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空调循环水和通风系统清洗处理基础知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7 11:15 1

摘要:原因:开式循环,冷却出水水温高,一是通过蒸发散热,二是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散热冷却,致使浓缩倍数增大,硬度、碱度升高,易造成冷凝器结垢、填料(外围)结垢。

循环冷却水和冷冻水水质特点及障害:

1.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特点及障害

(1)蒸发散热导致浓缩倍数和硬度升高,易结垢。

原因:开式循环,冷却出水水温高,一是通过蒸发散热,二是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散热冷却,致使浓缩倍数增大,硬度、碱度升高,易造成冷凝器结垢、填料(外围)结垢。

蒸发散热使水中各种离子浓度升高,导致:

1)当受热面的成垢离子浓度达到过饱和则会析出附着在壁面;

2)高浓度的水在冷却塔填料尤其是外围填料上,受到风吹、蒸发水分后难溶盐沉积在填料上形成灰白色的垢。暖通南社

A.垢的类型

硬垢:碳酸盐垢、硫酸盐垢、磷酸盐垢、硅酸盐垢,由于过饱和而形成晶型规则、排列整齐、粘着力强的结晶,垢层结实且连续增长,尤其在温度较高的热交换界面(冷凝器管壁)垢的硬化速度加快。

软垢:砂土、灰尘的沉降形成;微生物粘泥。

B.成垢因素

冷却水的水质:高pH、高碱度、高硬度水质易结垢。

冷却水的流动状态:滞流层内(管壁附近)的水流速慢、水温高、有害物质浓度高、pH高,易结垢;高流速突变为低流速的突变区域(冷凝器中花板位置等),污垢易沉积。

冷却水的温度:水温高使成垢离子浓度高、使胶体脱稳和絮凝、沉降加剧、软垢转变为硬垢。

冷却水的浓缩:与气温、冷却水的循环水量、保有水量、冷却塔流量和风机的设计、机组运行时间等。暖通南社

冷却塔结构及周围的环境:冷却塔与路面的距离近,风尘量大,填料表面的冷却水蒸发、尤其是外围易吹干,水中成垢离子过饱和析出沉积在填料上。

C.主要危害

冷凝器结垢造成热交换效率的降低。

碳酸钙的导热系数一般在1.16W/m·K,而钢材的导热系数为45 W/m·K,冷凝器的化学垢每增加0.1mm,热交换效率就降低30%,耗电量则增加5~8%。可见水垢形成,必然会影响冷凝器的传热效率,严重时,则管道被堵。

(2)冷却水导电离子浓度高,易腐蚀

A.常见的腐蚀类型:

溶解氧腐蚀:水中溶解氧引起的全面腐蚀。

电偶腐蚀:不同金属材料相接,形成电位差,造成电偶腐蚀,如冷凝器中铜管与碳钢管板相接处最易腐蚀。

缝隙腐蚀:金属与覆盖物之间出现了缝隙,则产生腐蚀。如螺栓与螺帽之间、金属与垫圈之间、挂片与固定器之间、金属焊接口等。

微生物腐蚀:一般与电化学腐蚀同时发生,如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引起的腐蚀。

B.腐蚀因素:

水的pH酸性漂移、Cl-的浓度高、不同金属的电位差、阴极和阳极的面积比等因素冷却塔周围的空气环境。

水的温度(高温易腐蚀)、流动状态(静态易腐蚀、湍流位置易腐蚀)。

C.主要危害

设备、管道腐蚀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锈渣堵塞盘管造成水流量的减少,影响热交换效率。

(3)微生物菌藻滋生严重产生生物粘泥,导致垢下腐蚀和降低热交换效率。

① 藻类:绿藻、蓝绿藻、硅藻

生长的适宜pH:5.5~8.9;

生长的适宜温度:20~40℃;

