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8日,杭州西泠春拍一枚宣三反龙样币287万落槌,同场却65%普品流拍。
“手里那几枚铜钱还能不能换辆代步车?
”——4月28日,杭州西泠春拍一枚宣三反龙样币287万落槌,同场却65%普品流拍。
行情劈叉成这样,普通玩家到底该捂还是该抛?
直播间的“孤品”九成是模具翻铸,退货率飙到43%,平台还在喊“最后一件”。
PCGS中国区送评量掉近四成,可五万以上的高货反倒挤进27%,说明热钱只认尖货。
AI评级“泉鉴”把宋钱认到92%准确率,老藏家却吐槽:再准也看不出包浆是不是“老银新铸”。
区块链溯源听起来高级,可前三次交易记录能挡得住“真银假币”吗?
骗子早用上老银翻铸,重量、声音、银光全套克隆,传统眼学快失灵。
更扎心的是9月新规:十万以上必须自证清白,来源不清直接锁死流通。
想抵押换现金?
拍卖行只给五成估值,利息还得先扣。
批量通货价格三年跌掉七成,当年跟风囤的“袁大头”现在按斤称。00后倒是不看银元,六朝“丰货”“布泉”群人数一年翻三倍,可人家玩的是文化符号,不接老一辈的盘。
一句话,垃圾普品已成纸,精品还能抗通胀。
真喜欢就攥着顶尖品相、清晰传承的尖货,别碰直播间“捡漏”。
要是只想赚快钱,现在割肉也来得及,再等下去,连手续费都挣不回来。
“287万那是金字塔尖,咱老百姓手里的散币真成铜疙瘩了。
去年听主播忽悠囤了二百个九年袁,如今挂咸鱼连问都没人问。
还是那句老话——买不起房至少还能住,买不起车还能挤地铁,买不起教训就只能硬吞。
来源:一品姑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