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成为美国留学拐点!谁惨淡收场?谁即刻胜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1 01:23 1

摘要:有人拿到绿卡,年薪30万;有人拿OPT找不到工作,被迫回国;有人已经10年H1B,绿卡受阻。

有人拿到绿卡,年薪30万;有人拿OPT找不到工作,被迫回国;有人已经10年H1B,绿卡受阻。

因为H1B政策变化,“留学红利期消失”,但也“机会开始重新洗牌”。

首先,10万美金申请费

白宫签署总统行政命令,对申请H1B签证的人征收一次性10万美元费用,对比目前1,500美金申请费,价格提高了66倍,各利益相关方一片哗然。

10月3日,由工会、医疗机构、学校及宗教组织组成的联盟正式起诉特朗普总统、美国国土安全部以及美国移民局等机构,要求法院阻止9月19日公布的10万美元费用新条款。

图源:https://www.nytimes.com/

其次,按工资“加权抽签”

H1B名额由“一视同仁凭运气”到根据工资水平“加权抽签”

Level 1(工资高于本地区、同行业 17%)进入抽签池1次

Level 2(工资高于 34%)抽签2次

Level 3(工资高于 50%)抽签3次

Level 4(工资高于 67%)抽签4次

如果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作offer,那么抽签按照加权比重低的进行。比如,Eric在纽约拿到来Level 1的工作,在新泽西拿到了Level 4的工作,那么按照Level 1加权计算。

虽然抽签新规没有直接改革工资标准,但至少通过加权机制,让高薪申请人比低薪申请人更容易中签,从而达到“引进最优秀人才”的目标,也能减少H1B对美国本土工资水平的压制。

图源:istock.com

❓ 那么,对中国留学生影响几何?

整体看,低薪资抽签没有竞争力,很难拿到H1B签证。

在高收入地区,中印CS留学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内卷。以Santa Clara County为例,Level 1程序员的年薪门槛已达14.9万美元。在高薪聚集区,初级程序员之间的竞争将更激烈,H1B中签率或将显著下降。相比之下,能获得行业高薪的申请人反而更容易“躺赢”H1B抽签。

数据来源:美国劳动部官网查询;图源:贝特曼

⚖️ 贝特曼律师解读:

“10万美金申请费用是概念大过于可执行的可能性。法院不喜欢政府只是说-我要涨价到10万美金,但是并不公布这些钱到底用在哪里,为什么要加价。2026年直接加到10万可能性不大。但是”加权抽签”的政策几乎一定会落实。”

再次,AI重塑就业、裁员规模大

在当今的产业环境之下,工作岗位变得稀缺,裁员量大。跟10年前比,工作稳定性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2024、2025科技行业裁员总览裁员事件总数1,115(2024)+ 557(2025)= 1,672受影响总人数238,461(2024)+ 157,818(2025)= 396,279平均每日裁员人数396,279 ÷ 730 ≈ 543人/天

数据来源:TrueUp.io

图源:TrueUp.io

虽然2025年的裁员速度略低于2024年,但合并来看,科技行业在这两年中平均每天仍有超过500人失业,行业持续调整。

02

“惨淡收场”三类人

专业不够扎实“酱油留学生”

还记得2012到2022年的那十年吗?那是美国科技业的“黄金十年”

FANNG闭眼招人一份录取,起薪十万美元起OPT三年够用,H1B中签率50%

哪怕是“酱油留学生”,只要会写码、愿意干活,就能留下来。那时候的美硕留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但时代不同了。2025年,科技裁员潮、AI替代效应、H1B加权抽签三重夹击。大厂开始冻结招聘,缩减实习;许多公司暂停PERM申请与H1B transfer;OPT期间监管更严,稍有身份空档就可能失效。如今,能靠“混一混”留下来的时代彻底过去。

贝特曼提示:

“半吊子技术”在AI面前,已毫无溢价;

只有真正的精英,才能靠实力留下来!

