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盟科药业-U(688373.SH)披露了向南京海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鲸药业”)定增10.33亿元的预案,引发公司内部分歧。公司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未持股的独立董事赵雅超均对定增议案投出反对票。除此之外,Genie Pharma还提
盟科药业拟通过定增引入新控股股东,以增强资金实力与业务协同能力,但遭到大股东反对并要求罢免创始人董事职务
《中国科技投资》何梓嫣
近期,盟科药业-U(688373.SH)披露了向南京海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鲸药业”)定增10.33亿元的预案,引发公司内部分歧。公司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未持股的独立董事赵雅超均对定增议案投出反对票。除此之外,Genie Pharma还提请股东大会新增两项议案,其一为罢免创始人及董事长ZHENGYU YUAN(袁征宇)等三人董事职务,其二为选举杨宗凡等三人为新任董事。
盟科药业实施定增的背后,是公司长期陷入亏损与资产负债率不断上升的困境。2022-2024及2025年上半年,盟科药业累计亏损约12.21亿元。而作为典型的创新药企业,盟科药业长期维持高额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账上现金仅剩余2.37亿元。
大股东反对定增并提请罢免创始人董事职务
9月22日晚间,盟科药业发布公告称,拟向海鲸药业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10.33亿元,发行完成后海鲸药业将持有盟科药业20%股份,海鲸药业实际控制人张现涛将成为公司新实控人。
盟科药业称,本次发行募集资金亦将为公司未来的管线研发及商业化推进起到重要作用。本次发行完成后,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发挥销售、生产、研发上的协同效应。
公告发布的次日,盟科药业以9.71元/股涨停,涨幅为20.02%。
然而,这一定增方案在内部遭遇反对声音。9月22日,独立董事赵雅超便在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对定增相关议案投下唯一一张反对票。9月24日,因定增方案引发的公司内部分歧升级,盟科药业第一大股东Genie Pharma公开宣布反对定增议案,并向全体股东征集表决权。截至2025年6月底,海鲸药业总资产约为7亿元,总负债约为3亿元,Genie Pharma认为参与本次定增的资金存在不确定性。其次,本次融资及后续股权结构可能将导致公司销售渠道、销售人员混同,独立性受损,以及公司与海鲸药业的产能合作存在不确定性、研发协同效应极小等。
除了公开反对定增,Genie Pharma还提出临时提案,要求罢免袁征宇、李峙乐、吴潘成三名董事职务,并提名杨宗凡、王勇、徐宇超三人接任上述董事职务。其中袁征宇为盟科药业的创始人及董事长、李峙乐为公司CFO。
Genie Pharma认为,包括董事长在内的三名董事在任职期间未能履责,损害了公司及其他股东的权益。在创始团队管理下,公司长期亏损,濒临退市和IPO募投项目延期、丧失融资功能、战略投资方选择失误,公司经营不及预期等。
作者注意到,Genie Pharma所提名及认同的董事人选,均来自百奥维达基金(BVCF),而Genie Pharma背后的股东同样是百奥维达基金。此外,独立董事赵雅超从2006年起便持续在百奥维达中国基金任职,并于2024年7月担任盟科药业独董一职。在2025年半年报中,赵雅超表示无法保证财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理由为公司提供的信息不足。这或意味着,Genie Pharma对盟科药业的管理团队早有不满。
在大股东公开反对定增方案及声讨管理层团队的背景下,盟科药业股价亦应声下跌。9月25日,盟科药业开盘即股价“跳水”,截至收盘,跌幅达10.96%。
公司长期亏损 资金承压
管理团队实施这场定增背后,盟科药业的经营状况已显露出多重困境,如产品竞争力偏弱、业绩增长乏力、资金紧张等。
盟科药业是一家以小分子化药研发为核心、以治疗感染性疾病为重点领域的创新药企业。2007年成立以来,盟科药业商业化产品储备相对单薄。截至目前仅有一款2021年实现商业化的产品——康替唑胺片,而该产品在国内并非独家,市场上还存在辉瑞的利奈唑胺、默沙东的特地唑胺等同类竞品,其竞争对手均为行业内的明星药企。
目前,盟科药业的收入全部来自于康替唑胺片,然而该产品带来的收入较为有限,且销售收入增速已出现明显下滑。2025年上半年,盟科药业营收同比增长仅为10.26%,而2024年同期增速为44.24%,2024年底增速达到43.51%。
2022年8月上市至今,盟科药业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2-2024年,盟科药业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亿元、-4.21亿元、-4.41亿元,亏损额持续扩大。2025年上半年,盟科药业实现营业收入6696.98万元,同比增长10.26%,归母净利润亏损收窄31.11%至-1.39亿元。
尽管亏损收窄,但上市至今,盟科药业已累计亏损约12.21亿元。令市场担忧的是,当前,各大创新药企纷纷加码研发投入豪赌创新药的未来,盟科药业却在2025年上半年将研发投入大幅减少到1.16亿元,同比减少30%,以收窄亏损幅度。盟科药业解释称,公司是在确保不影响临床进度的前提下严格控制各项研发费用支出导致的研发费用减少。
作为一家创新药企业,盟科药业长期以来在研发方面的投入都保持着较高水平,2022-2024年,盟科药业的研发费用约1.5亿元、3.45亿元、3.6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高达311.97%、379.9%、282.92%。
盟科药业面临的资金问题也较为严峻。2022-2024、2025年上半年,盟科药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4亿元、-3.29亿元、-4.47亿元、-1.21亿元。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盟科药业账上现金仅剩2.37亿元,对于一家仍有多个管线处于研发阶段的创新药企业来说,其资金并不宽裕。盟科药业的注射用MRX-4(康替唑胺的水溶性前药)已于今年5月提交上市申请,若新药后续获批上市,还需投入不少资金用于开拓市场,在没有引入战投的情况下,其资金状况或将进一步承压。除此之外,盟科药业的负债情况亦在上升,截至2025年上半年,盟科药业银行借款本金余额为2.77亿元,归母净资产仅为3.13亿元,净资产自上市以来累计下降幅度达74.19%,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18.91%至2025年上半年的59.45%,三年间翻了三倍。
或是由于长期亏损、资金承压,2025年8月5日,首发限售股解禁上市,股东们就纷纷抛售公司股份套现。8月14日,盟科药业披露股东MicuRx(HK) Limited拟减持1966.82万公司股份。9月5日,盟科药业公告BestIdea International Limited(下称“Best Idea”)、JSR Limited(下称“JSR”)通过询价转让,分别对外转让1.57%、1.18%公司股份。9月9日,股东BestIdea、JSR及GPTMT Holdings Limited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3933.63万股盟科药业股份。
与此同时,股东套现亦极大地打击二级市场对盟科药业的信心。9月10日,盟科药业受股东接连披露减持计划影响,当日股价收跌7.03%至7.27元/股。股吧中投资者对大股东减持事宜亦颇有微辞,存在如“减持就同等于医院向病人家属发病危通知书”“从不盈利但不影响减持”“股东排队拼命减持到明年,公司是否出了问题”等观点。
目前来看,盟科药业正面临着由内到外的信任危机。从定增引发的管理问题、经营问题正在显现。公司盈利摘“U”之路任重道远,引进战投或是公司当下的一种生存策略,但如何平衡股东权益和公司长远发展,仍是其不得不面临的课题。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财经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