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凉拌西红柿,“毒倒”两母女!提醒:两种西红柿有毒还致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7 11:08 1

摘要:上周末上午,城市里的菜市场正热闹,各色新鲜蔬菜在摊位上码得整整齐齐,水珠还挂在菜叶上。小李推着购物车在摊位间穿梭,目光突然被一处摊位上的青番茄吸引 —— 那些青番茄颗颗饱满,表皮泛着鲜亮的翠绿色,没有丝毫斑点或损伤,阳光下还透着淡淡的光泽。摊主站在一旁,不时向

上周末上午,城市里的菜市场正热闹,各色新鲜蔬菜在摊位上码得整整齐齐,水珠还挂在菜叶上。小李推着购物车在摊位间穿梭,目光突然被一处摊位上的青番茄吸引 —— 那些青番茄颗颗饱满,表皮泛着鲜亮的翠绿色,没有丝毫斑点或损伤,阳光下还透着淡淡的光泽。摊主站在一旁,不时向路过的人介绍这是刚从菜园采摘的新鲜货,口感清脆。小李平时就喜欢尝试新鲜食材,看着这诱人的青番茄,当即停下脚步,跟摊主确认了新鲜度后,兴冲冲地买了一大兜,足足有十几颗,装在塑料袋里沉甸甸的。

回到家后,小李把青番茄放在厨房的洗菜池旁,便去忙其他事。直到傍晚,准备晚餐时,她想起了这兜青番茄,琢磨着做一道凉拌菜。她先将青番茄一个个拿出来,用流动的清水反复冲洗,去掉表面的灰尘,接着拿起菜刀,把青番茄切成厚薄均匀的片状,放进瓷碗里。随后,她往碗中加入适量的生抽、香醋、少许白糖提鲜,再撒上切碎的蒜末和小米辣,最后淋上一勺滚烫的食用油,“滋啦” 一声,香味瞬间弥漫开来。凉拌青番茄做好后,小李端到客厅的茶几上,此时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母女俩便一边看着热播的家庭剧,一边你一筷我一筷地吃了起来。那盘凉拌青番茄分量十足,两人聊着剧情,不知不觉就全吃完了,连碗底的汤汁都没剩下。​

可吃完还没到一个小时,小李率先感觉到身体不对劲。起初是腹部隐隐作痛,像是有东西在肠胃里搅动,紧接着疼痛越来越剧烈,变成了绞痛,她忍不住弯下腰,双手紧紧捂着肚子。没过多久,恶心的感觉涌上喉咙,她冲进卫生间开始呕吐,吐出的全是刚才吃的青番茄残渣。另一边,妈妈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不仅上吐下泻,还伴有头晕眼花,眼前的电视画面开始变得模糊,身体软绵绵的没有力气,连站起来都需要扶着沙发扶手。母女俩意识到情况严重,强撑着力气,由小李颤抖着拿起手机,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电话里,她断断续续地说明家庭住址和两人的症状,声音因疼痛和虚弱而发颤。​

十几分钟后,救护车呼啸而至,医护人员将小李和妈妈抬上担架,送往附近的医院。到达医院急诊室后,医生迅速对两人进行检查,通过询问饮食情况和症状表现,初步判断可能是食物中毒,随后安排了洗胃和输液治疗。洗胃过程中,小李和妈妈都感到格外难受,但为了缓解病情,只能咬牙坚持。医护人员将特制的液体通过胃管注入胃中,再将胃内容物抽出,反复多次,直到抽出的液体变得清澈。之后,两人又被安排在观察室输液,药液通过针头缓缓流入血管,随着时间推移,她们腹部绞痛的症状逐渐减轻,呕吐和腹泻也慢慢停止,头晕的感觉也有所缓解,身体总算慢慢恢复了力气。​

经过后续检查,医生明确告知小李母女俩,她们出现的是龙葵碱中毒症状,而导致中毒的 “罪魁祸首”,正是她们晚上吃的那盘凉拌青番茄。医生进一步解释,正常成熟的西红柿在营养界堪称 “六边形战士”,每 100 克西红柿中含有约 14 毫克维生素 C,还富含番茄红素、钾元素等多种营养素。其中,维生素 C 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番茄红素则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钾元素对维持身体正常的电解质平衡也有重要作用,平时适量食用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这位 “营养高手” 本身并无任何问题,只是在人们错误地将未成熟的青果当作美味,或是在选购时没有辨别清楚西红柿的状态,误将存在安全隐患的西红柿买回家食用时,它才会从对身体有益的养生佳品,变成可能伤害健康的 “利器”。事实上,并非所有西红柿都能放心食用,有些西红柿看起来表皮鲜亮、形态完好,似乎十分新鲜,但内部或表皮下可能暗藏着影响健康的风险,稍不注意就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就像小李母女俩食用的未熟透的青番茄,这类西红柿中含有一种名为龙葵碱的有毒物质。青番茄中的龙葵碱含量会因成熟度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未成熟的青番茄中龙葵碱含量较高,每 100 克青番茄中可能含有几十毫克甚至更高。一旦食用量过多,这种有毒物质就会在体内积累,引发中毒症状,除了小李母女俩出现的头晕、恶心、呕吐、腹部绞痛、上吐下泻外,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情况,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不过,随着西红柿逐渐成熟,表皮颜色从青色慢慢转为红色,其内部的龙葵碱含量会逐渐降低,成熟的红番茄中龙葵碱含量通常极低,不足以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平时吃熟透的红番茄一般不会出现中毒情况。但如果明知青番茄未成熟,口感偏苦偏硬,却依然要生吃,那么中毒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像小李母女俩这样一次性食用较多青番茄的情况,中毒风险更高。​