家底不够厚的家庭

危机之下,家庭背景的差距被无限放大。

H1B持有人被裁后,Grace Period只有60天。

对很多普通留学生来说,这60天,是决定命运的倒计时。有的人为了身份仓促接低薪Offer,有的人被迫回国。

而“有资源的家庭”,可以多出多种选择:

贝特曼提示:

靠家族人脉快速转入别的公司;

回学校继续读书延长身份;

甚至直接转投EB5或NIW项目,提前锁定绿卡。

图源:istock.com

钱不一定能解决所有问题,但在危机时刻,它能换来“缓冲时间”和“第二次机会”。

贝特曼提示:对于没有“托举能力”的家庭,一旦身份出问题,就可能被迫中断学业或职业。家底,在未来不仅代表留学生活优渥,更代表风险抵御力

没有绿卡身份的家庭

2025年,美国留学家庭最大的隐形分水岭,不是学校排名,而是身份规划。

过去十年,很多人把“留学”当作“移民的前奏”,留学的重点是“学”,之后再思考“留”的问题。结果,在美高、美本、美研一路读下来,依然是F1签证,依然被H1B抽签卡住,依然没有安全落脚点。

2025年后,移民审查更严,雇主越来越不愿为国际学生承担签证成本和不确定风险。

贝特曼提示:

“留学生的痛苦90%来自身份不稳。一旦身份解决,多数问题都迎刃而解。

03

胜出者”画像:谁在2025脱颖而出?

2025年,是淘汰的一年,也是重生的一年。

真正的技术精英:硬核能力是最强护身符

在AI重塑产业、裁员潮汹涌的背景下,真正具备技术深度和项目经验的留学生,反而迎来了“价值重估”的机会。

拥有独立项目经验、开源贡献、跨学科背景的候选人,在求职中更具竞争力。能在AI、数据安全、芯片设计等“硬科技”领域站稳脚跟的人,不仅能拿到高薪offer,还能在H1B加权抽签中占据优势。他们往往不依赖“运气”,而是靠实力留下来。

图源:istock.com

具有“不可替代”属性的员工

一些已经在美工作多年、拥有稳定职位和公司内部资源的人,即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人,在新政鼓励“优胜劣汰”的机制下,反而更容易“上岸”。

他们可能已经完成PERM流程,或进入I-140阶段,身份更稳定。公司愿意为他们承担H1B费用,甚至愿意提供绿卡支持。他们也更懂得如何在职场中“避雷”,比如避免频繁跳槽、规避裁员高风险部门。

家族支持强、身份规划早的“战略型留学生”

这类人往往在留学前就做好了长期规划,甚至本科阶段就开始布局身份路径。

有的通过亲属移民、EB-5投资移民等方式提前拿到绿卡。有的在校期间就积极参与科研、实习、竞赛,为NIW甚至EB1A等人才类申请,打下坚实基础。家庭资源为他们提供了“缓冲带”,即使遇到身份危机,也能转身份等方式灵活应对。

别人还在为OPT倒计时焦虑,他们已经带着绿卡找工作。留学不是短跑,而是一场系统性工程。

04

中国留学生如何获得绿卡

方式一:NIW国家利益豁免(4-5年)

适合高学历、有专业成就者,无需雇主,自主申请绿卡,省时省力。

方式二:婚姻绿卡(1-2年)

与美国公民结婚,流程清晰,配偶身份快速转换,适合已有稳定关系者。

方式三:EB2 / EB3 雇主担保绿卡(6-10年)

最慢、最熬人:“10年青春换绿卡”;换工作风险大:跳槽=重来,PERM可能要重新等待;机会成本巨大:精力最旺盛的年纪,几乎丧失职业主动权,一切以绿卡为中心。

方式四:新法EB5投资移民(乡村项目1-2年)

自2022年3月EB-5新法实施以来,为全球投资者开启了一扇全新且极具吸引力的绿卡“快车道”!时至今日,EB-5新法下的乡村项目仍处于无公告排期双递交!快速绿卡“最后”窗口期,在当下的环境中,这无疑是留美家庭需要抓住的黄金机遇!

来源:贝特曼咨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