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人生本无意义,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2 15:00 1

摘要: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讲完了从朱元璋到崇祯的故事,几百年权力更迭,都是那些拥有名利和权势的人。

当年明月在写《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讲完了从朱元璋到崇祯的故事,几百年权力更迭,都是那些拥有名利和权势的人。

讲完了这些人物的故事,当年明月在最后一章,讲了徐霞客。

徐霞客一生没有任何功名,他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旅行,就是去看这个世界。

当年明月说:

我之所以写徐霞客,是想告诉你:所谓百年功名、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与一件事情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没错,徐霞客的一生,就是用喜欢的方式度过的一生。

如今这个时代,有了高铁,有了飞机,就连出国,都花不了几个小时,可徐霞客生活的那个时代,只有马车,更多的时候,只能靠双脚去行走。

更可怕的是,在那个万恶的旧社会,战乱不断,盗贼和流寇肆意,任何出行,都是将脑袋拴在裤腰上的冒险。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徐霞客走了三十多年,用双脚丈量了世界,他双脚都走废了,最后还是被几个壮汉从云南抬到江苏老家。

随着他一起回去的,还有一本本日记,以及他收集的石头、树根等诸多标本。

1641年,徐霞客去世。

人,从虚无中来,到虚无中去,中间这个短暂的人生,有人戚戚于贫贱,有人汲汲于富贵,徐霞客在追逐名利这种世俗主流价值之外,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01

万历十五年,那是平平常常的一年,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却在暗中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已经步入它老迈的岁月,朝廷内部贪污腐败,国家外部危机四伏,倭寇横行,北方的蒙古人,也显露了勃勃野心。

世间依旧如往日一般,人们熙熙攘攘,吵吵闹闹。

这一年刚开始的时候,徐霞客才几个月,他是在万历十四年出生的。

徐霞客的出生,也有一个传奇,他是“绿眼炯炯,十二时不瞑”。

但此时的他,还不叫徐霞客,父母给他取名徐弘祖,希望他以后能光宗耀祖。

很多年后,人们记住的不是徐弘祖这个名字,而是徐霞客这个名字。

徐霞客确实光宗耀祖了,但是他光宗耀祖的方式,不是金榜题名,不是功名利禄,而是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徐家是望族,也是书香世家,家里有一百多间房子,良田绵延数公里。

出身好,他所受的教育,也是最好的。

这就是很多人都抱怨自己没投一个好胎的原因。

小时候的徐霞客,身体修长,眉清目秀,双目炯炯有神。

他聪明好学,5岁读私塾,没多久就能文能诗。

种种迹象表明,徐霞客就是一个小天才,前程远大,对他的教育,也更加用心,希望他苦读圣贤书,将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这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想法,一般光宗耀祖的方式,就是金榜题名、出人头地。

可是,世俗的规矩只能要求过于世俗的人,徐霞客似乎不在此列,于是他越长越歪,偏离了很多人的期待。

因为比起四书五经,他更喜欢野史杂谈。

去学校上课的时候,他带着杂书,躲起来看,那些地理游记,名人轶事,风土趣闻,常常让他沉迷其中。

读书,让他的内心丰富,让他的世界变得宽阔,即便外界依然不理解他,可他慢慢的就有了能理解自己的力量。

读书,让徐霞客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这个世界超越了他眼前所见,五光十色,充满种种神秘。

他心里生出了一种渴望,想去看看这个世界。

渴望的种子一旦埋下,就总有生根发芽的一天。

在私塾里的徐霞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一次,先生讲述论语,徐霞客却在读《水经注》,读到喜欢的地方,兴奋不已,眉飞色舞,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这笑声,惊呆了所有人,先生生气不已,叫徐霞客起来背诵已经讲述的内容。

徐霞客站起来,向先生行礼,然后流畅地背诵出来。

先生听后,语重心长地说:

你这么聪明,可是没有将聪明用来苦读圣贤书,否则将来必定前途无量。

而老师所谓的前途无量,不过就是读圣贤书,将来考取功名,居庙堂之高。

这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前途无量,成为世俗的强者,拥有权力和金钱。

这也是那个年代的读书人解不开的枷锁。

幸好,徐霞客比较幸运,他不愿考功名,父母也不逼他,而是任由他自己学习自己想学的。

在私塾不认真学习,先生告诉徐霞客的父母,希望父母严加管教。

但父亲得知后,不仅没有责备徐霞客,还主动给他推荐好书,鼓励他多读书。

徐霞客的母亲,虽是女流,但她从来不觉得,人一定要以科举为前途,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

做什么不重要,只要不辜负生命就好。

有了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徐霞客就更加用心读书学习了。

在私塾里,他读自己的书,先生发现后,责问他:

“你在看什么,像你这样不好好学圣人经文,看这些无聊的闲书,有希望求取功名吗?”

