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后人给烧纸的阴间亡人会穷到要饭吗?这不算迷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4 23:16 2

摘要:前几天刷到个视频,差点没笑出声——有主播在坟前烧“电子麻将机”,扯着嗓子喊:“妈你别省钱,输了找隔壁王大爷要钱!”底下一堆人评论夸“有孝心”。我倒觉得挺讽刺:啥时候孝顺成了“烧纸想象力大赛”?真论怀念逝者,这些人可能还不如小区里天天喂流浪狗的大爷用心。

前几天刷到个视频,差点没笑出声——有主播在坟前烧“电子麻将机”,扯着嗓子喊:“妈你别省钱,输了找隔壁王大爷要钱!”底下一堆人评论夸“有孝心”。我倒觉得挺讽刺:啥时候孝顺成了“烧纸想象力大赛”?真论怀念逝者,这些人可能还不如小区里天天喂流浪狗的大爷用心。

总有人纠结:“没人烧纸钱,亡人在阴间会不会穷到要饭?”甚至算得门儿清:“烧十亿冥币能买几套房?”先不说阴间有没有银行ATM,这种“花钱买安心”,跟给游戏充皮肤本质上没区别——都是花点钱,骗自己“我尽力了”。说白了,担心“阴间亲人没钱花”的人,心里藏的其实是愧疚。你以为烧一堆纸灰,就能补回生前没陪老人唠的嗑和没端给的那杯热水?别自欺欺人了——要是阴间真用纸钱钱,你烧的那点“冥币”,可能连租辆自行车都不够。

再说说“烧纸传统”。古代交通不便,亲人走了见不着面,烧点衣物纸品寄托思念,就像现在年轻人想朋友了发句“想你了”,明知不会秒回,却总得把心意说出口。可现在倒好,有人把“烧纸”当成了“孝顺KPI”,觉得不烧就是不孝——这哪是怀念?分明是把感情搞成了流水线作业。

还有人说“没人烧纸的亡人过得惨”,这逻辑就更离谱了。照这说法,阴间早该通货膨胀到纸比金贵了。其实“没人烧纸的亡人过得如何”,答案从来不在阴间,而在活人心里。

去年我们小区有个独居阿姨走了,没儿没女。最后是邻居凑钱办的葬礼,没人给她烧过一张纸。但每到清明节,总有人在她家门口摆一束白花——你说她在下面过得好不好?我觉得一定好,因为还有人记得她。这份“被记得”,比一卡车冥币都金贵。

反观有些子女,老人在世时嫌麻烦,走了倒演起“豪华葬礼秀”:烧别墅、烧保姆、烧“私人飞机”,转头就把老人的旧毛衣、老照片全扔了。这种“死后孝顺”,骗得了亲戚朋友,骗不了逝去的亲人——逝者要的从来不是纸糊的富贵,而是生前那句“妈,我回来了”。

有人说“烧纸是传统不能丢”,这话没错,但传统的根是“思念”,不是“形式”。那些天天操心“阴间亲人穷不穷”的人,不如先问问自己:你对还活着的亲人够好吗?别等老人走了才想起烧纸,别等朋友疏远了才想起联系,别等爱人离开了才懂得珍惜。

活着时的温暖都给不够,还瞎操心阴间的事——这不是搞反了吗?

说到底,“没人烧纸的亡人过得如何”没有标准答案:你心里记着他,他就永远在阳光里;你忘了他,烧再多纸也只是一堆灰。

阴间的金山银山,比不上阳间的一句“我想你”;冥币上的亿万元票子,换不来生前的一次拥抱。下次再想买纸钱时,不如转身给身边的人一个抱抱,陪爸妈说说话——真正的孝顺和思念,从不在坟前的火光里,而在活着的每一天里。

毕竟阳间的遗憾,永远送不到阴间,只会烂在自己心里,一辈子想起就疼,各位读者觉得我说得对吗,欢迎在下方留言点赞。

来源:乌恰乌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