更需要注意的是,龙葵碱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普通的烹饪加热手法,比如日常炒菜时 120-150℃的温度、煮菜时 100℃的沸水,根本无法将其 “歼灭”。即使采用深度油炸的方式,将油温加热到 170℃以上,也只能分解一部分龙葵碱,无法将其完全去除,剩余的毒素依然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这也就意味着,无论将青番茄生吃还是炒熟、煮熟后食用,只要食用量达到一定程度,都存在中毒风险,所以从健康角度出发,青番茄最好还是不要食用。​

即便选择的是已经红熟的西红柿,也不能掉以轻心,有些红番茄同样存在安全隐患。如果红番茄的果皮上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斑点,那么它很可能已经被交链孢菌感染。这种霉菌感染西红柿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最开始时,西红柿表皮会出现一些针尖大小的褐色小点,这些小点不仔细看很难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小点会慢慢扩大,逐渐连成一片,形成不规则形状的黑褐色霉斑,有些霉斑表面还会覆盖一层薄薄的绒毛状物质,用手触摸能感觉到轻微的粗糙感。​

交链孢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毒素,这种毒素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人一旦食用了被交链孢菌感染的西红柿,很容易诱发哮喘,出现咳嗽、喘息、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引发皮肤炎症,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瘙痒、起疹子等过敏反应。同时,这种毒素还会削弱人体的免疫功能,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让身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其他病菌的侵袭。​

更严重的是,部分交链孢菌毒素还可能对人体生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干扰生殖激素的正常分泌,破坏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生育能力下降。如果长期接触这类毒素,还可能诱发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肠胃炎、肝脏损伤等,甚至存在导致胎儿畸形和诱发癌症的风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

而发表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也为这种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该研究由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团队开展,他们选取了多颗被交链孢菌感染、表皮出现黑斑的西红柿作为样本,将黑斑部分切除后,对黑斑周围 2 厘米范围内的果肉进行检测,结果发现,这些果肉中依然能检测到交链孢菌毒素的存在,只是含量相较于黑斑部分有所降低。这一研究结果表明,面对表皮有黑斑的西红柿,简单地切除表面的黑斑部分并不安全,剩余的果肉中仍含有毒素,食用后依然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一旦发现西红柿表皮有黑斑,最安全的做法就是直接扔掉,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除了要避免食用青番茄和表皮有黑斑的西红柿外,一些特殊体质的人群在食用西红柿时,也需要格外注意,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谨慎选择,避免因食用西红柿引发健康问题。​

过敏体质人群就是需要重点注意的群体之一。如果这类人群平时就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比如接触某些花粉、食用某些食物后,会出现皮肤瘙痒、红肿、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尤其是在食用茄子、辣椒、土豆这些与西红柿同属茄科的蔬菜后,更容易诱发过敏反应,那么在食用西红柿前,就一定要三思。因为西红柿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可能会与茄科其他蔬菜中的致敏成分产生交叉反应,导致过敏体质人群食用后出现皮疹、嗓子痒、呕吐等过敏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所以这类人群最好先少量尝试,观察身体是否有不良反应,若有不适则应立即停止食用。​

胃食管反流患者也需要谨慎食用西红柿。这类患者本身胃部功能就相对较弱,容易出现胃酸反流的情况,而西红柿中含有较多的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会进一步刺激胃黏膜,促进胃酸分泌。当胃食管反流患者食用西红柿后,过多的胃酸可能会反流至食管,导致患者出现胃部灼烧感、反酸、嗳气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正常饮食和睡眠,让患者寝食难安,所以胃食管反流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西红柿,若实在想吃,也应选择在饭后少量食用,避免空腹食用加重病情。​

肾功能不全人群同样需要对西红柿 “敬而远之”。西红柿中富含的钾元素,对普通人来说是有益的营养素,能帮助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但对于肾功能不全或需要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而言,情况则完全不同。这类患者的肾脏排泄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将体内多余的钾元素排出体外,若食用过多西红柿,导致体内钾元素积累,可能会引发高钾血症,出现肌肉无力、肢体麻木、心悸、心律失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所以肾功能不全人群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严格控制西红柿的摄入量,甚至避免食用。​

