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鎏金银捧真身菩萨是唐代金银器,现藏于陕西法门寺博物馆。该文物于1987年出土于法门寺地宫,通高38.5厘米,重1.926千克,为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3年)僧人澄依为供奉佛指舍利所造,曾用于迎送佛指舍利至皇室。
鎏金银捧真身菩萨是唐代金银器,现藏于陕西法门寺博物馆。该文物于1987年出土于法门寺地宫,通高38.5厘米,重1.926千克,为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3年)僧人澄依为供奉佛指舍利所造,曾用于迎送佛指舍利至皇室。
菩萨像采用锤击、浇铸成型工艺,通体鎏金并施彩绘。头戴嵌珍珠花蔓冠,袒露上身,双手捧置发愿文鎏金银荷形盘,左屈右跪于莲花座上。莲座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钵形仰莲,饰梵文及金刚界五佛种子字,莲瓣内錾刻菩萨、声闻伎乐及天王像;下部覆钵形莲瓣刻明王像。所捧金匾錾六十五字发愿文,周边饰宝相花与缠枝蔓草,护板缀镂空金刚杵纹。整体纹饰融合密宗曼陀罗元素,体现唐代佛教艺术特征。
菩萨高髻,涂深蓝色,头戴花蔓冠。上身袒露,斜披帛巾,臂饰钏,双腿左屈右跪于莲花台上。通体装饰珍珠璎珞。花蔓冠边缘饰珍珠一周,冠中有坐佛。金匾呈长方形,有匾栏,长11.2、宽8.4厘米。栏上贴饰十六朵宝相花,衬以蔓草,内饰联珠纹一周。匾上錾文十一行六十五字:“奉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圣广孝皇帝,敬造捧真身菩萨,永为供养。伏愿圣寿万春,圣枝万叶,八荒来服,四海无波。咸通十二年辛卯岁十一月十四日皇帝延庆日记”。
金匾两侧以销钉套环与鎏金银护板相连。护板为长方形,边沿一周饰几何纹样的草叶,内外缘各饰联珠一周。护板有镂空三钴金刚杵,四周衬以缠枝蔓草。莲座上部呈钵形,顶面八曲,边饰联珠,仰莲座顶面錾刻梵文一周。
仰莲座底面中央有錾刻金刚界五佛种子字。腹壁由上至下饰四层仰莲瓣,每层八瓣共32瓣。上两层十六瓣,各有一尊有首光或背光,手执各类法器、莲花,结跏趺坐的菩萨或声闻伎乐,两侧衬以缠枝蔓草。下两层十六瓣较小,未錾刻佛像。三十二瓣莲花实际表示密宗金刚界成身会曼陀罗中的定门十六尊者和慧门十六尊者。束腰鼓形。束腰一周分别錾执剑、执斧、捧塔、拄剑的四天王,余白錾三钴金刚杵。莲座下部呈覆钵形,饰双层莲瓣,下层八瓣中各錾一尊明王像。座下有立沿。覆钵内底錾双龙纹,双龙相向,中间錾十字金刚杵。
捧真身菩萨以曼荼罗的造型及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唐代佛教艺术中的瑰宝。它不仅是供养佛指舍利的法器,更是唐代佛教显密合一的生动体现,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来源:雾中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