徐霞客站起来说,我不考功名。

先生继续问:

那你想做什么?

徐霞客说:

“我长大后要做穆天子、司马迁、班固那样的人,游历天下。”

先生无奈。

后来,父亲劝徐霞客:

你还小,等你掌握了一定知识,再读其他书,不是更好吗?

徐霞客说:

那些书实在太死板了,让人一点兴趣都没有。

父亲也不勉强徐霞客,可是,徐霞客岂能不知,父母其实也希望他能金榜题名。

他暗自决定,好好读书,但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

有些黑暗一旦被照亮,人就不会再甘于黑暗。

自从看到了在功名利禄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世界。

徐霞客的梦想,就是当一个旅行家。

他壮志豪言地说:

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乃以一隅自限耶?

世界那么大,他不想困在这小小的一方世界里,他要走出去,去看看那美丽的山河。

可是,父母的期待,世俗的要求,都是他不得不面对的东西。

至少此时,他还不能无视这些东西。

他积极备考,15岁那年,参加科举考试,名落孙山。

去考试的路上,他见过了壮阔雄浑的长江,见识了秀美山川,他的心,一下子就飞出去了。

落榜回家后,父亲告诉他,不要紧,明年继续。

但徐霞客,已经无心科考了,他不再读四书五经,不再写八股文,一心研究地理、山河。

他扎进藏书楼,埋头苦读,可是都是与科举无关的。

父亲见他决心已定,对徐霞客说:

你选择的是一条充满艰辛而又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辛苦之路啊!

徐霞客回:

“只要能游历天下,再苦再累,孩儿也心甘情愿。”

读书多了,知识丰富了,徐霞客成为“博雅君子”,被许多人知道。

可是,同样有人觉得,徐霞客不务正业,言行荒诞,没啥出息。

可徐霞客只是徐霞客,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只是自己。

他一心读书,遇到好书,就买回来,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就流觞曲水。

读书多了,他发现,有些书存在错漏,还有许多问题根本没有答案。

他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自己探索明白。

人生是一片旷野,每条路都有每条路的乐趣,每条路都有每条路的艰难。

有些人为了走得容易一点,就走别人走过的路,免去探索之苦。

成为自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世俗、传统、生活,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生活,是很艰难的。

徐霞客18岁那年,父亲去世。

按照惯例,服丧三年。

三年后,二十出头的徐霞客,想开始自己的旅行,可是,家中老母,还需照料。

父母在,不远游。

徐霞客不想让母亲担忧。

但母亲知道儿子的志向,她说:

男儿志在四方,不要为了母亲,被困在这里。

有了母亲的鼓励,徐霞客开始了他的远游,与其皓首穷经,不如游历天下。

临行前,母亲亲自为徐霞客缝制了一顶远游冠,亲自为他带上,他们约定:

你去游名山大川,实现梦想,记得回来时,把所见所闻讲给我听,让我也长长见识。

他们相约,春草初萌时出游,秋叶霜黄时回来。

此后很多年,徐霞客都如约而去,如约而来。

回来后,他会给母亲带一些奇花异草、名贵药材,给母亲讲自己的经历,讲山川美景。

在那个时代,到处游历是一件危险的事情,都是匪患四起,危机四伏。

有人杀人越货,拦路抢劫,但徐霞客依然选择走出去。

此时的徐霞客,二十来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他决定,自己去将自己的人生挣回来。

万历三十六年,徐霞客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次游历。

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此前,他读万卷书,此后,他行万里路。

他走的路越多,他的世界越大。

一个连世界都没有看过的人,他的世界观一定是小的。

05

现在出游,很多人就是拍照打卡,有观光车,上下山甚至还有索道。

他们拍拍照,风景还没进入心胸,还没洗涤自己,就已经结束了。

这就是旅游,游一游,看一看。

可徐霞客真的是在旅行,灵魂和身体都在路上。

他去名山大川,不仅是去网红打卡点,更是去探索。

他四处考察探究,绝不人云亦云。

他写游记,绝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游过多少地方,而是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感,记录自己的发现。

