社的标志频频出现。早些年这些书高高在上,如今会员统统可读。平台更新一次,我的书单翻倍,再也没犹豫要不要买单本。
我也用过别的阅读软件,可切换设备时总怕笔记丢。华为阅读却把批注同步得干净利落。我在手机上圈一句话,在平板就能看到那个蓝色小标记。无缝这词以前听着玄,现在是真不需要记忆卡和数据线。
有朋友劝我别老对着屏幕,说对眼睛不好。我给他演示“听书”模式,屏幕黑着,耳机响着。他惊讶地说:“那你眼睛可以闭上啊!”我说:“是啊,你以为我眼里有夜视仪?”
手边常备的移动电源也少用了。听书模式比在线看视频省电得多,满电走出家门,下班回到家还能剩一半。这样一来,我反倒安心,不担心半路找插座。
国庆假期我本想去旅游,结果城市堵成一锅粥。我干脆在家整理书架,把那些买来没读的书分成两堆,一堆准备送人,一堆留作装饰。然后我拿起手机,继续听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那段艰难岁月。
传记的魅力在于把人放在时间里看。可时间碎了,书却没碎。这套阅读工具把时间缝合,让人物故事顺下来。最重要的是,我不用再为一本书掏六七十,心理负担轻了,读书这件事就顺了。
会员到期前,应用会自动提醒。我点开权益页面,看到下个月还有优惠活动,数字一目了然。我心想,续费就是一顿快餐的价,饿了可以点外卖,想读书也得来一顿“电子主食”。
纸质书并没被我完全抛弃。周末阳光好,我还是会拿着实体书到公园晒太阳。但工作日挤车赶场,电子阅读是救命稻草。不同场景、不同工具,各有职责,各有位置。
朋友聚餐时大家聊起花钱这事,有人说看书比看剧费劲。我举杯笑了:“但钱花得少了不?”他想了想,承认会员制确实划算。我们谁也没认真探讨读者与出版的未来,只是把其中的实惠说了个透。
我对科技没什么崇拜,可我承认它让读书变容易。鸿蒙系统、跨设备协同、眼动翻页、精品音色,这些词喊出来有点拗口,可用起来就像拧开水龙头,水哗哗往下流,不用研究原理。
夜深人静,我关掉床头灯,耳边还在播《曾国藩传》。窗外偶尔掠过汽车灯光,像远处翻动的书角。我闭眼躺平,听到曾国藩写家书的声音,低低的,稳稳的。那一刻我知道,读书这事儿,不折腾也能成。
来源:麦麦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