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白”“庞会长”和“居妈妈” 社区居民的“幸福三宝”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12 10:42 1

摘要:“回迁户、低保户、精神病患者、刑释人员、残疾人等群体主要集中在惠民佳苑,近年来,在综合治理下,情况已经根本性好转,这都要得益于我们的‘幸福三宝’。”长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姚健说。

法治日报记者 刘中全 张美欣

在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幸福乡,有这么一片特殊的区域,这里廉租房和公租房集中分布,早些年矛盾纠纷和各类突发情况曾是社区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回迁户、低保户、精神病患者、刑释人员、残疾人等群体主要集中在惠民佳苑,近年来,在综合治理下,情况已经根本性好转,这都要得益于我们的‘幸福三宝’。”长春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姚健说。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前往幸福乡综治中心,见到了为幸福乡带来巨大变化的“幸福三宝”——百姓口中的“肖明白”“庞会长”和“居妈妈”。

网红老庞在直播间讲法。法治日报记者 刘中全 摄

肖树林:“大明白”用专业解开陈年“疙瘩”

“只要诉求合理,我一定办到底,给老百姓一个说法!”这是“肖明白”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肖明白”,本名肖树林,2015年从省政府信访督查专员(副厅级)岗位退休,有着30余年信访工作的丰富经验,退休后的肖树林来到幸福乡综治中心做起了法律顾问兼矛盾调解员。

而“肖明白”的故事,要从2016年说起。

那年冬天,辖区某屯的王某和刘某,加起来快170岁的两位老汉,互相搀扶着来到综治中心。刚进屋,两人心中都是不满,扯着大嗓门抢着开口——他们要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遗留的树木补偿问题讨个说法。

“这俩老汉是综治中心的常客,每周都得来我们这儿唠半天。他俩这事儿时间跨度长,还牵扯了好几个部门,大家都觉得难办。”肖树林回忆。

面对情绪激动的两位老汉,肖树林先为他们倒上热茶暖身,又耐心地倾听两人的诉求。安抚两位老汉情绪的同时,肖树林迅速联合信访办、农业办和村工作人员,组成专项调查组。先后5次前往村委会,找到当年的村干部和相关人员核实情况,3次奔赴林业部门咨询政策。

最终140万元补偿款发放到位的那天,两位老汉眼里满是感动,不住地向肖树林道谢。

从那以后,来找肖树林解决纠纷的居民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大家都知道综治中心有个“大明白”,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找上门来,肖树林也耐心倾听每一位当事人的诉求,用他扎实的法律知识为百姓解纠纷、化矛盾。

“老百姓来找我们,是信任我们。我们不能让他们抱着希望来,带着失望走。”肖树林说,在综治中心这些年,他最骄傲的不是解决了多少难题,而是看到居民怒气冲冲来,脸带笑意满意而归的样子。

从肖树林退休至今,累计解决信访问题1000余件,累计帮助上万人。

庞文双:红色理论“宣讲员”用信仰化解思想“难题”

在综治中心办公楼的二楼,有一间特殊的办公室,除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整齐摆放的书籍报刊外,还有手机支架、麦克风、补光灯等等直播设备。这里就是长春市南关区老干部志愿者协会会长庞文双的“老庞直播间”。

这个直播间没有才艺表演、不聊天、不带货,点进直播间,今年70多岁的庞文双戴着厚厚的眼镜,一枚党徽在胸前熠熠生辉。

说起他来到综治中心的缘由,庞文双向记者讲起了那段过往。

幸福乡地处城乡接合部,南关区尚有土地的两个村都在该乡。经常大拆大建、人员大出大进,所有村民都面临着利益大调整,社会矛盾日渐凸显。“矛盾的背后都和思想有关,而信仰是防范、化解矛盾的最好良方。”为此,庞文双结合自身40余年的工作经历,主动请缨,承担起了基层理论宣讲的任务。他在线下为村民、居民和各行各业的各类人员宣讲党的政策、红色故事、涉及百姓日常生活的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复杂的理论简单化、严肃的理论生动化、共性的理论个性化,让大家听得了、听得好、记得住。

