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田上为男:一垄黄土一生忙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7 00:48 1

摘要:祖父的手,是我见过最特别的手。不是城里人手那样白净修长,指节分明,而是像村口老槐树下那块被磨得发亮的犁耙,指关节粗大得像老树根,掌心布满了深褐色的老茧,纹路里总嵌着洗不净的黄土。他总说:“男字咋写?田字头上顶个人,打从生下那天起,咱男人的命就和这田绑在一起了,

散文||田上为男:一垄黄土一生忙

祖父的手,是我见过最特别的手。不是城里人手那样白净修长,指节分明,而是像村口老槐树下那块被磨得发亮的犁耙,指关节粗大得像老树根,掌心布满了深褐色的老茧,纹路里总嵌着洗不净的黄土。他总说:“男字咋写?田字头上顶个人,打从生下那天起,咱男人的命就和这田绑在一起了,一辈子都得在田里刨食,哪有闲下来的功夫。”

我记事时,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可每天天不亮,鸡刚打第一遍鸣,他就扛着锄头往田里去。夏天的清晨,露水还凝在稻叶上,沾湿他的裤脚,他却浑然不觉,弯着腰在田里薅草,动作麻利得像年轻小伙子。太阳慢慢爬上山头,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汗水顺着他的脸颊往下淌,滴在稻田里,溅起小小的水花,很快又被泥土吸收。我跟着去田埂上玩,他会从兜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着的烤红薯,塞到我手里,红薯还是热的,甜得能流蜜。“慢点儿吃,别烫着。”他笑着说,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像田埂上那些交错的纹路。

那时候,村里还没有收割机,每到秋收,全家都要上阵。天刚蒙蒙亮,祖父就牵着牛,拉着板车去田里。稻穗沉甸甸的,压得稻秆弯了腰,金黄一片,像铺了一地的金子。祖父手持镰刀,弯腰割稻,动作娴熟,一刀下去,一束稻穗就握在手里,然后整齐地放在身后。他割稻的速度很快,不一会儿就割出一片空地,身后的稻穗堆成了小山。父亲和母亲也在一旁忙活,父亲负责把稻穗捆成捆,母亲则把稻捆搬到板车上。我也想帮忙,祖父就教我拾稻穗,“地里的每一粒粮食都不能浪费,都是咱用汗水换来的。”他一边说,一边捡起我漏掉的稻穗,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子里。

太阳升到头顶时,天气变得燥热,空气里弥漫着稻穗的清香和泥土的气息。祖父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背上,可他依旧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得趁好天气赶紧把稻子收回家,要是遇上雨天,稻子就会发芽,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继续弯腰割稻。直到夕阳西下,把天空染成橘红色,我们才拉着装满稻穗的板车回家。回到家,祖父还要忙着把稻穗摊在晒谷场上,翻晒均匀,然后才能坐下喝口水,吃口饭。

冬天的时候,田里没有庄稼,可祖父依旧闲不下来。他会扛着锄头去田里翻土,把土地深耕一遍,这样来年春天播种时,种子才能更好地发芽。寒风凛冽,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祖父却只穿一件单薄的棉袄,依旧在田里忙活。他说:“土地就像咱的孩子,得好好伺候着,你对它好,它才会给你好收成。”有时候,他还会去山上砍些柴火,用来过冬取暖。山路崎岖,他背着一捆柴火,步履蹒跚,却从不叫苦。

祖父这一辈子,几乎都在和土地打交道。他种过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还有各种各样的蔬菜。春天,他忙着播种、插秧;夏天,他忙着除草、施肥;秋天,他忙着收割、晾晒;冬天,他忙着翻土、积肥。一年四季,循环往复,没有一天清闲。有一次,他生病了,发着高烧,躺在床上,可心里还惦记着田里的庄稼。“不知道田里的麦子长得怎么样了,是不是该浇水了。”他躺在床上,喃喃自语。父亲劝他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没事,歇两天就好了,田里的活不能耽误。”没过两天,他果然又扛着锄头去田里了。

记得有一年夏天,遇上了旱灾,田里的庄稼都快枯死了。太阳火辣辣的,大地干裂,裂开的口子能塞进手指头。祖父每天天不亮就去河边挑水,一桶一桶地往田里浇。河水离田地很远,来回一趟要走好几里路,他挑着水桶,脚步蹒跚,汗水湿透了衣服,肩膀被扁担压得通红,可他依旧没有停下。“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庄稼是咱的命根子。”他一边浇水,一边对父亲说。在他的坚持下,一部分庄稼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虽然收成不如往年,但总算是有了收获。

祖父常说:“咱农民,一辈子就图个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家人平安。”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庄稼长得好,粮食满仓。每年秋收后,看着晒谷场上堆满的粮食,他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像个孩子一样,数着粮食的数量。“今年的收成不错,够全家吃一年了,还能卖些钱给你交学费。”他摸着我的头,眼里满是期待。

随着年龄的增长,祖父的身体越来越差,腰也弯得更厉害了,可他依旧舍不得离开土地。有一次,他去田里干活,不小心摔倒了,腿受了伤,只能躺在床上休养。那段时间,他总是望着窗外的田地,眼神里满是牵挂。“不知道田里的菜长得怎么样了,有没有人浇水。”他常常这样问父亲。父亲只好每天去田里看看,然后回来告诉祖父庄稼的长势,让他放心。

后来,我去城里上学,每次回家,祖父都会拉着我的手,问我在城里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他还会带我去田里,看看他种的庄稼,“你看,这麦子长得多好,今年肯定又是好收成。”他指着田里的麦子,脸上满是自豪。我看着他佝偻的背影,心里酸酸的,这么多年,他一直在田里辛苦操劳,为了这个家,为了我们,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

去年秋天,祖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走的时候,很安详,手里还握着一把他用了几十年的镰刀。按照他的遗愿,我们把他葬在了他一辈子劳作的田边。每当我回到家乡,走到田边,仿佛还能看到祖父弯腰劳作的身影,听到他对我说话的声音。田地里的庄稼依旧长得茂盛,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祖父一生的辛劳。

祖父这一辈子,就像“男”字一样,头顶着田,一生都在田里辛苦操劳,没有一天清闲。他用自己的双手,耕耘着土地,养育着家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土地。他虽然平凡,却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农民的坚韧和勤劳。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千千万万农民的身影,他们一辈子与土地为伴,用汗水浇灌庄稼,用辛劳换来丰收,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如今,村里的条件越来越好,有了收割机、拖拉机等现代化农具,农民们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辛苦。可每当我看到田地里忙碌的农民,就会想起祖父,想起他那布满老茧的双手,想起他弯腰劳作的背影。他们依旧在田里忙碌,依旧在为了生活、为了家人辛勤付出,延续着“男”字头上那片田的使命,书写着农民最朴实、最伟大的一生。

土地不会忘记,那些在田地里辛苦劳作的身影;岁月不会忘记,那些用汗水浇灌的日子。祖父虽然离开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激励着我努力奋斗,珍惜现在的生活。而“田上为男”这四个字,也成了我心中最深刻的印记,时刻提醒着我,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像祖父一样的农民,用一生的辛劳换来的。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