万历四十一年,徐霞客前往天台山,那天早上,云雾散尽,阳光明媚,人意山光,都有喜态。

他不停地走,天色将晚,采药人告诉他,此间常有猛虎出没,十分危险。

徐霞客也停了下来。

第二天,他冒雨前行,走了好一段,天才放晴。

有些路不好走,不便携带行李,徐霞客轻装上阵,路上除了大自然,没有一点人声。

游完天台上,徐霞客写了一篇游记,那就是《游天台山记》。

这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篇。

他出行的那天,是5月19日,多年之后这个日子被确定为旅游日。

徐霞客喜欢探索洞穴,只要有洞穴,他就想要探索一番,《大明一统志》中记载,全国有洞穴372个,徐霞客考察了306个。

他写洞穴游记,写了7万多字。

总之,他就这样一直走,一直走。

走成了徐霞客。

走遍家乡附近的名山大川,又向更远处出发,走了天台、雁荡、齐云、庐山、黄山,他的旅游地图不断扩大,走了五岳三山。

世界很大,走出去,就知道,人生渺小,当你痛苦内耗,天上的云,还悠然地飘着。

当你为工作烦恼,山中的鸟儿,在枝头唱歌。

有人低头求生活,有人抬头见星星。

万历四十四年,二月初二,徐霞客游完了白岳山,趁兴前往黄山游览。

黄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奇山,徐霞客仰慕久矣。

刚到黄山,来不及修整,他就想要攀登。

可是,还没走出去多远,就下大雪,徐霞客的行程也受到了影响。

雪越下越大,黄山变得银装素裹。

大雪封山,山里就没有什么人,登山的人也不会这个时候爬,可徐霞客等不了,他拿着竹杖,徐徐前行。

庙里的出家人告诉他,大雪封路,此时进行,太危险了。

经常爬山的徐霞客,当然也知道危险,可是,他没有停下。

雪中的黄山,奇松怪石,满目景色。

徐霞客惊呼:

真想不到,奇山之中,有此奇品。

痴儿。

别人看到的是危险,他看到的是美景。

那些被困山中,下不去的人,看到徐霞客从山下上来,都惊讶不已。

这些人大概会想,真是怪人,这种天气居然还上来,简直是不要命了。

更奇怪的是,徐霞客还不停止,继续向上,有人劝他,别上去了,太危险。

徐霞客笑笑,继续走。

走着走着,他成了山中唯一的人。

从黄山下来后,徐霞客意犹未尽。

爬黄山很危险,可是徐霞客一生所经历的危险,数不胜数,这算什么?

走着走着,他已经走了很多山,看了很多景,走了很多路,有朋友问他:

你可曾登临雁荡山的绝顶?

徐霞客摇头。

他暗自决定,一定要登临雁荡山绝顶,去看看那最高处的风景。

可是,通向那绝顶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路。

要想登临绝顶,就得自己走出一条路来。

没关系,徐霞客有这个勇气,他披荆斩棘,一路前行,外衣碍手碍脚,他丢掉外衣,手杖拿着不方便,就丢掉手杖。

终于,他到了那山顶。

你要走不同的路,才能看到与众不同的风景。

在规规矩矩的人生里,做规规矩矩的事,就只能有规规矩矩的生活。

07

徐霞客不断走,从近到远,他的人生,也越来越宽阔。

假如人生是一个以自我为圆心画出的圆,那圆的半径,就是人生的宽度,徐霞客不断探索,就是为了扩大自己人生的宽度。

1636年,徐霞客快50岁了。

此时的他,游历天下已经将近三十年,去了很多山,看了很多风景,写了很多游记,可是他也感到人生易逝,他已经老了。

徐霞客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要去西南,探索西南,那是他足迹尚未走到的地方。

可是,西南地区,路途遥远。

彼时,战乱四起,匪患不断,他还要去这么远的地方,简直是拿命在开玩笑。

家人都劝他,人老了,在家好好养老吧。

可是,徐霞客不愿意。

从小,他就立志要考察西南,可是到如今,年过半百,还没有去。

老之将至,再不去,就真的永远也去不了了。

他想走得更远,去寻觅长江的源头。

可是,多年游历,徐霞客家的经济情况,也不太好,他不得不寻找自助,徐霞客敲开著名学者、书画家陈继儒的家门。

那时候,陈继儒大名鼎鼎,来访者络绎不绝,听见敲门声,就想让家童拒绝。

可是,家童说,来者徐霞客。

陈继儒一听,赶忙出门迎接,与徐霞客把酒言欢。

得知徐霞客要远去西南,陈继儒为他写推荐信。

这年九月,年近五十多徐霞客,开始了他漫长的旅途。

路途遥远,但没有比脚更远的路。

山高路险,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08

前往西南,艰难险阻。

就是年富力强的小伙子,也未必敢这么折腾。

可徐霞客就这样上路了。

他遇见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走了一段路,他花钱雇佣的仆人,就连夜逃了。

没有仆人?

