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轨:他本可成为唐朝版窦融,却因贪恋权力,最终兵败被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02 13:54 1

摘要: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天下豪杰纷纷占地为王,割据一方,这些割据势力有李渊、薛举父子、李轨、梁师都、刘武周、高开道、窦建德、刘黑闼、李密、王世充、徐圆朗、杜伏威、辅公祏、李子通等等,今天我们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角李轨。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天下豪杰纷纷占地为王,割据一方,这些割据势力有李渊、薛举父子、李轨、梁师都、刘武周、高开道、窦建德、刘黑闼、李密、王世充、徐圆朗、杜伏威、辅公祏、李子通等等,今天我们介绍一下本文的主角李轨。

李轨生于隋开皇年间,祖籍武威姑臧,是当地的世家大族子弟。他自幼聪慧好学,不仅精通经史,还练就了一身武艺,更难得的是,他为人豪爽仗义,乐善好施,在河西一带颇有声望。《旧唐书》记载他 “有机辩,能言善辩,家富于财,赈穷济乏,人皆称之”。

成年后,李轨凭借家族声望与自身才能,担任武威郡鹰扬府司马。这一官职负责掌管当地的府兵,是河西地区的重要军事官员。

隋大业末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又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业十三年,薛举在金城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很快便占领了陇西地区,威胁到河西的安全。李轨便暗中联络武威郡的同郡人关谨、梁硕、李赟、安修仁等,李轨对众人说:“如今薛举作乱,陇西危急,而郡吏软弱胆怯,不足以议大事。我们若不奋起反抗,河西必将落入薛举之手,百姓也会遭受更大的苦难。不如我们共举义旗,占据河右,保境安民,另图大业!”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推举李轨为首领。

于是,安修仁按照计划在夜间率领胡人进入内苑城中,树旗大呼,李轨集聚众人加以响应,收捕虎贲郎将谢统师、郡丞韦士政,他们很快便控制住了局面。李轨随即自称河西大凉王,建立政权,设置官属,初步建立了大凉政权的统治架构。

起初,突厥曷的娑那可汗的弟弟阙达度阙设内附与隋朝,阙达度阙设率领部落生活在会宁川中,到这时他也自称可汗,并前来投降河西大凉王李轨。

武德元年冬天,李轨称帝,封儿子李伯玉为皇太子,长史曹珍为左仆射。他的那些大臣关谨等人提出建议把原来隋朝官员全部灭口,然后瓜分他们的财产,李轨表示:他们起义是为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现在如果这样做那跟强盗没什么两样,怎么能大事!此时的李轨还是挺有格局的,而且还有进取的野心!

很快,邻居薛举派兵进犯,李轨派部下击败了他们,还抓了很多俘虏。这时候有些大臣建议将这些俘虏都杀了,李轨反对说:“如果有上天保佑,我们一定会擒获他们的首领薛举,这些士兵最终会归我们所有。如果最终我们不能成功,即使留下他们有什么好处?”于是全部释放了他们。李轨也算是个仁义的主,胸怀宽广,前期这些所作所为确实值得肯定。

在李轨的治理下,大凉政权很快稳定下来,势力范围不断扩大。他先后率军攻克张掖、敦煌、西平、枹罕等郡。

据《新唐书》记载,大凉政权鼎盛时期,“控弦之士十万,据河西五郡,带甲百万”,疆域西至敦煌,东至黄河,南抵青海湖,北达居延海,成为名副其实的河西霸主。

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正要谋攻薛举,便派遣使者前往武威,劝说李轨归降唐朝。李渊在诏书中称李轨为 “从弟”,许诺若他归降,将封他为凉州总管、凉王,让他继续镇守河西。但李轨此时已志得意满,他认为自己实力强大,不必依附唐朝,便拒绝了李渊的劝降,还对唐朝使者说:“我已称帝,与李渊同为天子,为何要向他称臣?” 李渊得知后,勃然大怒,决定出兵征讨李轨。

此时的李轨虽然在治理河西方面展现出卓越才能,但他称帝后,却逐渐变得骄傲自满,听不进不同意见,还猜忌功臣,导致大凉政权内部出现了分裂。

当初,李轨起事,他主要以梁硕为谋士,让梁硕任职吏部尚书。梁硕这个人很有谋略,所以其他大臣都很敬畏他。梁硕见西域迁来的胡人势力逐渐强大,曾劝李轨加以提防,以防让胡人喧宾夺主,然而他的好意却得罪了胡人出身的户部尚书安修仁。此外,李轨之子李仲琰曾问候梁硕,梁硕却没起身,李仲琰觉得这是不尊重他,于是也跟梁硕结下了梁子。