年过八旬、腿脚不便的老冯,上午在村里听了一个多小时,下午又拄着拐杖出现在了隔壁村“庞会长”的课堂上。庞文双很诧异,老冯却笑着回答:“你讲得太好了,我没听够,就跟过来了。”

为了方便更多人随时学习和观看,庞文双还把宣讲内容录制成短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在幸福乡的支持下,他创立了“老庞直播间”,通过直播的方式将党的政策、红色故事、法律法规等内容传递给更多群众。几分钟的短视频就能让群众在茶余饭后轻松掌握政策要点,了解法律法规。可这短短的几分钟,对于庞文双来说,却是堆积如山的手写稿和一个个挑灯奋战的夜晚。岁数大了用不懂智能设备、学不会打字、长时间的写稿让他的眼疾愈发严重,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挡他前进的步伐。

“庞会长,您今天讲的抗日战士,就是我的父亲……”前不久,庞文双在抖音后台收到了这样一条留言,原来这位网友的父亲曾是抗战老兵,对于庞文双讲到其父亲的故事感到格外激动。

退休10年以来,庞文双累计宣讲超过200场,线下受众突破两万人次,线上制作的320余条党史故事短视频,在各个平台的浏览量累计达4000万人次。

“只要我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讲下去。”庞文双坚定地说。

居红蕊:“贴心人”用爱心温暖困境“心防”

“大爷大娘,咱们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为了这点事儿伤了和气多不值当呀!”说话的是惠民佳苑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综治中心副主任的居红蕊。提起居红蕊,居民们都会亲切地叫她“居妈妈”。因为她不仅是社区治理的“领头人”,更是居民们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社区里的李大爷和张大娘曾因为楼道杂物堆放闹得不可开交。李大爷习惯把旧物件堆在楼道,觉得“以后说不定能用得上”。张大娘却认为楼道是公共区域,堆杂物既影响通行又有安全隐患。两人互不相让,原本和睦的邻里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居红蕊得知后,把两位老人请到综治中心的“居妈妈谈心室”,分别倾听两人的想法,耐心地和两位老人沟通。最终,居红蕊提议在社区闲置库房给李大爷划分一块存放区,同时组织志愿者定期清理楼道。这个方案让两位老人都满意,他们握手言和,楼道又恢复了整洁,邻里关系也重归和睦。

有着31年社区工作经验的居红蕊对于调解邻里矛盾驾轻就熟,特别是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深得社区居民的信赖。

社区有一个孤儿小康(化名),小康的养父母突然离世后,留下她一个人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居红蕊走访时得知情况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孩子太可怜了,我的帮她。”

在得到爱人的支持后,居红蕊毅然拿出大部分工资资助给小康,帮助其改善生活、继续读书上学,自己只留下维持自家开销的钱。

为了帮助小康顺利完成学业,居红蕊与小康的亲戚邻居积极沟通,同时向乡政府求助,让小康成为帮扶对象。同时,制定一份涉及多方面的成长计划,全面提升小康的综合素质。在居红蕊的不懈努力下,小康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在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后,她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开始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递着爱与希望。“是‘居妈妈’给我新生,我也要像她一样,帮助更多的人。”小康说。

从调解邻里矛盾到帮扶困难群众,从处理突发事件到推动社区发展,居红蕊用真心换真心,成了居民们最信赖的“居妈妈”。她总是说:“居民的事就是我的事,只要大家能过得舒心,我做什么都值得。”在她的努力下,社区为辖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消除安全隐患50余条……

在幸福乡综治中心里,“幸福三宝”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肖明白”用法律守护公平正义,“庞会长”用理论凝聚思想共识,“居妈妈”用爱心传递温暖关怀。

作为基层治理的践行者,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专业、信仰与爱心,守护着辖区居民的“人间烟火”与“幸福星辰”,为幸福乡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幸福力量”。

来源:中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