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亚锦赛场馆为印度当地室内田径馆改建,未能装配大规模空调设备,队员训练区与比赛区温度实测值普遍高达 34–35℃,湿度超过 60–70%。
在2025年印度布巴内斯瓦尔举行的亚锦赛中,国乒队员不仅要对阵亚洲强敌,还要在几乎“蒸笼式”的极端高温环境里作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孙颖莎被球迷戏称“热成灌汤包”,王楚钦头顶冰袋现场降温的画面,再次引起国内球迷的关注。
据赛事报道,亚锦赛场馆为印度当地室内田径馆改建,未能装配大规模空调设备,队员训练区与比赛区温度实测值普遍高达 34–35℃,湿度超过 60–70%。
由于印度当地的气温很高,训练场馆内也没有有效的降温措施。这就造成场馆内温度极高,湿度也居高不下,运动员刚一进入便汗流浃背。
在现场拍摄的照片中,孙颖莎训练时头发被汗水压在额头,衣物被湿透,运动汗水浸润布料,头发紧贴皮肤。
为了暂时“自救”,她披上一条毛巾包裹肩颈,有时将毛巾搭在头顶、包住脸颊。如此一来,湿透状态 + 包裹式遮挡,构成一种视觉反差。
球迷正是从这一形象联想到“刚蒸好的灌汤包”。
由于莎莎原本脸型偏圆,加上湿发贴额、毛巾轻覆,轮廓更为柔和。网民用“包褶纹路”来类比其面部轮廓与包子的褶皱;高强度训练下的汗水被戏谑为“包里汤汁”。
而且莎莎用毛巾覆盖肩颈、遮挡身体边界,犹如包子的面皮将馅料“包住”,加上莎莎还有一个“小豆包”的谐称,让球迷不得不联想到“灌汤包”的造型。
与孙颖莎的“包子化”萌态并行的是另一个画面,王楚钦则是顶着一袋冰块压在头顶,试图通过物理降温缓解暑热。这一动作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并被解读为极端环境下运动员快速应对的无奈。
楚钦因汗水浸湿的刘海贴在额头,被网友调侃为“条形码刘海”。此外,国乒其他队员如林诗栋、王曼昱,在训练间隙也多次使用类似方式降温。
据粉丝和网络图文流传,孙颖莎训练结束后其短裤水分甚至可“拧出水来”,由此可见训练强度与环境负荷之重。
据公开资料披露,国乒团队为印度行准备了大量基础保障物资,包括饮用水、过滤装备、自热食物、医疗物资等。
饮食方面,全队严格管控。运动员离开视线的水源被禁止饮用,食材需集中采购、消毒处理、水果要盐水浸泡或削皮后才能食用。
在极端环境下,教练组与体能师需即时监测体温、心率、出汗量等数据,在训练内容、强度、休息频次、降温方式上灵活调整。
并且简化训练、压缩时间、增加遮阴或风扇、补水更频繁等手段都可能被纳入日程。
从赛况上看,中国队被视为夺冠热门,比赛压力自不必说。面对环境劣势,队员还要承受体能、竞技、心理的三重考验。
王楚钦在头顶冰袋后,仍和梁靖崑展开高质量对抗,孙颖莎训练结束仍接男队员 20 多回合高强度练习,这些都展示出他们为保持竞技状态所付出的隐性代价。
来源:伦勃朗的视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