于是安修仁、李仲琰两人便联合起来诬陷梁硕,李轨也不变分明,直接让人毒杀了梁硕。其他大臣看到梁硕的结局,都很寒心。从此以后,旧部下大多猜疑恐惧,亲信逐渐离散。

当时有个胡巫蛊惑他说:“上帝会派遣玉女从天而降。”李轨于是征调士兵修筑高台等候玉女降临,这项工程花费了很多钱财。又恰逢河西地区闹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情况,李轨虽然倾尽家产救济灾民,但仍不够供给所有灾民。李轨想打开粮仓发放粮食,召集众人商议。曹珍等人回答说:“国家以百姓为根本,根本不稳固,国家就会倾覆危亡,怎么能吝惜这些粮仓的粮食,而坐视百姓死亡呢?”他的旧部下都说发放粮食有利。

然而,那些隋朝旧官员平时常常和各部胡人勾结,排挤李轨的旧部下。于是这些人趁机反对说:“饥饿的百姓自然是弱小不干事的人,勇猛强壮的百姓终究不会困窘,粮仓的粮食必须防备意外情况,怎么能散发出去供给弱小的人呢?仆射如果想取悦人心,实在不是为国考虑啊。”李轨认为他说得对,便关仓而不发粮。因此很多旧部下和百姓都怨恨愤怒,很多人想背叛他。

看到这里,还是想到了那句话,不是利益共同体,请慎重考虑他们的建议,因为他们可能是想挖坑让你往里跳。此时的李轨已经忘了他的初心,当初起事是为了百姓,这会百姓都快饿死了,他还舍不得开放粮仓,真是可笑。而且,他宁愿相信那些隋朝旧官员,也不愿意听取自己老部下的建议,真是悲哀!

武德二年,唐朝派遣安修仁的哥哥安兴贵自告奋勇前往武威,劝说李轨归降。于是,安兴贵假意投奔李轨,获得了李轨的信任,被任命为左右卫大将军。安兴贵一开始还劝说李轨效仿东汉的窦融一样归附唐朝,但是李轨却说:“从前西汉的吴王刘濞统率江左之兵时还称自己为东帝,我今据有河右,不能称为西帝吗?大唐虽然强大,能把我怎么样?你不要为大唐引诱我了。”安兴贵听完有点害怕,但他反应很快,便假装悔谢说:“我私下听说富贵不居故乡,如穿绵绣衣服走夜路。如今我全族子弟蒙受信任,怎敢怀有他心!”

安兴贵知道李轨终究不会臣服唐朝,于是他暗中联络安修仁,两人商议对策,决定发动政变,推翻李轨的统治。

武德二年五月,安兴贵与安修仁率领羌族部落兵与部分大凉降兵,突然发动政变,袭击武威皇宫。李轨毫无防备,仓促之间只得率领少数亲信抵抗。但此时的大凉军队已人心涣散,许多士兵都不愿为李轨卖命,纷纷倒戈。李轨见大势已去,便率领妻儿登上城楼,试图抵抗等待外援。然而,安兴贵传言说:“大唐皇帝派我来取李轨,你们当中有谁不服,将罪及三族。”因此河西各城将士都不敢出兵救援。

紧接着,安兴贵率军围攻城楼,劝李轨投降。李轨望着城下密密麻麻的叛军,知道自己已无力回天,便打开城门,向安兴贵投降。

随后,安兴贵将李轨及其妻儿、亲信押往长安。唐高祖李渊历数李轨 “割据一方、对抗朝廷” 的罪行,下令将李轨及其儿子李伯玉处死。至此,大凉政权宣告灭亡,河西地区正式纳入唐朝的版图。


《旧唐书》评价李轨:“轨据河西,安境保民,颇著功绩。然僭号称帝,不察天命,终至灭亡,悲夫!”

李轨本来和窦融拿着一样的剧本,然而他还是太迷恋权力,当皇帝固然好,但是你得能笑到最后才行,否则像窦融一样顺应时代潮流,李轨若能选择归附唐朝,也能为子孙后代过上富贵的生活,至少不至于身死族灭。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来源:文史意林

相关推荐