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创新“三转”避险机制 3469名群众汛期安全转移 全州村组实现洪涝灾害“零伤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11:31 1

摘要:“靠着‘户转户’结对,我们几分钟就转移到邻居家,躲过了山洪。”今年7月15日,勐腊县勐腊镇竹林社区村民李芸的经历,成为西双版纳州创新村组转移避险“三转”工作机制的典型注脚。今年汛期以来,全州已遭遇22轮强降雨,依托“户转户、组转组、村转村”三级转移机制,累计安

“靠着‘户转户’结对,我们几分钟就转移到邻居家,躲过了山洪。”今年7月15日,勐腊县勐腊镇竹林社区村民李芸的经历,成为西双版纳州创新村组转移避险“三转”工作机制的典型注脚。今年汛期以来,全州已遭遇22轮强降雨,依托“户转户、组转组、村转村”三级转移机制,累计安全转移群众3469人次,实现洪涝灾害“零伤亡”,为分散村寨防汛避险提供了创新方案。

为提升“1262”预警后避险转移效率,今年以来,我州立足实际,结合村寨分散、地形复杂的特点,以“就近、快速、互助”为核心,创新制定“三转”工作机制,实现“转得出、住得下、不返回”目标,有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切实筑牢基层防汛安全防线,“三转”机制成为破解传统转移难题的关键举措。

直击痛点创新“三转” 破解村组转移难题

“以往汛期转移,要么等乡镇派车耽误时间,要么村组资源不足安置难,甚至出现‘谁来启动、谁来组织、转移到哪’的模糊地带。”州应急管理局负责人姚飞坦言,西双版纳州80%以上的村寨位于山区、半山区,汛期强降雨集中且地形复杂,传统转移模式常陷入“转不及时、转不安置”的困境。

为进一步规范村组汛期转移避险“谁启动、谁转移、谁组织、转哪里”等问题,提升村组应对洪涝、地质灾害能力,今年以来,我州聚焦“转得出、住得下、不返回”目标,探索并建立了村组转移避险“三转”工作机制,按灾害风险规模分级明确责任与流程。

户转户:由村组应急明白人启动,以“危险区住户+非危险区住户”结对家庭为转移主体,应急明白人组织“点对点”快速撤离,转移至预先确定的结对帮扶户家中,实现就近安置。组转组:由村委会根据资源情况启动,邻近村组为转移支援方,调配民兵、交通工具及救灾物资,村委会统筹组织转移,将群众安置至邻近村组的安全场所,实现“转移互帮”。村转村:由乡镇政府根据险情规模启动,乡镇干部牵头组织转移,协调车辆与人员,按预设安全路线,将群众集体转移至相邻无风险村委会的安置点,实现“风险互防、资源互用”。

“‘三转’机制不仅明确了分级转移方式,更清晰界定了每一级的责任主体与安置地点,让转移从‘模糊操作’变成‘按单执行’。”姚飞说,通过规范“谁启动、谁转移、谁组织、转哪里”,村组应对灾害的主动性与精准性显著提升。

实战检验显成效 “三转”守护群众安全

7月14日22时许,勐腊县发布暴雨红色预警,竹林社区面临山洪威胁。接到预警后,“三转”机制按流程启动。

村组应急明白人第一时间启动“户转户”,带领8户31名危险区住户,快速转移至村内结对帮扶户家;因受灾群众较多,社区评估后启动 “组转组”,上报乡镇政府协调人员,分批将剩余327人转移至应急避险点;邻近村同步响应“组转组”支援,调配救生衣、食品送至安置点,协助保障安置需求。

“从应急明白人启动‘户转户’,到村委会组织‘组转组’,再到乡镇组织‘村转村’,每一步都有人负责、有地方可去,在我们基层很快就能完成全部转移。”竹林社区党总支书记王仕凤介绍。这样的规范流程,今年汛期已在西双版纳州多次上演:8月21日勐海县勐阿镇南朗河村委会强降雨,乡镇组织村委会研判后决定启动“户转户”,1小时内39名群众和4名建筑工人快速安全撤离至帮扶户家中;10月台风“麦德姆”影响景洪市期间,嘎栋街道办曼点村委会回老小寨突降暴雨,小组应急明白人启动“户转户”,16户43名群众快速安全撤离至帮扶户家中。

数据显示,今年汛期以来,全州通过“三转”机制规范转移流程后,村组应对洪涝、地质灾害的能力显著提升。

全链支撑保落地 “三转”机制高效运转

“‘三转’机制能快速落地,离不开精准预警和全链条保障。”州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

在预警端,我州整合气象、水文、自然资源等部门监测数据,依托“1262” 预警机制,通过“云汛达”App、村级应急广播、党员联户电话等渠道,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至村组责任人,为“三转”按流程启动争取关键时间。

在决策端,各级精准会商,保障各环节工作快速开展。乡镇干部下沉村组牵头会商,严格执行雨量临灾值、险情异动、风险预判不明、夜间风险时均需转移“四个一律”原则,动态划定转移范围,落实人员底数清、居住位置清、重点人群清、转移路线清、转移地点清、使用交通工具清“六个清楚”;精准明确转移路线及安置地点(场所),避开地质灾害点、低洼地带等危险区。今年以来,22轮强降雨中精准会商调度226次。

在保障端,构建“五级联动+四项保障”体系:州级统筹机制制定与物资调配,县市主责督促落实,乡镇牵头转移调度,村委会联动协调,村组具体执行;同时,按《州应急物资储备分类指引》,在村组前置食品、药品、救生衣等物资,培训6000多名应急明白人,常态化开展“三转”实战演练,建立河流上下游联动、物资队伍、安置容量等联动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转移进度、安置情况实时传递,保证“三转”每一环都有支撑。

“下一步,我们会进一步优化‘三转’机制,根据每轮降雨的实战经验,持续细化‘三转’机制的责任清单与安置台账,让‘谁启动、谁转移、谁组织、转哪里’更清晰、更精准。”州应急管理局负责人姚飞表示,将始终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原则,让“三转”机制成为人民群众汛期安全的“守护神”。

记者:马芸 通讯员:牛海超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