没关系,徐霞客自己走。

接下来,他又遇到抢到拦路打劫,此时的徐霞客,在船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危险之中,他灵机一动,将随身携带的钱财丢进水里,想以此吸引土匪,他也趁机跳入水中,逃得一命。

可是,行礼没了,钱也没了。

他举步维艰。

逃出土匪窝,又遇到官差拦路。

总之,这一路,每一步都是困难。

更可怕的是,他的身体,还出了问题,他突发脓疮,连路都走不了。

由于长途跋涉,多年来不断走路,那一双劳苦功高的双脚,也出了问题,湿气侵袭,经常肿痛。

有人对他说,回去吧,就你这身体,估计还没走到西南,人就死了。

徐霞客不想回头。

终于,他历经无数困难,考察了贵州、云南,为了考察南北盘江,他在云贵等地来回颠簸,最终完成了《盘江考》。

他游览鸡足山。

但此时的徐霞客,连走路都困难了,不得不靠拐杖出行,可即便这样,他还是亲自完成鸡足山的考察,记录了鸡足山12座山,7个洞穴,9眼泉水,6个瀑布,3个龙潭,2个水池。

还记录了与鸡足山108位僧人的谈话。

他编写《鸡足山志》,一共八卷。

这是他旅行的终点。

这一次游历,历经三年,途经万里。

三年时间,他走了很多人一辈子的路。

徐霞客完成鸡足山考察后,就已经无法行走了。

崇祯十三年初,八个壮汉,抬着徐霞客回老家。

漫漫长路,徐霞客被抬着回去。

回到家后,很长一段时间,徐霞客闭门谢客,安心修养。

他每天卧床休息,这时候,他就观赏那些他带回来的奇石怪根,那些物件,将他的一生联系起来。

他也在整理自己的日记,那是他最丰富的宝藏。

1641年春天,徐霞客病情恶化,奄奄一息,躺在床上,看着自己的宝贝,山河万里,云卷云舒。

他这一生,都在其中。

他说:

“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只是,他们都是因为接受了君王的命令而出行,并非自己所愿。我身为一介草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拄着拐杖、踏着草鞋,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比肩伟人的行迹,我死而无憾。”

张骞、玄奘都是受命游历天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徐霞客游历天下,只是因为喜欢。

说完,双目一闭。

世间再无徐霞客。

他留下遗言,将他葬在璜溪边,墓朝西南,那里有他曾远游过的大西南啊。

对自己的人生,他没有遗憾。

可是,对于自己的日记,他还是放心不下,拜托好友代为整理。

徐霞客去世不过三年,大明也亡了,他的故乡遭到破坏,《徐霞客游记》也遗失了。

幸好,还有人们抄录传看的部分,一直在世间流传。

徐霞客死后,徐家彻底没落。

徐霞客死后几十年,一个叫李寄的年轻人,追随徐霞客的足迹,游历天下,将徐霞客走过的路,重新走了一遍。

这个李寄,是徐霞客的死忠粉。

走完之后,决心搜集整理《徐霞客游记》,然而,很多流传的徐霞客游记,却残缺不全,又失真。

李寄四处打听,终于重金买到一部抄本。

在李寄的努力下,徐霞客游记渐渐完善。

这本游记发行数百年,被无数人喜欢。

徐霞客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但数百年来,人们的生活,依旧很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安排,因为很多人,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于是,那些不知道怎样安排自己人生的人,这个世界就用自己的期待安排了他们的人生。

10

很多年前,徐霞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很多年后,我们还在自己的生活里,不断挣扎。

中间这几百年,时代变化,物质发展,生活日新月异。

徐霞客生活的那个时候,随便去一个稍微远点的地方旅游,就得走个把月,像徐霞客那样从江苏走到贵州,那估计得几个月。

可以如今呢?

飞机一座,高铁一座,一天时间,从南到北都没问题。

生活方式变了,可是人没变。

人生来死去,依旧是匆匆一生。

可是对这仅有一次的人生,到底应该怎么度过呢?

外在会有很多声音,告诉我们这样好那样好,可是,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听从外界的声音,而是问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真正喜欢什么?

我们在多大程度上忠于自己的内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会怎样生活。

被外界裹挟,随波逐流,固然也是活着,可人生一世,若不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多少有些遗憾。

倘若我们获得很多物质,唯独失去自己,或许也是不值得的。

人生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