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叫杨思琦,刚拿港姐冠军没多久,甜净,努力,和黄宗泽在排一个高难度动作,现场灯光热得人冒汗,音乐一遍遍重来,她一步踩空,整个人像被掐断线一样直直倒下,脑袋重重砸在地上,耳边嗡的一声,半昏迷,被人一路抬着冲去医院
她在台庆彩排垂直倒地、头部着地被送ICU,几天后仍被要求上台领奖
那是2004年的事
她叫杨思琦,刚拿港姐冠军没多久,甜净,努力,和黄宗泽在排一个高难度动作,现场灯光热得人冒汗,音乐一遍遍重来,她一步踩空,整个人像被掐断线一样直直倒下,脑袋重重砸在地上,耳边嗡的一声,半昏迷,被人一路抬着冲去医院
医生看完片子说脑部水肿,先转进深切治疗部观察
医生让家人赶来,像是在做最坏的准备
病房的灯白得刺眼,她醒醒又沉沉,手指冰凉,脑袋像塞了雾,问一句忘一句,连呼吸的风都觉得刺痛
公司这边传来指令,简短直接
公司下封口令,要求她照常领奖
对外只能说是“彩排小意外”,不提头部着地,不提ICU,更不提让家人集体到场这种细节
那年台庆和颁奖典礼一起办,榜单已经写好,她是“飞跃进步女艺人”,她被安排几天后依然要上台
她真的去了
妆是淡的,脸色却白,灯光打在她眼眶里,眼泪一涌又咽回去
话没说两句就哽住,她下台时有人扶着她走
之后的检查像一把长钩,勾住她的日子
这次伤被确诊为永久性损伤
她的记忆力像被撕裂一角,吹冷风会痛,旋转动作不敢做,拍戏时要反复记位,偶尔站在街口会短暂失神
这件事她很久不讲,像把门关得严严的
到了2025年10月,她在ViuTV节目里开口
她在ViuTV节目里把十几年前的伤痛摊开给大家看
镜头里她说得平静,但那种“命悬一线”的回忆一冒出来,还是让人心里揪着
网上炸开了锅
有人骂TVB冷血,有人说这就是业内“拼命文化”,还有人偏偏把焦点扯到她的感情史,酸得像拿她的私生活当评判尺
我看着这些评论有点发怔
我们到底在鼓励什么样的“敬业”?
一个人带伤上台是职业精神,还是被流程裹挟的无奈?
最近类似的新闻不少
9月,北京的朝阳公园,邓超打球扭伤,医生让他静养,他还是坐着轮椅去为《刺杀小说家2》宣传,团队临时改成“坐谈+轮椅移动”
8月,杨宗纬演出踩空,从两米高台摔下,右手骨折、六根肋骨裂伤,一个月就复工,晚上只能侧躺睡
4月,章子怡在华表奖后台摔伤,通道昏暗,线缆又乱,左臂韧带撕裂,膝关节也受了伤
近五年大型颁奖典礼事故里,63%来自设备管理不善
这不是个体的倒霉,是行业的系统问题
有人说得明白
北京电影学院一位教授提醒,观众看到的完美镜头,常常是演员用健康去换来的,值得尊重,但不能拿“敬业”当安全漏洞的遮羞布
还有资深舞美设计师吐槽,很多颁奖礼只顾视觉效果,最基本的安全距离常常不达标,红毯区挤着设备区,人跟线缆擦肩而过,谁都在赌运气
行业要逐条把安全做实,别再让灯光和华彩,盖住人的安危
对比一下别的做法也能看出差距
2024年,G-Dragon彩排摔倒,主办方立刻停演并发布事故报告,后来也推动了韩国演艺行业规则的修改,保障彩排和演出安全
国内也有惊险但庆幸的情形,张卫健去年初在澳门彩排时,和悬空白色三角钢琴一起旋转失控,连人带琴坠地,所幸无大碍,他后来录了视频报平安
有的行业把事故当警报,有的把事故当秘密
两种态度,决定两种后果
回到杨思琦,大家对她最熟悉的除了作品,就是那段沸反盈天的感情
她和李家鼎的儿子李泳豪恋了很多年,走到婚期前却突然断了,她很快宣布怀孕,去国外生了女儿,未婚先孕,让她的形象一落千丈
后来她说自己恢复单身,2019年之后继续工作,到了2020年又生了一个儿子,父亲是圈外人,她始终不公开
她现在靠直播熬到凌晨,养两个孩子
有人问为什么不说更多,我想这可能是她对生活最后的保护
我不替谁洗白,也不帮谁定罪
只是人是立体的,生命里有成有败,有光有灰
把伤痛与八卦混在一起评判,是对人最不公平的轻慢
那年她在台上哽咽,不一定是为了奖,也许只是为了告诉自己还能站得住
如果她当年没有摔那一跤,没有那些风波,或许会走到TVB的更高位,或许会是另一种人生
可人生不靠如果,靠我们面对之后怎么活
她今天在屏幕前讲出真相,这一步,我把它看作一次迟到的自救,也是一记敲门声,敲在行业的门上
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明星的勇敢,更是流程的安全,制作的克制,现场的敬畏
当一个人被伤得进了ICU,还要按时领奖,这不是荣光,是警讯
把节目安排在人的后面,把人的安全摆在流程的前面,这不是情怀,是最低标准
愿每一次欢呼背后,都有把关的眼睛,和对人的体面
愿每一次彩排,都有清晰的风险评估,预案和暂停键
愿那些被封住的真相,能被讲出来,能换来一条更安全的台阶
至于她,我们就不再用旧故事鞭打她
愿她的日子少点风疼,多点风景
来源:爱追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