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遭GIC起诉引热议:旧案新炒?高管直言“不解炒作逻辑”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6 20:00 2

摘要:2025年10月中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起诉蔚来”的消息突然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这家管理规模超千亿美元的主权基金,于8月在美国法庭将蔚来汽车及其CEO李斌、前CFO奉玮列为被告,指控其通过关联公司虚增收入涉嫌证券欺诈,索赔金额或达5亿至20亿美元

2025年10月中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起诉蔚来”的消息突然在资本市场掀起波澜——这家管理规模超千亿美元的主权基金,于8月在美国法庭将蔚来汽车及其CEO李斌、前CFO奉玮列为被告,指控其通过关联公司虚增收入涉嫌证券欺诈,索赔金额或达5亿至20亿美元 。面对舆论升温,蔚来高管在内部沟通会上明确回应:“相关指控源于三年前已澄清的旧闻,不清楚近期为何有人刻意炒作此事。”这场看似突发的诉讼,实则是一场被重新翻出的“旧案罗生门”。

GIC的诉讼矛头,精准指向蔚来与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的关联交易。这家由蔚来与宁德时代等机构共同成立的公司,被GIC指控为“财务调节工具”:蔚来通过将电池一次性销售给蔚能确认收入,同时将资产折旧转移出表,涉嫌违反美国会计准则(GAAP),这种操作让蔚来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从28.5亿元跃升至66.4亿元,却误导了投资者 。作为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间累计买入5445万股蔚来ADS的投资方,GIC声称因股价波动蒙受巨额损失,故而启动法律追责。

但熟悉行业动态的人不难发现,这一指控并非新鲜事,而是2022年做空机构灰熊(Grizzly Research)报告的“翻版”。当年6月,灰熊就以类似理由质疑蔚来财务造假,引发市场短暂震荡。但蔚来随即启动独立内部审查,由国际律所与第三方法务会计专家联合核查,最终于2022年8月发布公告明确“所有指控均不成立”。更关键的是,美国SEC彼时就蔚能交易的会计处理发出问询,在蔚来提交说明后未采取任何后续行动,德意志银行、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也纷纷发声,指出灰熊“严重误解了BaaS商业模式的本质” 。

做空机构灰熊报告截图

如今旧案重提引发的舆论热度,与蔚来近期的经营态势形成了鲜明反差。就在诉讼消息发酵前,蔚来刚交出亮眼成绩单:2025年Q3交付新车34749台,同比大增64%,乐道L90上市两月交付超2万台,第三代ES8更是锁单量突破6万台,提前售罄全年产能 。9月初,公司还通过股权增发融资21.6亿美元,现金流压力显著缓解,股价也回升至一年来高点。“在销量和资金面双双改善的节点,三年前已澄清的问题突然被热炒,难免让人怀疑背后有特殊考量。”一位长期跟踪新能源行业的分析师直言。

对于“炒作”的质疑,蔚来方面并非空口无凭。早在2025年2月,李斌就曾公开表示,针对蔚来的“黑公关”已形成产业链,公司已对数十个造谣账号采取法律行动,并推出线索奖励机制打击恶意抹黑。此次诉讼消息扩散过程中,网络上出现大量“银行排查信贷合作”“车主退订潮”等未经证实的传言,更让蔚来方面强化了“被刻意针对”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GIC的诉讼已于10月初被法院暂缓审理,需等待此前相关集体诉讼的判决结果,这意味着案件短期内难有实质性进展 。

从行业视角看,这场纠纷折射出中概股与海外投资方的博弈常态。GIC并非首次通过诉讼追讨投资损失,其曾对高通、英国石油等多家跨国企业采取类似行动,被业内解读为“风险管理的常规操作”——在市场波动期通过法律手段锁定潜在补偿可能 。但选择在蔚来经营回暖期重提旧案,难免引发“时机敏感”的联想。有投行人士分析:“不排除是部分势力借主权基金背书,放大市场对蔚来财务问题的担忧,从而影响其估值预期。”

截至目前,蔚来仍维持“无需回应旧闻”的立场,其法务部门表示“将依法应诉,但不会被炒作干扰经营节奏”。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场风波更像一面镜子:一边是三年前已被独立审查与监管问询印证的“澄清结论”,一边是突然升温的诉讼传言;一边是持续攀升的销量数据,一边是若隐若现的舆论操弄。正如蔚来高管在回应中所言:“市场终将回归理性,真正的价值从来不是炒作能定义的。”

这场“旧案新炒”的闹剧尚未落幕,但已留下清晰启示:在新能源车企竞争白热化的当下,舆论战场与资本市场同样激烈。而对蔚来而言,与其纠结于炒作逻辑,不如用持续的交付数据与盈利进展,给出最有力的回应。

来源:白白看汽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