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下正是太秋甜柿的采摘期。在秀洲区洪合镇的李丰农场,一颗颗金黄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宛如宝石在微风中摇曳。工人们穿梭于果树之间,挑选成熟果子,修剪、装筐,一派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吴冰鑫
本报讯 眼下正是太秋甜柿的采摘期。在秀洲区洪合镇的李丰农场,一颗颗金黄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宛如宝石在微风中摇曳。工人们穿梭于果树之间,挑选成熟果子,修剪、装筐,一派繁忙而喜悦的丰收景象。
被称为“柿子界爱马仕”的太秋甜柿,近年来在网上备受追捧,它吃“硬”不吃“软”,自带冰糖心,口感爽脆如苹果,汁水丰盈,甜度普遍高达16度以上却毫无涩感,令人回味无穷。
“今年的柿子很紧俏,提供给嘉兴山姆超市、雨露空间的货都供不应求。”农场负责人李丰笑着说。
太秋甜柿原产于日本,与传统柿子最大的不同在于无须脱涩处理。果实自然成熟后即可直接食用,果肉脆甜、色泽金黄、果形匀称,颠覆了人们对柿子“软糯微涩”的固有印象,也因此迅速赢得市场青睐。
丰收的背后,是精细管理与现代农业技术的双重支撑。走进果园,记者发现每一颗甜柿都被精心套上了纸袋,树间还悬挂着一张张黄色粘虫板,构筑起一道生态防护网。“甜柿最怕针蜂,一旦被叮咬,整颗果子就会腐烂。”李丰解释道。此外,农场今年还引入了自动化伸缩棚,实施避雨栽培。“挂果期雨水偏多,大棚可有效减少果实撕裂纹和病虫害的出现,使整体品质更加稳定、上乘。”
目前,李丰农场种植太秋甜柿20余亩,日均采摘量达700多斤,亩产约3000斤,采摘期将持续至11月初。除了供应线下高端商超,李丰也积极拓展线上渠道,在抖音等电商平台布局销售。“网上走量快,批发价能卖到15到20元一斤,整体销量非常可观。”他坦言。
一颗“金色果子”,正悄然撬动一方产业。随着种植规模扩大和品牌效应显现,太秋甜柿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水果的追求,也为洪合镇的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从田间到舌尖,这枚脆甜多汁的“幸福果”,正在成为推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