生长的三要素:空气、阳光和水。

主要危害:降低冷却塔的冷却效果;生物污泥增加;引起硅污垢。

② 各种细菌

种类生长温度℃pH范围主要问题好气菌20~404~8产生细菌粘泥好气硫细菌20~400.6~6把硫和硫化物氧化成硫酸厌气硫酸盐还原菌20~404~8产生硫化氢,引起腐蚀。铁细菌20~407.4~9.5在细菌周围形成保护层,产生粘泥。

③ 军团菌

生长环境:军团菌作为一种水源微生物,当水温在31℃~37℃,自来水可生存1年左右,蒸馏水中2~5个月。当水温合适,水中又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时,这类菌可长期存活。

军团菌随着尘埃飞扬或空调系统取水进入空调设备,因为空调冷却水系统温度一般为35-36℃,pH值为6.9,最适宜军团菌生长和繁殖。塔盘上的污泥、水中的无机质如钙、镁、铁以及细菌、原虫、藻类构成的共生关系均可为军团菌生存繁殖提供养料。

传播方式:

a)冷却塔飘散水,形成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约0.001~100微米,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而悬浮在周边的空气中、如果新风口在冷却塔附近,则随新风进入各室间。

b)盘管或风柜冷凝水如果有军团菌,带菌气溶胶随着空调送风而散布到室内空间。

危害:军团菌(Legionlla)是一个大的菌属,为革兰氏阴性菌,人体感染上这种病菌后极易引起肺部恶性疾病。

处理方法及副作用:

a)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和生物分散剂:生物分散剂是起污泥分散作用及渗透到菌团生物膜,使杀菌剂增效。

b)杀菌剂的投加量、频率及副作用

连续滴加氧化型杀菌剂,维持水体余氯在0.5-1ppm以上。如果间歇式投加必须每周2次。暖通南社

由于长期含氯氧化型杀菌剂的大量投加,增加系统的腐蚀负担,也增加企业的水处理费用负担。

但是水体的卫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希望卫生部门对相关企业晓之以理,使其重视,增加处理费用,否则也是会走过场,纯粹是临时投加药剂来应付检查。

加强冷却系统清洗处理:

军团菌的杀灭除了药剂外,还要定期清洗冷却塔系统,保持清洁,而且每年应进行一次冷却系统的深度清洗排污(加大杀菌剥离剂用量和反复多次排污,目前都没有包含在水处理费用中),减少淤泥及沉淀物的形成,对军团菌的生长和繁殖都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2.闭式循环冷冻水系统的水质特点及障害

特点:闭式循环,基本不浓缩,水温低,硬度、碱度低,但水中的溶解氧浓度相对较高,易腐蚀。

横管多、支管多,管道管径小,滞流层内(管壁附近)的水流速度慢、水流中的污垢易沉积。由于小管径内的滞流层所占比例增大,管道更容易积聚污杂物。

主要障害:

管道内腐蚀、锈渣及微生物堵塞盘管导致水流量变小,冷量下降,这种情况仅靠系统清洗只能解决主管道问题,支管问题必须单台清洗、反冲方式解决,如果支管清洗则前提是末梢有清洗回路。

水路外的问题(不在水处理范畴):

(1)接水盘多为铁质盘,冷凝水造成长期处于半干湿状态,生锈、水盘锈穿漏水;

(2)冷凝水滋生军团,堵塞排水管导致接水盘溢水,损坏天花,甚至滋生军团菌;

(3)保温失效或破损,潮湿空气在管道表面与保温材料之间的空隙结露,腐蚀管道甚至穿管;

循环冷却水处理要点:

水处理总体目的:控制水质,提高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电节水。

水处理的主要内容:杀菌灭藻及抑制微生物滋生处理;阻垢分散处理防止换热器结垢,节电节水;缓蚀处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阻垢:

(1)清洗:管路年度清洗、换热器单台清洗作除垢处理;

(2)药物控制:定期投加足够分散剂,改变晶型成为疏松的中空结构和分散成垢离子,使难溶垢不易沉积在换热面上;

