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3日,高质量发展看兵团之“新质新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简称“十一师”)。从70年前战士们赤身拉犁开荒的戈壁荒滩,到如今建筑施工、智慧农业、数字能源等多元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高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在国企转型与数字化浪潮中
中国网乌鲁木齐10月15日讯(记者 胡俊)10月13日,高质量发展看兵团之“新质新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简称“十一师”)。从70年前战士们赤身拉犁开荒的戈壁荒滩,到如今建筑施工、智慧农业、数字能源等多元产业蓬勃发展的产业高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在国企转型与数字化浪潮中破局前行,走出一条“历史传承+创新驱动”的新发展之路。
传承兵团精神:“军垦之星”架起历史与未来桥梁
“我们展馆分了4个阶段的篇章,来呈现兵团70年的发展征程。从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到1954年兵团组建,每一段历史都离不开兵团人的坚守。”讲解员赵欣指着地窝子还原场景介绍。“军垦之星”数创基地北厅以“凯歌进新疆”“兵团成立与建设”等篇章,通过老物件、场景还原,再现了王震将军率部进疆、战士们住地窝子、手工开挖十八团渠的艰辛岁月。
作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兵团党员教育基地、兵团全民数字素养与培训基地,“军垦之星”自2021年运营以来,已接待25000多人次,其中党员干部8000多人次。南厅则聚焦乡村振兴,6间直播间里主播实时推介兵团特产,200多种优质农产品通过“线上+线下”模式走向全国。“2023年兵团首届年货节,我们汇集40多户商家、千余种商品,成交量达110余万元。”赵欣说,基地还成为天猫超市选品基地,“让更多人知道兵团不仅有红色历史,还有优质好物”。
“军垦之星”数创基地展示的全疆各地优质农产品。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国企转型破局:从“各说各话”到“抱团发展”
作为以建筑施工为传统主业的师市,十一师曾面临“老产业活力不足、新产业尚未起势”的困境,近年来通过“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优势+培育壮大新兴板块领域”,推动建工集团、建咨集团等企业向能源矿产、光伏等领域拓展,同时孵化出昆仑天和、中亿石油等数字化标杆企业。
新疆建咨中亿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展厅。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转型总得有带头的企业,昆仑天和、中亿石油就是我们在农业、能源领域的‘探路者’。”该负责人表示,这些企业跳出“单打独斗”思维,联合中科院、阿里等团队,将数字化技术注入传统产业,“不再靠‘体力’竞争,而是靠‘智力’突围”。
数字化赋能:从田间到产业链的“智慧革新”
“我们的目标是让农业变得简单可计算。”新疆昆仑天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琦,站在新疆智慧苜蓿项目监测屏前介绍。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化智慧农业平台,新疆部分地区的苜蓿从“靠天收”变成“精准种”——通过土壤实时监测、无人机巡田,苜蓿品质提升至优级,亩产从两茬增至五茬,售价从1.1元/斤涨到2.2-2.3元/斤,“一个技术人员能管理的地块面积,比传统方式扩大300倍”,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收入。
新疆昆仑天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智慧农业平台。中国网记者 胡俊 摄
这款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获评“十佳数字普惠案例”的平台,已覆盖全疆14个地州,帮助农户库存周转效率提升53%、订单周期缩短28%。“我们还把深圳数交所引入兵团,设立首家数据要素工作站,让‘数据’变成农业发展的‘新肥料’。”许琦说。
在能源领域,新疆建咨中亿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新疆能化网同样亮眼。这个集采购、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5G、大数据技术破解能源行业“中间商多、信息不透明”痛点——4年累计销售能源化工产品41万吨,在全国布局16个总仓、70个数字云仓,联动2万余辆运输车辆,“帮助客户库存占用成本降低33.33%,累计订单总额超百亿元”。公司总经理李成龙向记者介绍,平台连续四届入选“数字中国”优秀案例,成为兵团数字经济发展的典范。
从传承“兵团精神”到拥抱数字时代,十一师正以“红色基因+数字动能”,在做强做优兵团产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未来我们还要把数字化模式推广到更多领域,让‘兵团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十一师党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