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上以“凉”作为国号的政权有很多,包括十六国时期存在于西北地区的五个割据政权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以及陈凉(陈安建立)等,因地处偏远,经常被忽视。除此之外,还有隋末唐初李轨建立的大凉。
历史上以“凉”作为国号的政权有很多,包括十六国时期存在于西北地区的五个割据政权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以及陈凉(陈安建立)等,因地处偏远,经常被忽视。除此之外,还有隋末唐初李轨建立的大凉。
大凉(617年—619年),亦称凉国,是隋末李轨在凉州建立的割据政权。控制河西五郡,人口约3万户(根据《隋书·地理志》推测)。
大凉鼎盛时期疆域
李轨(?—619年),字处则,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人,略知书,有智辩。世为本州豪族,以财富雄于边疆。隋炀帝时,补武威鹰扬府司马。
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金城校尉薛举起兵反隋。七月初八日,李轨与同郡人关谨、梁硕、曹珍、李赟、安修仁等聚众起兵,收捕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自称河西大凉王,署官属。
大凉安乐帝李轨
武德元年(618年)六月,唐高祖李渊正要谋攻西秦霸王薛举,派遣使者前往凉州慰劳结好,称李轨为从弟。李轨大喜,派遣其弟李懋入唐,李渊拜李懋为大将军,送还凉州。下诏鸿胪少卿张俟德持节册拜李轨为凉王、凉州总管,给予羽葆鼓吹一部。但唐使到达凉州时,李轨已经僭位称帝,遂拒绝唐朝封号,称臣不归附。
西秦霸王薛举见李轨自立凉王,遂遣兵进攻凉州,李轨派兵阻击于昌松(今古浪县),全歼薛举之兵,并乘胜追击,先后攻克了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西宁市)、罕(今临夏市)等地,河西五郡尽归大凉政权。李轨外通好吐谷浑,结援于突厥,稳定河西。
河西五郡
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初二,李轨正式称帝,定都武威,建元安乐。立儿子李伯玉为太子,设置百官,任命谢统师为太仆卿,韦士政为太府卿,长史曹珍为尚书左仆射,谋主梁硕为吏部尚书、安修仁为户部尚书,史称大凉政权。
李轨称帝后,内部朝臣出现分裂,皇子李仲琰与户部尚书安修仁共同诬陷谋臣吏部尚书梁硕蓄意谋反,李轨未经调查,便下令将得力谋臣梁硕诛杀。隋朝旧吏虎贲中郎将谢统师、西秦柱国奚道宜等人,并不感念李轨不杀反而重用的恩德,心怀不轨,经常勾结朋党,排斥凉安乐帝李轨的故旧,致使凉安乐帝李轨亲信故旧逐渐被疏远,君臣离心。
武德二年(619年),唐高祖李渊派遣出身凉州豪族的安兴贵前往凉州,说服凉安乐帝李轨归唐。
二月初,安兴贵以“省亲”之名,回到凉州,被李轨任命为左右卫大将军。安兴贵借此向李轨分析天下大势,指出李渊已定鼎中原,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并以“窦融归汉”的典故劝说李轨归顺唐朝。然而,李轨拒绝了他的建议,并表示自己占据险要,有雄兵百万,绝不投降。劝降失败后,安兴贵联合其弟户部尚书安修仁密谋兵变。
五月初一,睦伽陀率突厥兵突袭凉州都督府,李轨率兵出武威城应对乱局。安氏兄弟起兵发动政变,攻克武威,擒拿凉安乐帝李轨,李建成迎之,将其押解长安。
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十三日,唐高祖李渊下令将李轨及其子弟、亲信于长安城斩首。河西地区尽归大唐。
来源:策略r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