(3)排污:日常通过自动排污、手动定期排污,使成垢离子浓度下降和减少晶种(砂土、灰尘)浓度,浓缩倍数一般控制在7左右。但是如果系统有泄漏、冷却塔收水效果不好等,难以提高浓缩倍数。

加入阻垢分散剂前后,难溶无机盐垢的晶型变化(扫描电镜图):

加入阻垢分散剂前后,难溶无机盐垢的晶型变化(透视电镜图):

2.缓蚀

(1)清洗:通过清洗设备内的沉积物,降低水中悬浮物含量,通过杀菌处理,降低水中各种细菌的浓度,减缓腐蚀速度。

(2)药物控制:加入缓蚀剂进行预膜处理和日常定期投加具有双功能的综合型阻垢缓蚀剂从而减缓腐蚀速度;

(3)排污:降低浓缩倍数,控制Cl-、铁离子、铜离子等的浓度。

3.微生物控制

(1)通过杀菌剥离清洗冷却塔和管路系统达到杀灭微生物之目的。

(2)通过定期交替投加多种杀菌灭藻剂和生物分散剂达到杀灭和抑制微生物之目的。暖通南社

(3)另加杀灭军团菌项目

4.冬季湿保养

冬季停机阶段,投加高浓度缓蚀剂(湿保剂),确保静置状态下的缓蚀效果。

循环冷冻水处理要点:

1.清洗:管路系统清洗、蒸发器清洗(必要时);

2.缓蚀处理:投加高浓度缓蚀剂,在浓度不变的前提下可保证一年的缓蚀效果;

3.杀菌抑菌处理:定期投加杀菌剂;

4.表冷器内管的单台清洗(不需要每年做,必要时另加项目)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1.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特点

设备:风管(回风管、送风管),风口(回风口、送风口),小型表冷器(立式风柜、吊式风柜、盘管风机),大型表冷器(各种大风量的组合式风柜)。

风管结构:

盘管风机主要结构:表冷器(翅片);电机和风轮;托水盘。

组合式风柜的结构:换热器(翅片)、风机、加湿器、加热器、过滤器(初效、中效、高效)等。

风管存在问题:风管是一藏污纳垢之所,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新风)中的尘土、细菌、真菌、致病菌会存在于风管内,随空调送风传播到室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

表冷器存在的问题:尘网和翅片积尘,直接影响出风量、降低热交换效率、增大电机负荷、使出风不凉;细菌滋生,菌团堵塞翅片和排污管,造成接水盘溢水,损坏天花;细菌和病菌甚至军团菌随风送到室内,传播病菌,直接影响人们生命。

2.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

(1)风管清洗:机械方法和人工方法结合对风管内表面进行清扫、吸尘、消毒处理。

软轴清扫风管:

(2)表冷器清洗:清洗翅片、尘网、接水盘、风轮、风口。

清洗风柜翅片:

盘管风机风轮、尘网清洗:

(3)冷凝水排污口清洗

冷凝水接水盘积尘、菌团极易堵塞排污口和排污管,清洗翅片时必须清洗接水盘,并冲洗排污管,必要时加入杀菌剂,疏通排污管。最后应在接水盘放置片状缓释型杀菌剂,当冷凝水滴落到接水盘上,杀菌剂逐步溶解杀菌,并流入排污管,杀灭管内的菌团,防止了排污管的堵塞。也保障了送风的细菌数达标。

3.卫生部的要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80号)

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WS/T394-201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

(1)WS/T395-2012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2)WS/T396-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

2013年4月1日起实施。

4.关于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质量要求

空调新风量应符合WS/T394-2012表1的要求;

空调冷却水和冷凝水中不得检出嗜肺军团菌;

空调送风质量应符合WS/T394-2012表2的要求;

风管内表面的卫生指标符合WS/T394-2012表3的要求;

来源:暖通南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