尿失禁和膀胱炎患者在食用西红柿时,也需要多加留意。西红柿中的有机酸不仅会刺激胃黏膜,还可能对膀胱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对于尿失禁和膀胱炎患者来说,食用过多西红柿后,受到刺激的膀胱黏膜会变得更加敏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尿急、尿频的症状,频繁往返厕所,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而尿失禁患者的情况会更加严重,可能会导致尿失禁症状加重,出现尿裤子的情况增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所以这类患者也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控制西红柿的食用量。​

正在服用抗凝药的人群,也需要注意西红柿的食用。西红柿中富含维生素 K,而维生素 K 具有促进凝血的作用,会对 anticoagulant(如利伐沙班)的药效产生影响。对于患有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冠心病、脑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来预防血栓形成,维持病情稳定。若这类患者在服用抗凝药期间食用过多西红柿,西红柿中的维生素 K 可能会使抗凝药的药效降低约 50%,导致抗凝效果减弱,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所以这类患者在服用抗凝药期间,建议暂时避免食用西红柿,或咨询医生意见,根据医嘱调整饮食。​

对于普通健康人群来说,想要将西红柿吃得健康又营养,充分吸收其所含的营养素,同时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一些实用的食用技巧也需要牢记。​

在购买西红柿时,挑选环节至关重要,应优先选择色泽红润均匀、表皮光滑无破损、肉质饱满有弹性的西红柿。可以用手轻轻捏一下西红柿,成熟度适中的西红柿会有轻微的弹性,不会过于坚硬或软烂;同时可以观察西红柿的果蒂部分,新鲜的西红柿果蒂呈绿色,没有枯萎或腐烂的迹象。如果西红柿外皮上有坑点或凹陷,可能是在生长过程中受到虫害侵袭留下的痕迹,这类西红柿内部可能存在损伤或变质的情况,不建议购买。此外,市面上还有一些吃播展示的青番茄,这类青番茄并非未成熟的普通西红柿,而是特殊品种,名为青苹果番茄,这种番茄即使成熟后表皮依然是绿色。购买这类青苹果番茄时,可以通过轻轻捏取判断成熟度,成熟的青苹果番茄捏起来会有一定的软度,口感清甜,而未成熟的则会偏硬,口感酸涩。​

西红柿属于易腐败变质的食物,购买后的存放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其新鲜度和品质,存放时间过长很容易导致西红柿变质。新鲜的西红柿适合存放在阴凉干爽、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最佳存放温度为 8-13℃,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西红柿通常可以保鲜 5-10 天,既能保持新鲜口感,又能避免过早成熟或腐烂。如果室内温度超过 13℃,比如夏季室温较高时,西红柿的成熟速度会明显加快,存放时间也会相应缩短,建议在 3-5 天内尽快食用,避免西红柿过度成熟后变质。​

此外,无论哪种品种的西红柿,都不宜放入冰箱冷藏保存,尤其是温度低于 7℃的冷藏环境。低温环境会导致西红柿细胞受损,破坏其内部结构,取出后容易出现表皮变软、凹陷、出现水渍状斑点等 “冻伤” 现象,不仅会影响西红柿的口感和风味,还会降低其营养价值,甚至可能加速西红柿变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西红柿在成熟过程中会释放出 “乙烯” 这种天然植物激素,乙烯具有促进其他蔬果成熟的作用,如果将西红柿与其他蔬果放在一起存放,很容易导致其他蔬果过早成熟、腐烂变质。因此,建议将西红柿单独存放,或使用透气的保鲜袋分装后再存放,避免与其他蔬果相互影响。​

在确保西红柿成熟、新鲜且无安全隐患的基础上,无论是生吃还是熟吃,都能为身体补充营养,只是不同的食用方式,营养素的吸收效果会有所不同。生吃西红柿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中的维生素 C,维生素 C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遇热容易分解流失,生吃时能让身体更充分地吸收维生素 C,而维生素 C 对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帮助铁元素吸收等都具有重要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建议空腹生吃西红柿,西红柿中的有机酸会刺激胃黏膜,空腹食用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比如胃痛、反酸等症状,尤其是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更应避免空腹生吃。​

而将西红柿煮熟后再食用,虽然会导致一部分维生素 C 流失,但却更有利于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的吸收。番茄红素是一种脂溶性营养素,在高温烹饪过程中,西红柿的细胞壁会被破坏,使得番茄红素更容易释放出来,而且与油脂搭配食用时,番茄红素的吸收率会显著提高,可达 50% 以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番茄炒蛋、番茄牛腩、番茄蛋汤等菜品,都是不错的食用方式,烹饪时加入适量植物油,能更好地帮助身体吸收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前列腺健康等都有显著益处,男性朋友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煮熟的西红柿,以获取更多的番茄红素。​

来源:赣东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