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4号那天,伦敦市中心闹了挺大动静,几百号人凑一块儿搞示威,核心就一个诉求,反对政府把亲巴勒斯坦的“巴勒斯坦行动”列为非法组织。
2025年10月4号那天,伦敦市中心闹了挺大动静,几百号人凑一块儿搞示威,核心就一个诉求,反对政府把亲巴勒斯坦的“巴勒斯坦行动”列为非法组织。
有意思的是,这事儿离曼彻斯特一座犹太会堂出致命袭击才过去两天,你说这时间点多敏感,直接把英国社会那点矛盾全勾出来了。
其实早在示威前,警方和政府就找过组织者,说刚出了袭击案,大家都在哀悼,安全防控也得跟上,要不这活动就取消吧。
结果组织者想都没想就拒了,说啥也不松口。
我真觉得这时间点选得有点尴尬,曼彻斯特那事儿是10月2号发生的,听说还死了1个人、伤了3个,警方现在还在查嫌疑人呢。
这时候搞抗议,不光犹太社群心里不舒服,普通民众也会觉得“这不是添乱吗”?
之前巴以冲突紧张的时候,伦敦也有过亲巴和亲以的人对峙,那会儿就够乱的了。
这次更不一样,刚出了针对犹太会堂的袭击,大家对“安全”俩字特别敏感,抗议者偏要这会儿站出来,矛盾不激化才怪。
本来想觉得组织者是不是没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但后来发现,他们可能也是觉得“诉求不及时说,之后更没机会了”,毕竟要是“巴勒斯坦行动”真被列成非法,再想发声就难了。
这边抗议的人没停,那边英国首相斯塔默先坐不住了。
他当天就在社交媒体X上发了文,劝大家克制点,还特意提了“得认识到、尊重英国犹太社群的哀悼”。
原话是这么说的,“这是一段哀悼时刻,不应煽动紧张或造成更多痛苦。现在是团结的时候。”
我猜他这么说也是没办法,毕竟他之前对巴以问题一直主张“两国方案”,现在一边是犹太社群的情绪,一边是民众的抗议权利,他得两边都顾着,不然政局容易不稳。
首相喊着要团结,警方那边可没闲着,直接动手抓人了。
当天在特拉法加广场及周边,一共抓了442个人。
为啥抓?警方说这些人要么写了、要么公开举了支持“巴勒斯坦行动”的标语,涉嫌违反规定。
一下子抓这么多人,我当时还挺意外的,心想这力度也太大了。
但警方后来解释说,不是他们想抓,是这示威太耗安全资源了,本来曼彻斯特出事后,伦敦所有犹太会堂、清真寺这些重点地方,都得安排警察巡逻防护,现在警力全被抽去管抗议了,那些重点场所的安全就没保障了。
我查了下大都会警察局的数据,平时伦敦重点宗教场所每天得派500来个警察巡逻。
这次抗议一搞,警力肯定得往这边挪,那别的地方不就空了吗?这里就有个矛盾点了,到底是先管抗议的秩序,还是先保重点场所的安全?
警方说“资源有限”,这话没毛病,但我总觉得,是不是还有更合理的调配方式?比如少派点人维持抗议秩序,多留点人去守犹太会堂,这不也行嘛。
警方这边说“耗资源”,示威的组织者可不认账。
这次组织方里有个叫“DefendOurJuries”的团体,事后发了声明,先表了态,明确谴责曼彻斯特的致命袭击,还对受害者和家属表示同情,先把“反对暴力”的立场摆得很正。
然后话锋一转,就开始质疑警方的警力分配了。
他们说,“警方该把重心放在查曼彻斯特的袭击案上,还有给受害者提供后续保护援助,而不是把大量警力用来镇压早就安排好的和平示威。”
这话我觉得也有道理,毕竟袭击案还没破,嫌疑人可能还在逃,这时候把警力浪费在和平示威上,确实有点本末倒置。
搞不清警方是没考虑到这一点,还是觉得“抗议不控制住,会出更大乱子”,反正两边各说各的理,谁也不服谁。
对了,我还特意查了下“巴勒斯坦行动”这个组织,它是2020年成立的,之前也没干过啥极端的事,就是组织点巴以相关的和平集会,或者宣传一下人道主义援助。
现在政府要把它列为非法,具体原因没说太细,但我猜可能是担心这组织跟激进主义沾边?不过目前没看到实锤证据,要是就这么随便列成非法,确实容易让人觉得“政府在限制言论自由”。
其实这事说到底,就是“安全”和“自由”没平衡好。
警方想保安全,就得限制抗议;抗议者想争取自由,就难免影响安全。
英国作为一个多文化、多宗教的国家,这种矛盾其实挺常见的,比如之前法国黄马甲运动的时候,也有过警力调配的争议,到底是管抗议者,还是管普通民众的日常安全?
毫无疑问,现在英国最该做的不是互相指责。
政府要是真觉得“巴勒斯坦行动”有问题,不如把证据摆出来,跟民众好好沟通,别上来就说“要列为非法”;警方也得重新规划下警力,别光顾着管抗议,把重点场所的安全给漏了;
抗议者呢,也得考虑下社会情绪,别在敏感时期硬闯,选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时间发声,效果可能更好。
要是一直这么僵着,犹太社群觉得“安全没保障”,抗议者觉得“自由被限制”,最后受伤的还是整个英国社会。
毕竟团结不是靠喊口号,得真真切切解决问题才行。
来源:世间一分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