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连太空都不放过?乌克兰“卫星背包”抗打击,北约囤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15 15:07 1

摘要:他们背包里装着个“小盒子”,打开就能连卫星直播,这东西就是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和瑞典Satcube公司一起搞的“背包式”卫星终端。

在乌克兰的战场上,记者们想发回现场报道不用再等地面网络恢复了。

他们背包里装着个“小盒子”,打开就能连卫星直播,这东西就是国际通信卫星组织和瑞典Satcube公司一起搞的“背包式”卫星终端。

在到处都是导弹袭击的地方,这玩意儿简直是记者的“信息生命线”。

这个终端长得跟笔记本电脑差不多,重量也就三斤多,激活起来特别简单。

它不用靠5G、4G,也不用连光纤,全靠头顶35000公里处的Intelsat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本来想这高科技设备部署起来肯定麻烦,后来发现早在战争爆发前,美国ABC、哥伦比亚CBS这些电视台就跟Satcube合作了,仗一打起来直接就能用。

不光记者靠它,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红十字会的人也离不开它。

前线城市的电视塔、互联网设施经常被俄军炸,这些救援人员全靠这个终端跟总部联络,协调物资和转移群众。

Intelsat前技术总监乔尔・施罗德之前主导过十年研发,就是想给高危地区的人搞点轻便的通信设备,现在看确实没白费功夫。

可惜这“生命线”很快就成了俄军的眼中钉,他们专门派苏-34战斗轰炸机、“旋风-S”火箭炮,还有“镰刀”自杀式无人机,到处找着炸这种卫星终端,连SpaceX的“星链”终端也没放过。

塔斯社还老报道他们炸终端的“战果”,摆明了就是想切断战地信息往外传的路。

更让人没法接受的是,俄军无人机还开始盯着记者打。

去年法国摄影记者安东尼・拉利坎,就在离前线挺远的地方被无人机炸没了,他当时穿的防弹背心上还印着大大的“PRESS”。

法国总统马克龙都说了是俄制无人机干的,欧洲和国际记者联盟直接说这是“战争罪”。

《世界报》统计了下,自开战以来至少17个记者没了,对记者下狠手,这已经突破战争的基本底线了。太空也成了“战场”

俄军不光在地面折腾,连太空都没放过。

开战前一年,他们就试射了“努多尔”反卫星导弹,把一颗苏联时期的间谍卫星炸了。

这一下搞出一千多块高速碎片,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都得躲进逃生舱。

时任美国太空司令部司令詹姆斯・迪金森说这对所有国家都是威胁,这话真没夸张,那些碎片在太空飘着,谁的卫星都可能被撞。

不过这导弹也有局限,只能打到800公里高的近地轨道,像“星链”卫星就在这个范围里,但Intelsat那种35000公里高的卫星它就够不着了。

Satcube的合伙人罗伯特・梅尔伯格说地球同步卫星很难被打下来,而且他们用的是多卫星网络,就算一颗被干扰,终端能自动切到其他卫星上,这点设计确实够稳妥。

北约囤货防万一

面对俄军这连地面带太空的威胁,欧洲的北约国家也开始做准备了。

波兰、德国这些国家,最近都在大量买这种移动卫星终端。

很显然,他们是怕自己家的地面通信设施哪天也被空袭炸了,提前囤点“备用方案”。

北约还在2023年明确把太空当成“作战域”,各国一起盯着太空里的资产,怕被俄军偷袭。

梅尔伯格说现在欧洲各国算是醒过来了,面对这种混合战争,不提前搞点太空防御战略不行。

从乌克兰地面上被追着炸的终端,到太空里飘着的导弹碎片,你会发现一场没硝烟的战争早就开始了。

现在回头看,这小小的背包卫星终端,在乌克兰战场上早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了。

它一边连着记者的报道、救援人员的行动,一边还要应对俄军从地面到太空的打击。

这事儿也提醒大家,太空不再是只搞科研的地方,已经成了各国较劲的新战场。

未来怎么保护战地记者、怎么守住太空里的秩序,都是国际社会得好好琢磨的事儿。

毕竟只要战争还在继续,这“信息生命线”就不能断,太空里的和平也得守住。

来源:小兔很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