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期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作品入选多起画展并获奖,其国画作品以现代人物特别是女性题材为表现对象,从速写中提炼出灵动率真的线条和形式语言,画风清新,个性独具,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并部分获奖。出版有《热情的目光》《冷静的目光》《大哥罗铁宁评传》《环游世界
【艺术简历】
罗宁,1958年生于陕西扶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历任《文化艺术报》总编辑、陕西国画院常务副院长、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团副主席、陕西省职工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十一届陕西省政协委员、第七、八、九次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博协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
长期从事中国人物画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作品入选多起画展并获奖,其国画作品以现代人物特别是女性题材为表现对象,从速写中提炼出灵动率真的线条和形式语言,画风清新,个性独具,多次入选国内外展览并部分获奖。出版有《热情的目光》《冷静的目光》《大哥罗铁宁评传》《环游世界美术馆——欧洲行》《21世纪画坛人物个案研究·罗宁》《中国画艺术当代经典大家·罗宁》《罗宁学术研究(三卷本)》等数十种艺术文集和中国画作品集。
策划了《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及《对话兵马俑——欧盟与中国雕塑家作品提名展》等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和具有国际视野的展览,在国内外引起反响。
罗宁先生近年致力于美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先后在全国数十座高校和美术馆作学术讲座,陕西电视台曾开设《罗宁话馆》专栏,播出他讲解的世界美术馆50余期。他以艺术欣赏为话题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后受到各界艺术爱好者的好评。
《三号线——地铁印象新系列作品之二》360×145cm
明心见性
——罗宁及其画作
王西京
在我的学生中,罗宁与我相识甚早,转眼间已跨越了45个春秋。无论是初次在西安晚报的美编室相见,还是在庙后街文化站美术训练班的日子,罗宁对绘画的热爱,尤其是对速写、插图、连环画的痴迷,始终历历在目。他的数十幅速写作品,正是我为其在西安晚报编发,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后来,我创办西安中国画院离职报社,罗宁却因插画技艺精湛,踏入《文化艺术报》,从美编逐步晋升至总编辑,再后来又被委以陕西国画院书记和副院长的重任。10年后,他担任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继而成为省美协主席团副主席。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工作关系,我们师生之间的交流颇为频繁,他随我一同出访美国、德国等国家,开展交流展览活动。那时,我便注意到他对国外美术馆的浓厚兴趣,将美术馆视为一份重要的事业来经营。
《三号线——地铁印象新系列作品之四》360×145cm
罗宁始终秉持大局观念,在美术领域的重要窗口单位,为推举青年艺术家,推动陕西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排除万难,独立策划的“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已连续举办七届,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数次在深夜的开幕颁奖活动结束后,目送罗宁挥手送我上车,我为他的这份情怀深深感动……
之后,我们共同致力于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的创建和学术活动的开展。罗宁广阔的视野、全面扎实的知识储备以及多年积累的组织工作经验,使他成为学会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三号线——地铁印象新系列作品之六》363×145cm
