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秋节前两天,我在《淄说淄话》公众号上读到了一篇文章,上面说:连日来阴雨把土地泡成了糨糊,联合收割机调不进来,玉米在庒稼棵上开始发霉发芽,乡亲们只能用原始的方式——手掰、肩背,田野里上演着一场农民与时间赛跑的生死之战。读罢这则触动人心的报道,我立马留言并进行了
秋雨绵绵愁绪长
郑世兴
人们常说上了年纪的人迟纯,但我这个年逾八旬的老头儿,却越来越“敏感”,是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还是其他?
淄博乃至整个齐鲁大地近半月以来秋雨绵绵,我的思绪随着阴沉沉的天气越发低落。
中秋节前两天,我在《淄说淄话》公众号上读到了一篇文章,上面说:连日来阴雨把土地泡成了糨糊,联合收割机调不进来,玉米在庒稼棵上开始发霉发芽,乡亲们只能用原始的方式——手掰、肩背,田野里上演着一场农民与时间赛跑的生死之战。读罢这则触动人心的报道,我立马留言并进行了转发,然而当晚我却失眠了。更让我想起了许多往事。
当年母亲拉扯着我们姊妹五人,种着几亩薄地维持着全家人的生计。赶上连阴天,庄稼不能及时收割,小麦无法按时播种,家中没有干柴,无法生火摊煎饼、做饭,愁的老娘彻夜难眠。我记得有人扎了稻草人,手持条帚苗,置放在田间地头,这种草人好像被称为“掃天符”,以此祷求掃除阴云,马上晴天。
正如前面所说,这半月的阴雨连绵,也让我的身心受到极大冲击。我是一名医生,几天来试图从医学心理学角度找出答案、解除痛苦:秋雨伴随着阴云密布,光照不足,假如打开灯光又会给人一种夜晚的错觉,医学理论告诉我们,这种环境易引发褪黑素增加,导致情绪低弱。“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下降,树叶凋零,此刻尤其是对年龄大的老年人,常常会联想到生命的短暂和产生时光流逝加剧的愁思。阴雨数日引起腿疼,我就甚感心神不宁。
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难免的,但自己应该梳理思路,找几个好友聊聊天,或写点文章抒发一下情绪,我这几天正是这样做的,昨天写了一篇《回眸1962与京剧名家相处的日子》,大有豁然开朗之感,心情舒畅轻松了许多。
作者简介:郑世兴,济南市章丘区人,现居淄博市淄川。副主任医师(退休)。正业从医,业余爱好读书、写作,常有散文、随笔等见诸各级报端。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优秀作家称号。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