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实施策略 杨 莎

B站影视 2024-11-20 03:16 1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同向培育目标和价值追求,探究新质生产力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实施策略,对实现思政教育守正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思想政治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同向培育目标和价值追求,探究新质生产力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实施策略,对实现思政教育守正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精神凝聚,在思政育人导向上精准定位

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培育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前瞻性、创新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在价值观念上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形成共振。新质生产力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精准化,一是要注重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为主,联动师生队伍,凝聚思政育人合力。二是坚定政治立场,加强课程思政。课程思政建设应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相统一的教育理念,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成长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三是服务育人使命,提高办学质量。高校要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和时代发展需要,系统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思政教育“大平台”,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

多维布局,在思政育人内容上精准供给

一是以人为本,掌握需求动态。精准把握师生思想动态,组织开展思政教育系列活动,精准对接思政教育内容,激励广大师生建功立业、矢志报国。同时,每位教师均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内容创新,以补足学生“精神之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积蓄新动能。二是深挖文化资源,优化内容供给。弘扬校本文化,挖掘学校历史积淀中的特色育人资源。三是融媒矩阵传播,创新育人场域。通过官微、官博等媒介平台,构建高校特色宣传矩阵,聚焦学校中心工作、重大成果、重要活动等宣传点,精心策划采编素材,立体展示学校发展成就。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将思政素材传递给学生,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在打造国之重器过程中锤炼过硬本领,自觉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担当重任。

协同共建,在思政育人方式上精准联动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推动全员参与。譬如,定期组织教师队伍开展实践研学与思政教学观摩;善于运用技术赋能,精准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实践技能、家庭情况等,克服思政教育简单泛化的现象;鼓励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联动,促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辅相成。二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应倡导不同学科立足自身特点,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搭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大平台”,统筹推进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精准把握融合与共享,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发挥思政育人的价值引领作用。三是整合校内外资源,实现各方力量有效联动。高校应当系统协调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网上网下等育人资源,在横向联通上推动各主体、各要素的有序参与,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构建起育人资源优化配置、协同运用的良性机制,实现理想的思政育人效果。

提质赋能,在思政育人成效上精准评估

一方面,建立精准评价体系。高校要不断推动观念更新、工作评价和方法变革,加快完善思政教育工作综合评价标准,健全完善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思维和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坚持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要素评价,面向不同年级、类别的学生分级分类,制定具体、详细的评价标准,将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丰富结果评价的呈现方式,破除“一刀切”的弊端。另一方面,提供坚实的保障机制。高校要重视做好教育教学评价结果运用,将思政教育工作评价作为学生评价和党政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把实践经验巩固为制度成果,切实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评价的效力,为深化教师、学生评价改革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杨莎,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基金项目:2024年度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项目“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4C55)。〕

《青海日报》(2024年11月20日 第8版:理论特刊)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