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9所高校入围全国百强:暨大第44,深大第87,深理工第49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6 17:01 2

摘要:广东高校近年来的发展,随着最新发布的2025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再次引起讨论。从榜单上可以看到,广东是经济的一线省份,所以其高等教育的实力也是稳步上升的,在这片南粤大地上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科教特色。这份榜单对于广东教育发展的现在与特点有着明确的展现,细细研究背后

广东高校近年来的发展,随着最新发布的2025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再次引起讨论。从榜单上可以看到,广东是经济的一线省份,所以其高等教育的实力也是稳步上升的,在这片南粤大地上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科教特色。这份榜单对于广东教育发展的现在与特点有着明确的展现,细细研究背后的趋势和数据,就能从中看出广东教育系统是如何崛起又将往何处去。

广东有9所高校进入全国百强,这是广东省整体实力的体现,也是其在全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发重要。中山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属于广东的两所老牌强校,仍然处于领跑地位,在榜单上依然名列前茅。中山大学属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历史、学科等优势上,一直在中国稳定向前。依靠工程科技领域积累下来的雄厚实力,华南理工大学一直保持着在理工科院校中的领先地位,两所大学的带头作用对于广东教育发展来说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最令人惊讶的就是广东新兴院校,飞速发展。暨南大学、深圳理工大学这些代表都展示了不同的特点,在发展中非常迅速。暨南大学作为一所以海外华人为主的学校,在国际化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打造侨校+名校的办学模式,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品牌的认可度。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多年以来一直排在国内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50位,药理学和毒理学进入世界百强,这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既提高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又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并且还成功输送了超过40万的海内外专业人才,遍布全球127个国家地区,这种人才输出能力也是其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另一边深圳理工大学则是年轻高校的“深圳速度”,这所成立才五年多的大学依托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科技资源,在全国高校系统迅速站稳脚跟,智慧科技领域成立的十八成果。值得表扬的是,学校的智能机器人等科研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并且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以“本硕博贯通培养”这一新型的教育方式来培养粤港澳大湾区紧缺的新兴科技领域人才,该种培养人才的方式受到全国的关注,并且成为了全国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典范。

作为老牌高校的深圳大学一直坚持创新、多元的发展战略,此次以全国第87名的成绩上榜,继续发挥潜能。其大学创业园发展得非常快,孵化企业数量已达500多家,并且有三家成为独角兽公司。深圳大学科研能力年复一年地提升,其柔性显示材料研发打破国外长久的技术封锁,具有非常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学校又提出了一份关于珠江口生态恢复的计划,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赞赏有加。以后,深圳大学会形成起全部智能化的教育生态圈,这样的前瞻和改变,给学校长久发展赋予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它的广东高校也都在各个领域发力,华南农业大学通过超级水稻研究来完成农业的重大技术创新,解决粮食难题。南方科技大学在量子计算领域默默无闻,却一鸣惊人,取得了众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华南师范大学将人工智能技术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在国内率先创建了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从而为新时期的教学改革开拓出新的途径。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分别在医疗创新与智能制造领域表现突出,其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以及校园整体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为相关产业输送了一大批实用型科技成果。

整体看广东高校呈现“高原”与“高峰”,中山大学等传统强校保持在高峰,新崛起的深圳理工大学通过弯道超车,迅速拉近和第一梯队的距离。全面改善教育生态需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给广东高校创造机会,而粤港澳大湾区已经逐步形成一条贯通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的科教通道,它所带来的不仅仅只是区域教育水平的提高,还是珠江口两岸经济发展相向推动的强大推手。

榜单所反映出的不仅是广东高校整体实力以及差异化的布局,而且体现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对于教育工作的重视。传统名校一直在努力耕耘,新出现的高校也迅猛突破,在各个学校的特色领域及配置资源方面都有各自的独特性,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教育生态系统也日趋领先全球。这些努力说明广东是经济发展的先锋,在科教兴国道路上广东的高等教育已走在前列,并且推动教育与经济相融合,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科教兴国的篇章。

来源:万物有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