尽管罗宁在体制内的职务屡有变动,担任陕西省重要美术机构的领导,行政事务繁忙,但他始终秉持初心,即便在艰辛之中,亦不忘抽取时间投身于人物画的创作。他的作品频见于各类展览及媒体,经年累月,已成为陕西画坛一位颇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代表性画家。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工程曾将罗宁的创作历程作为研究对象,以“新时期中国画语言风格探索”为题进行了专题探讨,并出版了《罗宁学术研究》文集以及罗宁中国画作品集。
《三号线——地铁印象新系列作品之七》363×145cm
我一直认为罗宁的艺术之路尚处于盛年,他的画作若能进一步沉淀、磨砺,定能举办一次颇具影响力的展览,这是完全有希望的。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罗宁今年已经67岁,距离他在南京、深圳的展览已有十年之久。那时他本想在西安同期举办个展,却因故未能如愿,仅为了配合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工程的个案研究,举办了一个小规模的“海上丝绸之路——罗宁惠安女写生展”。如今,伴随着新著《环游世界美术馆——欧洲行》的问世,罗宁重返这片曾经挥洒汗水与梦想的土地,举办一场回顾展,实至名归,顺理成章。
《三号线——地铁印象新系列作品之八》176×124cm
对于一位艺术机构的管理者来说,创作出如此众多优秀作品实属不易,其背后付出的辛劳与努力不言而喻。罗宁在退休后的几年里依然笔耕不辍,坚持创作,其新作品更是别具一格。特别是近年来创作的地铁系列画作,展现出他在中国画表现都市生活这一领域的深入思考与可贵尝试。
《春色挡不住--地铁印象系列之作》180×130cm
罗宁的中国人物画独树一帜,其作品风格鲜明,辨识度极高,在继承后长安画派传统的陕西画坛,罗宁无疑开辟了一条别开生面的探索之路。他的画作并非一味追求长安画派的浑厚苍茫、苦涩老辣,而是展现出一种别致的审美:灵动而轻松、阳光且喜悦、唯美而健康,率真而亲切。这与罗宁的生活态度如出一辙,真挚纯粹,性格使然。
《希望——地铁印象新系列之三》183×145cm
罗宁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上与众多陕西本土画家有所区别,当众人趋之若鹜地描绘陕北人物、关中农民时,罗宁却将目光投向了新疆维族、云南傣族、甘南藏族等少数民族,以及他多次写生的闽南惠安女;在许多人热衷于异地风光人物时,罗宁却聚焦于他所生活的都市,6年如一日地乘坐地铁,创作了百余本、近万幅的速写,进而创作出近20幅地铁人物画作,其中不乏丈二匹大幅作品。这充分体现了一个画家独立思考、独辟蹊径、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女人花》136×68cm
绘画题材的选择是画家个人偏好,无分高下,关键在于画家如何表达对所爱对象的情感。罗宁的人物画创作从民族情结到都市风采的转变,始终贯穿着追求浓郁生活气息的主线,在平凡的日常场景和人物形象中发掘美、呈现美,并从速写中提炼出独具特色的线条语言。在所有题材和表现形式中,都能感受到罗宁年轻阳光的心态,对民族人物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现代都市的热爱。
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罗宁的人物画创作能力不断提高,无论是构图严谨的大幅主题创作,还是情趣盎然、笔墨灵动的小品,都彰显着他对现代人物画的探索与追求,如《惠风》《明天会更好》《生命》《嘎洒早市》等作品,均在全国重要美展中入选。
《生命》260×120cm
罗宁作为受过西方造型训练的中国画家,在传承与创新、造像与笔墨等方面曾面临不少困惑,但他凭借对美术史论的深入研究,成功化解了实践中的难题。他的数件大幅作品,经过多次尝试,展现了他对中国人物画表现形式的多元探索,令人欣喜。
在绘画创作取得成就的同时,退休后的罗宁还致力于美术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不仅撰写了介绍欧洲优秀艺术博物馆的著作,还制作了200余期短视频,普及艺术文化。这份努力是巨大的,精神令人感动。联系他近几年都市题材的新作,正展现了这个时代对艺术家的呼唤:与时代同步。
《等待》200×200cm
画画是一生的事业,对于从事中国画的画家而言,在岁月的洗礼中,生命意识的觉醒至关重要。我相信罗宁会深刻领悟这一点,在追求艺术道的同时,技艺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我与罗宁等几位学生经常探讨这些问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无论在疾驰的车厢还是聚会的桌前,因为我们都是出于对绘画的热爱而坚定前行。
作为我寄予厚望的学生,罗宁的这个展览标志着他艺术生涯的新起点,他必将更加自由地追寻艺术梦想,走得更远更高。
《浓翠》186×96cm
《海风》136×68cm
《和风致祥》136×68cm
《野玫瑰》68×46cm
《年年有余》68×45cm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