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正式发布了2026年度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6)。作为全球唯一一份全面评估研究密集型大学各项核心任务绩效的排名榜单,泰
近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正式发布了2026年度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6)。作为全球唯一一份全面评估研究密集型大学各项核心任务绩效的排名榜单,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以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广受全球学生、高校及各类机构的信赖。今年是该榜单发布的第22届,共有来自115个国家/地区的2,191所高校上榜,入榜高校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那么,全球高等教育格局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趋势?美英港新及中国大陆高校的表现如何?又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让我们一同揭晓榜单详情!
方法论解读
围绕着教学、研究、产业化及国际展望四大核心使命,泰晤士高等教育采用“教学”(教学环境)、“研究环境”(发表量、研究收入与声誉)、“研究质量”(领域加权的引用影响力、研究实力、卓越研究与研究影响力)、“国际展望”(学术人员、学生与国际合著)、“产业”(来自行业研究收入与专利)五大方面的18个绩效指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表现,致力于提供最全面、严格和最平衡的比较结果。具体指标和权重如下:
(图片来源:泰晤士高等教育官方微信公众号)
2026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Top 100概览
从入围泰晤士2026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高校来看,其来源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英国、美国、瑞士、中国大陆、新加坡、加拿大、日本、德国、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瑞典、荷兰、韩国和丹麦等。
其中,英美高校继续主导榜单前十,且前十强高校名单保持不变,仅在排名上略有调整。具体来看,英国牛津大学连续第十年稳居榜首,创下该榜单历史上蝉联第一时间最长的纪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位列全球第2;普林斯顿大学与剑桥大学的排名均有所上升,并列全球第3;哈佛大学与斯坦福大学则并列第5。排名第7至第10位的高校依次为:加州理工学院(排名不变)、帝国理工学院(上升1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下降1位)以及耶鲁大学(排名不变)。
榜单第11名被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稳稳拿下,也是排名最高的非英美高校;紧随其后,中国大陆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列第12、13名,携手守住亚洲高校“天花板”;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毫不逊色,以第17名的成绩为亚洲方阵再添高光。
各主要国家/地区高校表现
美国
我们特将美国T14法学院所属大学在2026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的表现总结整理如下:
总体来看,这17所美国高校中,有13所位列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前50,显示出其所属法学院依托的大学在综合实力上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具体而言,US News传统“T3”高校——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均稳居世界前十;此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表现亮眼,位列全球第9。宾夕法尼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紧随其后,分别位列第14和第15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位列第18名(值得注意的是,在US News排名中已跌出T14的康奈尔大学,在泰晤士排名中同样位列第18)。哥伦比亚大学排名第20位;密歇根大学(第23名)、杜克大学(第28名)和西北大学(第30名)则集中分布在第21至30名之间。
纽约大学排名小幅上升,由去年的第33名提升至第31名;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位列第50名;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排名第67位;范德堡大学则位居第92名。相比之下,弗吉尼亚大学和乔治城大学的综合排名依旧不理想,其中弗吉尼亚大学位列第166名,乔治城大学仍停留在第201–250区间。
英国
在英国高校表现方面,共有11所跻身世界百强,其中6所进入前50,3所稳居前10。
除牛津、剑桥和帝国理工学院外,伦敦大学学院(UCL)继续以第22名的成绩领跑英国第二梯队,排名与去年持平;爱丁堡大学位列第29名;伦敦国王学院位居第38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小幅下滑至第52名。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则集体落在世界第55–100区间。
中国香港
根据泰晤士,香港高校今年在世界前200名中史无前例地包揽6席,更成为全球唯一“全员排名上涨”且至少三校上榜的地区,尽显升势。
具体来看,香港大学继续领跑,由第35名升至第33名;香港中文大学前进3位,位列世界第41名;香港城市大学也刷新纪录,从第80名跃升至第75名。
中国大陆
泰晤士榜单显示,中国大陆高校再创纪录:97所高校上榜,较去年净增3所;逾两成高校排名提升。整体梯队稳固——35校入围全球前500,13校稳坐前200(连续第三年),7校冲进前100,5校跻身前50,2校更打入前20。
清华大学再次蝉联世界第12名,继续领跑中国大陆及亚洲高校;北京大学紧随其后,列世界第13名;复旦大学保持第36名;浙江大学跃升8位至第39名;上海交通大学飙升12位至第40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升至第51名;南京大学前进3位至第62名。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集体攀升,齐入前150,向百强发起最后冲刺。
律政观点
纵观榜单,英美高校在教学资源与学术实力上依旧稳坐全球“头把交椅”。那些跨越世纪、早已把校名炼成“金字招牌”的传统强校,其国际声望之深厚,仍令后来者一时难以比肩。
然而,正如泰晤士高等教育首席全球事务官菲尔·巴蒂(Phil Baty)所言:“今年排名凸显出一个戏剧性且加速发展的趋势——科研与高等教育卓越性能力的天秤由以前的西方传统高校主导逐渐转移至东方新兴高校。”中国大陆高校上榜数量的激增、更迭频率的加快、位次的持续跃升,无不印证:中国教育的质量与资源已悄然升级,正在赢得全球学术共同体的“投票”。对中国学子而言,出国深造的航道愈发宽阔,机会也不再是“独木桥”。
当然,榜单迭代不息,排名只是“一面之镜”。与其盲目追逐“TOP”标签,不如把榜单当作一份“信息地图”,理性筛选对自己有价值的坐标,再结合院校气质与个人规划,描摹出专属的最优路径。
来源:律政法律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