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大多数观众来说,程之是那个在86版《西游记》中抱着袈裟喊“我的宝贝”的金池长老。
1995年元宵节晚上,上海市政协举办了一场联欢晚会。
程之照常登台,唱了一段《盗御马》的选段,还为一位好友操琴。
台下掌声不断,观众完全没料到这竟是他的谢幕演出。
就在下台不久,他脸色骤变,突然倒在后台,送医时已无力开口。
从发病到停止呼吸,整个过程不超过二十分钟。
他用一生站在舞台上,最后一刻,也没离开。
程之的一生,像一部交织着反派角色、戏剧人生与亲情缺席的剧本。
只是这一回,他再也没有机会谢幕。
1
对大多数观众来说,程之是那个在86版《西游记》中抱着袈裟喊“我的宝贝”的金池长老。
也是《鸡毛信》中让人恨得牙痒痒的歪嘴伪警。
是《红日》、《太太万岁》里让人不寒而栗的军官与小混混。
可这些只是他的角色,而不是他本人。
现实中的程之,是观众眼中最温厚的老先生,同事口中最敬业的演员,社区活动里的活跃分子和相声舞台上的惊喜嘉宾。
更是一位为了兄长、将亲生儿子“拱手相送”的弟弟。
也是一位,直到去世那一刻才听到儿子叫他“爸爸”的父亲。
程之的前半生,一直活在掌声里。
从小在京剧世家长大,六岁拉胡琴,八岁唱电台,十岁已是“小大花脸”。
祖父程颂万是岳麓书院的监督,父亲程君谋是京剧界赫赫有名的“老谭派”传人。
家里人能唱、能演、能配乐,一家人自组京剧团,假期就在大花园自演自赏。
他无师自通,京胡拉得溜,京剧唱得响,那个时候连广播台都请他演出。
程之家里从来不缺文化氛围,却唯独不希望他走文艺这条路。
程之却偏偏不信命。
1944年,他考上复旦大学经济系,是当时不折不扣的高材生。
家里人以为他总算是要走“正道”了,可他却偷偷办了退学手续。
将原名“程会春”改名程之,报名参加上海剧艺实验剧团考核。
没人知道他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也许他自己也没想太明白,只知道,那是他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方向。
从话剧起步,到电影演出,再到上影厂台柱,程之一口气演了上百个角色。
2
真正让他火出圈的,偏偏是一个个反派人物。
别人不愿演的角色,他抢着演、反复琢磨。
反派成了程之的标签,也成了他的护身符。
《我这一辈子》中的局长“胡理”让他获得银质奖章,《红日》里的国民党高官“董耀宗”一个眼神就能演出人性挣扎。
程之饰演的角色从不张牙舞爪,却能笑里藏刀。
人前儒雅,人后阴狠,那种平静里裹着毒的劲儿,吓得孩子一见他就绕路走。
可舞台下,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好人。
1985年,程之自编自导的《名优之死》感动了全国观众,一位失子女教师看了击鼓那一段,重燃了生活信念,专门写信感谢他。
他回信,还寄去了鼓声录音带,后来这位老师又寄来一面锦旗,上书四个字——观众爱您。
程之吧这面锦旗挂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说一辈子也不拿下来。
他爱观众,也爱家庭。
年轻时和妻子郭葆景结婚,一生育有三个子女,还被评为五好家庭,是不折不扣的模范夫妻。
两人从未闹过矛盾,育儿、敬老样样亲力亲为。
但也是因为这份对家族的责任感,让夫妻俩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决定。
1963年,程之夫妇又添一子,夫妻俩喜笑颜开,给孩子取名程前。
寓意很简单,希望他能前程似锦。
可程之的哥哥膝下无子,眼看弟弟儿女双全,心里满是落寞。
程母看不过眼,做主把刚满15天的程前过继给大儿子程巨荪。
程之前后挣扎了很久,作为父亲,他不忍,作为儿子,他不能不从。
那年冬天,程前换了户口本,换了父母,也从此改口叫程之“三爸”。
没人告诉程前真相,直到他14岁时,邻居一句玩笑,刺破了这层窗户纸。
他跑回家,哭着问养母。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他像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一样。
从此,程前变得自卑,敏感,不爱说话。
高中毕业他没有参加高考,便早早进入社会。
卸货、做钳工、被排挤、被冷落,程前一次次跌倒再爬起。
3
直到一次探亲,他终于见到程之。
那年,程前已经二十出头,身形高大,五官英俊,站在人群里格外出众。
程之一眼就认出他了,像是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他让儿子试试考表演,结果话剧团录取了他。
从那以后,程前开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
没过多久,他又被选中当主持人,意外转型,竟然一步步成了央视的王牌主持。
《天涯共此时》、《正大综艺》、《春节联欢晚会》,处处都有他的身影。
媒体说他是“央视一哥”,与赵忠祥并列,北有老赵,南有小程,程前成了主持界的标杆。
他用十年打下的事业江山,却始终不愿叫程之一声“爸爸”。
程之理解,也不多说。
他悄悄给儿子买了比工资还贵的皮鞋,也从不缺席他成长的每一场表演。
直到1995年元宵节那晚,程前接到父亲病逝的消息,第一时间飞到上海。
他跑进太平间,小心翼翼地靠近,跪在父亲耳边。
轻轻地,喊了一句:爸爸。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程之喊出这个词。
程之无法回应。
可他眼角的一滴泪,仿佛已经听见了这声迟来的呼唤。
那一刻,父子之间所有的误解、距离和错位,都在一滴泪中化解开来。
程之前半生将儿子过继,为的是成全哥哥、成全母亲、成全家族。
程前后半生努力拼搏,是想要证明:自己并不是那个被放弃的孩子。
他们都没有错,却也都失去了太多。
人生如戏,偏偏没有重拍的机会。
程之在世时,从未听到程前叫他爸爸,程前知道真相后,再也叫不出“爸”这个字。
一句话跨越了三十年,一滴泪洗净了前半生。
有人说遗憾也是一种人生,可这样的遗憾,说出口,谁都难安。
结语
程之一生演过百余角色,大多是坏人,可现实里,他是最温柔的父亲。
程前一生站在聚光灯下,直到最后一刻,才卸下内心的包袱。
程之走后,程前在自传《本色》里写下这样一句话:我这一生,从没叫过他爸爸,可他,一直在当我的父亲。
这声“爸”,虽然迟到了32年,但这个字却比千言万语都真、都重。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收录了程之的基本信息和艺术成就
豆瓣电影:程之演员资料页面记载了其完整的从艺经历和家庭背景
来源:大眼聊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