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普东在周口市川汇区城南街道王响午行政村广受村民赞誉。今年52岁的他,将红白理事会视为新的舞台,充分发挥自身沟通能力强的优势,全身心投入移风易俗、服务村民的工作中。他积极抵制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不良习俗,推动勤俭节约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村里移风易俗的“先锋
康普东在周口市川汇区城南街道王响午行政村广受村民赞誉。今年52岁的他,将红白理事会视为新的舞台,充分发挥自身沟通能力强的优势,全身心投入移风易俗、服务村民的工作中。他积极抵制铺张浪费、相互攀比等不良习俗,推动勤俭节约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村里移风易俗的“先锋”和文明的传播者,为王响午行政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奠定了坚实基础。
康普东坚持“设身处地、贴心服务”的原则,村里无论哪家有丧事,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不仅协助处理殡仪事宜、布置场地,还以兄弟或晚辈的身份陪伴安抚事主,主动承担起协调人员、安排流程等事务,让沉浸在悲痛中的家庭感受到关怀与温暖。在喜事筹备中,他积极联络资源、协调车辆,坚决反对低俗婚闹,倡导文明健康的婚庆氛围。凭借出色的沟通协调能力,他成为村民信赖的人。
“红白事承载着最朴素的情感,不该成为负担。”秉持着这一想法,作为王响午行政村的村民,康普东见证了村里的巨变。过去,村里存在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攀比的陋习。为倡树文明新风,康普东积极响应、主动加入村红白理事会。他利用自身思维敏捷、善于与不同年龄层沟通的特点,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在推广“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过程中,他不满足于理论宣传,更以拉家常的方式,用贴近村民的语言和身边实例,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算清人情账和经济账。他策划“我们的新风尚”分享会,通过村民微信群、议事会等渠道,发布典型案例,普及移风易俗知识,其倡导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理念,通过持续宣传已深入人心。
康普东深知推动观念转变的艰难。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他坚持不懈,与理事会成员一起逐户走访,苦口婆心劝说。他采取“以身作则”“情感共鸣”等工作方法,从自家亲戚做起,严格执行理事会标准,树立榜样。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铺张浪费风气得到有效遏制,村民负担减轻,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康普东成为村红白理事会的核心力量,移风易俗的“先锋”。
城南街道相关负责人对康普东的工作给予高度认可,认为他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善用巧劲,充分发挥了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他润物无声、破旧立新,用实际行动在王响午行政村播撒文明的种子,以最贴近民众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为乡风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瑞才)
来源:周口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