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人“发霉”而死!可怕疾病蔓延印度,致死率远超“新冠”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09 19:38 1

摘要:在印度的孟买某个闷热、潮湿的春日清晨,65岁的苏布哈什大爷像往常一样刚结束洗漱,突然发觉自己的左眼肿胀、带刺痛、微微变黑。他没太在意,还笑称“是不是昨晚电视看多了”。可短短两天,他的眼睑开始溃烂,鼻腔里也出现了黑色分泌物。家人震惊地发现,原本健朗的大爷仿佛一夜

在印度的孟买某个闷热、潮湿的春日清晨,65岁的苏布哈什大爷像往常一样刚结束洗漱,突然发觉自己的左眼肿胀、带刺痛、微微变黑。他没太在意,还笑称“是不是昨晚电视看多了”。可短短两天,他的眼睑开始溃烂,鼻腔里也出现了黑色分泌物。家人震惊地发现,原本健朗的大爷仿佛一夜之间“发了霉”。

医生初诊后神情凝重,紧急告知家属,“要提前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的变化,究竟是何种疾病所致?而像苏布哈什这样的病例,在印度近期竟已成数千、数万相连。究竟是什么可怕的“黑色杀手”,让新冠疫情余波未平,印度又陷进了更致命的泥潭?这种病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吗?

媒体的报道中,“活人发霉”、“全身腐烂”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描述屡见不鲜。背后的真相,远比看起来更复杂、更值得警惕。不妨跟随苏布哈什的故事,我们一起揭开“发霉病”背后的秘密——揭开那些其实潜伏于我们每个人身边,却极少人真正了解的健康隐患。问题的核心,绝不只是“发霉”那么简单,最可怕的,是它惊人的高致死率以及让人猝不及防的传播链条。

什么疾病,让医学专家也感到忌惮?为什么说,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细节,竟有可能成为引发“发霉悲剧”的关键诱因?本文将解析“印度毛霉菌病”的成因、危害和自我保护建议——尤其是最后一条,很多人都忽略了,极可能在无意中落入健康陷阱

2021年春夏之交,新冠疫情在印度肆虐,单日新增确诊一度突破40万例,成为全球的“震中”。但与此同时,医学界的注意力却被另一种可怕的病——毛霉菌病,即俗称“发霉病”深深吸引。患病者常表现为眼眶、鼻部甚至口腔出现黑色坏死,严重者几天内面部塌陷、器官功能衰竭,直至死亡,让目击的亲属和医生都心有余悸。

与新冠相比,毛霉菌病的致死率高达30%-80%,而且进展极为迅速:从最初的红肿、黑斑、疼痛,到全身“发霉”、高热、神志改变,最快48-72小时内可导致死亡。更令人警觉的是,在部分印度省份,这种病例短时间内暴增到上万例,许多患者还是新冠康复者、糖尿病患者或者长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医学专家指出:毛霉菌病是一种由“毛霉菌”真菌感染所致的侵袭性疾病。这种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腐殖质等环境中,多数情况下不会对健康人造成严重威胁。但若遇到以下人群,“发霉”几乎就是随时可能降临的噩梦: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新冠感染或康复患者,因免疫系统受损;

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的人;肿瘤放化疗及其他免疫低下群体;存在器官移植史、肾衰竭等严重基础病患者。

权威数据显示,印度各地因毛霉菌病发病人数2021年高峰期曾突破3万例,其中死亡逾万,远高于同时期新冠死亡率。本病最大危险不在传染,而在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毫无防备”地暴露在高危环境中,致病真菌“趁虚而入”。换句话说:这个看似离我们很远的新型疾病,其实和日常生活、基础慢病乃至病后用药方式紧密相关。如果你或家人与上述人群特征“对号入座”,务必提高警惕!

临床证据显示,毛霉菌病之所以令人谈之色变,是因为它的危害极其迅猛:

一是发病部位往往为头面部、呼吸道和鼻窦。病变初期如感冒,随即进展为鼻部肿胀、出血、黑色分泌物,严重时眼睛肿胀、失明,甚至脑部受累出现抽搐、昏迷。

二是败血症及全身感染尤其高发于糖尿病患者。全身“发霉”并非夸张,其实是组织被霉菌“啃蚀性坏死”:毛霉菌在人体血管内大量繁殖,形成血栓、堵塞血流,导致皮肤、器官坏死,局部出现黑色结痂斑块,宛如“潮湿霉变”。

三是致死率极高。据印度卫生部数据:一旦确诊,约有50%患者死于并发症或器官衰竭。尤其基础病人和免疫力差者,抢救成功率远低于常规感染。

四是治疗异常困难。抗真菌药物昂贵且副作用大,严重者甚至需手术切除受累组织——部分患者不得不“剜掉整只眼球、颌骨”才能阻止病毒扩散。这种代价堪称医疗灾难。

事实上,尽管新冠病毒感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但毛霉菌病真正可怕之处在于:很多患者全家唯一的感染者,极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染或新冠合并症,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医学界甚至警告:“在高度流行区域,要对所有突发鼻部、面部症状的慢病患者高度警觉!”

令人欣慰的是,毛霉菌病虽致命,但大多可以通过日常科学管理与正确防控方式大幅度降低风险。权威指南建议:

首先,严格管理基础疾病。以糖尿病为例,定期测血糖、规范用药极为关键。印度病例中,约82%的毛霉菌并发症患者伴有高血糖或酮症酸中毒,说明病情失控极易引发生命风险。

其次,谨慎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尤其新冠患者,用药需听从专业医生建议,切忌“自我加量”或过早停药。数据表明,滥用激素会让罹患毛霉菌病风险翻倍提升。

再次,环境卫生和个人防护不可忽视。在高温高湿季节或疫情期间,应避免接触发霉食物、腐败水果、苍蝇滋生地、潮湿积尘等易携带霉菌的环境。清洁口鼻、戴口罩、彻底洗手,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接下来,早期识别症状立刻就诊。如出现不明原因的鼻塞、黑色分泌物、局部剧痛、肿块迅速增大,都应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排查,争分夺秒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最后,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慢性病患者康复期要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力和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是身体恢复最“划算”的投资。许多重症患者正是忽视了这一点,给了霉菌趁虚而入的机会。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活人“发霉”,致死率远超新冠:印度毛霉菌病大暴发》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3901804

《凤凰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https://news.ifeng.com/c/specialClient/7uLj4F83Cqm?needpage=1

来源:张守健康观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