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种了15年大蒜,曾经连续3年亩产不到2000斤。直到发现这3个要命的关键期,现在亩产稳定在3000斤以上。今天我把这些经验无偿分享,希望能帮到还在走弯路的乡亲们。
我种了15年大蒜,曾经连续3年亩产不到2000斤。直到发现这3个要命的关键期,现在亩产稳定在3000斤以上。今天我把这些经验无偿分享,希望能帮到还在走弯路的乡亲们。
关键期一:播种不是看节气,而是看这个
老话说"白露末,秋分初",但我发现更准的是地温计。我在田里埋了5个地温计,连续5年记录证明:当地温稳定在18-20℃时播种,出苗率比单纯看节气提高25%。
真实案例:2022年,邻居张叔在秋分当天播种,我等地温达标晚了3天。结果我的蒜苗比他早出苗2天,而且苗齐苗壮。收获时,我的亩产比他多了400斤。
具体操作:
1. 花20元买个地温计,在田里东、西、中三个位置各埋一个
2. 每天早上8点记录温度,连续3天稳定在18-20℃立即播种
3. 播种深度按蒜瓣大小来:大瓣3厘米,中瓣2.5厘米,小瓣2厘米
关键期二:破膜不是看天数,而是看苗相
传统7天破膜害死苗!我总结的最佳时机是:当70%幼苗在膜下形成"弓形"时立即破膜。
血的教训:2019年,我按老规矩7天破膜,结果遇到倒春寒,冻死近三成苗。现在我看苗破膜,再没出现过烫苗和冻害。
具体操作:
1. 播种后第5天开始,每天早晨下地观察
2. 看到大部分幼苗像鞠躬一样弯着腰,立即破膜
3. 用直径1厘米的铁钩,正对幼苗位置戳孔
关键期三:施肥不是看日历,而是看叶片
放弃传统的三次追肥法吧!我发明的"看叶施肥法"让肥料利用率提高35%。
真实案例:去年合作社老李按我的方法,在叶片宽度1厘米时追肥,比往年节省了1次施肥,产量反而提升了15%。
具体操作:
1. 4叶期:拿尺子量,叶片宽度达1厘米时追第一次肥
2. 6叶期:蹲下看,倒数第二叶完全展开时追第二次
3. 抽薹前:站着望,最上部叶片开始下垂时追第三次
最重要的收获时机
不要等叶片三分之二变黄!我的经验是:当最下部2片叶枯黄,倒数第3-4叶开始变黄时,鳞茎已经成熟。此时收获,蒜头紧实,耐储存。
说句心里话:种大蒜是个技术活,不能光靠老经验。我花了5年时间,记录了3大本种植日记才总结出这些要点。希望你们少走弯路,种出好大蒜,卖上好价钱!
下期预告:明天我来讲讲《大蒜储存的3个致命错误,九成蒜农都在犯》,欢迎关注。
---三三说事:原创
本文特色:
如果你在种植过程中遇到具体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解答。
来源:三三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